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析高考现代文“结构”考点的考查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高考现代文“结构”考点的考查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论你将来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爱好文学、品味文学都会让你受益匪浅。语文学习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考试卷中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向来也比较重视。

我们习惯将一套语文试卷中的社科类文章称之为“小阅读”,现代文部分称之为“大阅读”。“大阅读”的考查,综合性强,取材广泛,题目灵活,题型多样,试题有一定的难度,且分值在全卷中所占比例大,很容易拉开考生的得分档次。很多考生相当怕这一类题型的考查,总觉得无从下手,因而抱着“靠天收”的心态。其实,我们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下《2012年高考湖北语文科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不难看出,现代文的答题也有捷径可走。

《2012年高考湖北语文科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部分分三种文本格式对考点进行了阐述。但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考点:考查作品或文章的结构。可见,对文章或作品的结构探析,是考生在备考时应特别注意的一点。

下面,我们先看看近几年全国各省市对“结构”这一考点考查试题:

例1:2012年广东卷《荷叶》第二题:文章开头描写宏树秋景有什么作用?

例2:2011年全国卷《针挑土》第一题:“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例3:2011年天津卷《塔上的树》第一题:本文第二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例4:2010年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第二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例5:2010年四川卷《自然》第一题:文章开篇“自然就像一个舞台布景,它既适合喜剧,也同样适合悲剧”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例6:2009年湖北卷第16题:窗子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我们都知道,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文章思路具体的外在表现。高考重点考查考生把握段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把握文段内部层次的能力。高考试卷把此类考点化为几种考查模式:一是直接点出高考考点对“结构”的考查,问题形式是“分析该段或该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如例4中2010年湖北卷和例6中2009年湖北卷。二是变换提问角度,不直接点出对“结构”的考查,而是换一个词语进行提问。可以问“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如例2中2011年全国卷和例3中2011年天津卷;也可以问“这样写的作用或好处是什么”,如例1中2012年广东卷、例5中2010年四川卷和例7中2009年山东卷(见下文)。

可以说,尽管高考对“结构”的考查题目、形式千变万化,可答案却是有章可循的。文章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结构的作用大体有三种:一是位置处在开头,作用是点题,或造成悬念,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二是位置处在文章中间,作用是承上启下,或引起下文;三是处在文章末尾,作用是点题,或升华中心与主旨,或照应开头。

明确了句子或段落在文中不同处的作用后,我们再来看看以上高考例题所给的参考答案,从中找到规律,从而得出该类考点的答题模式。

例1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

例2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例3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内容有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例4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是作者谋篇布局的着眼点,在结构上总结收束上文,引起下文,有贯通全文的作用。

例5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总结全文,引出下文。下文分别从作为“喜剧”的“舞台布景”和作为“悲剧”的“舞台布景”两方面展开,表达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认识。

例6中高考所给的参考答案是: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综观后不难看出,每一个参考答案都包含着两大部分:所问的段落或句子的内容含意以及它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作用。段与段、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分析结构,离不开段落或句子本身的含意。回答结构的作用时,不能不谈到内容。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老师习惯把这类考查试题的答题模式定为“分两步走”:一是从内容上谈;二是从结构上谈。比如例1的参考答案中内容是“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作用是“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例3的参考答案中内容是“有砖石斑驳,塔角翘檐破损残缺,风铃失声”,作用是“为后文写塔、树、鸟和谐共生作铺垫”。

得出上面的答题模式,我们再来看看例7,2009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第一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记住回家的路》原文第一段是: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按照上面的模式,我们先答内容: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并且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然后再答结构:引出下文人生路途上“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也自然地引出下文“人生也是如此”。

可以说,明确了高考关于“结构”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及出题技巧,然后掌握了与之对应的答题模式及答题方法,再来解答题目就很容易了。

(作者系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