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内需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力偏低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伴随着农村男性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章在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提出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关注的力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转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消费观念等举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家庭 消费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12-03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内需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力偏低。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76.82%,而占据总人口比例48.7%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仅为23.18%。专家测算,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每增加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GDP就会增加5.8元,而每增加1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人均GDP只增加1.7元。可见,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人口”的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留守人口”已超过1亿人,其中主要为妇女、老人、儿童。留守家庭给社会带来了众多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使目前农村消费问题也呈现出较强的“留守性”,在留守家庭中,留守妇女在消费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全国妇联的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留守妇女的人数已超过了五千万。所以,笔者认为,研究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问题将是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消费需求的一个新增点。

一、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的特点

由于丈夫进城务工,耳濡目染地接触到了城市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使他们潜移默化中转变了自己的消费观念。事实上,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工作过程,也是他们再社会化的过程。而在日常电话沟通和返乡探亲过程中,他们又会将自己在外的所见所闻传递给留守在家的妻子。所以,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和没有外出务工的普通农民家庭相比,在消费问题上,既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又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

1.以自给性消费为基础。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在经济收入上,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外出务工的丈夫收入差距很大,但她们在家庭消费方面,自给自足都是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农产品(如粮、油、蔬菜)首先都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然后才是将剩余的农产品进行销售。

2.以生产性消费为前提。尽管丈夫在外打工会赚到钱,但在外打工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农村留守妇女家庭仍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问题,仍然将农业生产效益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一部分来源,所以,用于种子、农药、化肥方面的消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支出。

3.大件商品消费呈现集中性、突击性特点。丈夫外出,家里的所有事务,上至赡养老人,下至抚养子女,家庭的重任都由留守妇女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其地位和家庭事务的决策权,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丈夫是家庭主心骨,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影响着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所以,购买大件商品如冰箱、电视、洗衣机等,以及进行数目比较大的消费时,往往都是要等丈夫回来时再进行。致使每逢节假日,尤其是过年,农民工返乡高峰期,也成为各地尤其是离农村较近的城镇家电销售量猛增期。

4.日常消费以留守妇女为主。丈夫不在家,柴米油盐日常消费都由留守妇女自己做主,而留守妇女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留守家庭的消费状况,很多留守妇女只图便宜,不求质量,平时又没人商量,这就为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的肆意销售提供了机会。

5.生活消费呈现出现代性的趋势。据调查显示,与没有家人进城务工的农村家庭相比,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由于受进城务工人员的影响,其消费观念更加现代、时尚,而且家庭进城务工的人数越多,时间越长,其家庭的消费现代化程度也就越高。

二、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支出及构成。本调查组于2012年1月至12月对黑龙江省宝清县、汤原县、桦南县、木兰县、方正县等13个县260户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240.8元,其中占比例比较高的三项指标是食品、居住和教育,分别为25.3%、23.2%和24.8%,主要呈现出如下的消费趋势和特点:

首先,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之以往有下降的趋势,食品消费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在食品消费方面明显地提高了对营养的需求。

其次,居住支出呈上升趋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对居住的消费一直都十分重视,而且近些年,农村建房从以往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提高,加之攀比之风盛行,使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再次,教育支出呈上升趋势。由于近些年中小学的合并,很多农村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必须在外住宿上学,无形中增加了吃饭、住宿、交通费用,使得教育支出费用明显提高。调查显示,由于丈夫在城镇务工接触到的外界社会比较多,他们深感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孩子的辍学率比普通农村家庭的偏低,而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比普通农村家庭偏高,但高昂的教育支出已成为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的沉重负担。

第四,衣着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很多农村留守妇女深怕丈夫在外见的世面广了,嫌弃自己跟不上潮流,所以在衣着方面的支出呈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妇女在穿着上也开始注意时尚与品牌问题。

第五,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偏低。基本上还是以科技含量较少,技术水平较低的基本日用生活品为主,体现现代生活品质的家用电器及通讯设备的消费远远落后城镇居民。

第六,打扑克、玩麻将等非主流文化消费呈上升趋势。丈夫在外打工,孩子在外上学,农活季节性又比较强,很多农村留守妇女开始迷恋于通过打扑克、玩麻将来消遣生活,使这方面的消费支出呈明显上升趋势。

2.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环境。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在加强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消费环境仍然有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消费。

(1)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与农村家庭生活消费相关的生活性公共物品,如道路、邮电、通讯、电网、自来水设施及网络信息平台等。很多农村电网老化,电压不稳,电价比城市偏高,甚至有的农民是买的起电器,却付不起电费,使家电普及受阻。农村交通设施落后,地理位置又比较偏远,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商品的运输成本,导致农村市场很多商品的价格高于城市。

(2)商品流通网络不健全。首先,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我国完善的商业网络都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商业网点不但数量少,而且服务质量差,原有的供销社,因其落后的管理体制,使其在农村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农村成了个体和私营商家的天下,适销对路的商品供应不能及时到位。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购买食品的主要地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选择在乡镇集市,35%的人选择在“附近小卖店”。

其次,农村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普遍存在,据商务部调查,全国70%以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其生产与消费都是在农村进行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有65%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还有20%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不清楚所买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45%的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认为存在问题最严重的是农药、种子和化肥。很多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在购买商品时都十分担忧,而去城里购买,又无形中增加交通费用,致使很多消费受阻。尤其是现在的部分商品没有中文说明书,使得消费者无法把握产品的使用技术,这又使一部分有消费能力的家庭对一些现代化商品也望而却步。

再次,商品的售后服务不到位。厂家和商家的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点大多只是延伸到乡镇,绝大多数村屯既无销售点又无维修点,农村居民根本就无法享受到免费送货及安装的服务,一但出现问题,维修十分困难。

三、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1.收入的原因。收入水平直接制约着消费水平,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水平低与其收入增长缓慢有其直接关系。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丈夫外出打工赚的钱,一部分是农产品和家庭养殖赚的钱。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企业不景气,使农民工的收入极其不稳定;现在的农药、化肥、种子和饲料的价格逐年上涨,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农产品和家庭养殖的成本。在对黑龙江省260户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进行调查发现,2012年其人均收入为7230.5元,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

2.消费习惯的原因。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深受小农经济及“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留守妇女在心理上就排斥现代消费方式,认为信贷消费是一种负担,她们更习惯于保守性消费,她们宁愿省吃俭用,也不愿把明天的钱提到今天用。这种轻消费,重储蓄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盲目性、愚昧性消费现象在农村还依然存在,有些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增加了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隐性负担,而用于提高正常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消费支出就势必减少。

3.金融信贷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信贷环境还不完善,农村信贷市场存在着银行机构数量少,放款权利小,贷款种类少、额度低等问题。同时,还普遍存在着贷款条件苛刻,贷款门槛高的现象,根本不能满足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信贷的需求。

4.制度性原因。我国农村经济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比较高,从而造成收入增长缓慢,进而影响消费。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农村医疗保障因素。目前,尽管国家逐渐加大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但仍无法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对就医的需求,农村普遍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卫生条件差,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致使一部分农民是小病无处医,大病医不起。

第二,农村教育因素。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失衡,我国城市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短缺,教学设施陈旧的问题,导致许多农村孩子不得不到城市借读,这无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甚至导致了有些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负债累累,省吃俭用地在供养孩子上学。

第三,农村养老问题。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独生子女已占很大的比例,我国农村已逐步在向老龄化社会迈进,这就使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了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因为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很多农民担心老无所依,因此,趁年轻得多存些养老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消费。

四、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需求的途径与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首先,构建新型的农村购销网络体系。引入连锁经营等营销方式,鼓励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尤其是鼓励大中型知名企业向农村延伸。在农村兴办中小型超市、便利店,以及家电、种子、农药、化肥等专业连锁店。同时,在不断做好商品供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农村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让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放心消费。

其次,促进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商品。城市与农村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习惯,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城市与农村所消费的商品也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需求,深入调查农村消费市场,有针对性地生产适合农村需要的产品,进而提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消费需求。

再次,进一步加强农村消费市场的监督和整治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快农村的立法工作,逐步完善农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向农村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进而保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从而消除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对商品消费的顾虑。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明确自己在基础设施供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政府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设施,让农民也同市民一样享受基本的国民待遇。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改造老化的电网及更换陈旧的变电设备,加强对农村道路、沼气、有线电视、网络、通讯、广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广大农民的消费创造基础的物质条件。

3.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关注的力度。要实现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消费能力的提高,当前需要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政府应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以及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体系,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公平对待,实现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同工同酬,同权同责。同时,应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如加强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监控,对发生过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单位,强制其在开户银行预存工资保证金,并实行专户管理。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

4.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建立各种小型图书馆和阅览室,利用农闲时间开办各种科学文化学习辅导班,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其次,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活动效率,劳动者必须掌握栽培种植新技术和畜禽养殖新方法,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的业务培训,如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法,请农技人员定期来对她们进行技能培训,或组织她们去一些农业院校进行定期学习,还可以发挥当地农村“女能人”的带动示范作用,使她们共同致富。

5.转变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消费观念。首先,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由原来只注重吃、穿、用的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扩展,由简单消费转变成多样性消费,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提高生活质量,拓宽消费领域。其次,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各种攀比之风,避免盲目消费,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再次,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进行信用消费,培养现代信用消费观。通过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农用机械,利用金融手段帮助自己家庭致富。

6.加大农村财政性教育投入。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校舍,增加中心村小学、乡中学的数量,使农村孩子能就近上学。尽管从2007年开始,我国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但伴随着大量农村中小学的合并,农村孩子们大多都要寄宿到外地上学,所产生的住宿、吃饭、交通费用远远高于减免的学杂费。所以,应适当设立农村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一定程度地减少农村家庭教育经费的压力。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资待遇,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目前的状况是,一些农村因为附近没有学校,所以孩子不得不去外地寄读,还有一些农村是附近有学校,但因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太差,家长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业,也不得不送孩子去外地借读,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家庭的教育支出。

7.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制。首先,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医疗机构。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有乡办、村办和乡村联办等形式,其中以乡办形式效果比较好。政府应鼓励知名医疗单位与乡镇医疗机构合作,在乡镇设立定点机构,将服务范围扩展到农村。其次,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监督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农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在农村市场流通,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再次,建立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对于低收入家庭或因灾、因病致贫的家庭,政府应建立医疗救助制度,资助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直接给予他们一定的医疗补助。

8.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首先,扩大银行农村信贷规模和品种。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通过集体资产产权抵押贷款,拓宽农村小额贷款覆盖面。其次,加强消费贷款的监督和管理。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民间借贷市场还不十分完善,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高利贷”活动,在农村仍然普遍存在。很多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碍于银行货款手续繁琐,门槛过高,宁肯花高利息也去借“高利贷”。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农村借贷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再次,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针对农村家庭规模小,担保能力弱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信贷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占多面广的优势,扩大存款来源,防范客户流失,完善信贷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

9.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成功经验,全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的消费减少后顾之忧。进一步调整“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比例,提高政府补贴额度,逐渐减少农民个人的养老保险支出,杜绝农民因承担不起个人所缴费用,而无法享受养老保险权利的发生。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对策研究》(12E100)及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12C04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敏.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及对策思考.安徽农学通报〔J〕,2009(2)

[2] 吴旭.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现状问题的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1)

[3] 陈利.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婚姻危机〔J〕.甘肃农业,2008(11)

[4] 岳雷波.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新农村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3)

[5] 陈溪泽.提升我国农村消费能力的措施探讨[j].当代经济,2013(14)

[6] 庞海云.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8)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第一作者简介:庞海云,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责编: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