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形式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形式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杰出的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安托宁.德沃夏克(Antoinn Dvork 1841―1904) ,其非凡的创作才能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作者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自1893年诞生一百多年以来,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喜爱,成为世界各大著名乐团常演不衰、灌录CD次数最多的经典作品。“第九”为什么能这样扣人心弦、流芳百世?作品又是如何与听众在心灵上沟通的?本文将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从音乐的连贯美、对比美、新颖美、平衡美等角度来探讨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所蕴涵的形式美

[关键词]交响曲《自新大陆》审美心理 形式美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e小调,作品95号――作品写于1893年,当时德沃夏克在美国纽约音乐学院任院长。这部交响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真切的情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的深切思念。这里既有对美国繁忙紧张的资本主义大都市生活的直接印象,也有阅读描写美洲印地安人生活的诗歌的深刻感受,作品的中心内容是倾吐作者对捷克乡土的无限怀念之情。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组成。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与贝多芬的《第五》一样,算得上是录音最多的交响曲之一了,许多指挥大师如卡拉扬、库贝利克等,都不止一次录制过它。他的作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厚遇和亲睐?众所周知,在音乐艺术中,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决定了音乐的形式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心理倾向对整部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评价往往具有决定性意义。音乐组织形式也是受人的审美自然心理规律的制约的,多种多样的丰富的乐音组织形式更是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的结果。这种审美的自然心理要求就是音乐形式美的法则,它包括连贯性原则、对比性原则、新颖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是这些原则与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音乐的形式结构,德沃夏克的交响曲《自新大陆》中无不体现着这些原则。

一、音乐材料呈示的延续性使主题连贯统一美

人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不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这个参与过程中,听者一方面总是对面前呈现的音乐材料作出一定的心理反应,另一方面也对即将出现的音乐材料产生一定的期待感,人们往往不习惯于那种频繁转换的心理状态,而是有一种希望某种心理状态保持与延续的倾向,这种要求保持原心理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倾向的心理特征称为心理活动的惯性现象。作品第一乐章从沉吟般的引子开始,仿佛描写从遥远的海上眺望笼罩在云雾中的“新世界”。紧接着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圆号奏出果断、坚强而具有号角性的音调,继以木管乐器对答;副部主题包含了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有着馥郁的捷克乡间舞曲特色,情绪活泼明快,富于歌唱性,小调的色彩和长笛、双簧管的音色使它显得纤柔可爱:第二主题由长笛奏出,有着田园诗意的风格,含有号角般的音调因素,清丽秀美、充满希望,并略带伤感。结束部材料带有明显的黑人民歌风格,同时它与呈示部主题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第一乐章中,呈示部的主部激奋、昂扬的主题和副部第一、第二主题靠着巧妙发展分别出现了十二次,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乐器的变化和运用也带有鲜明的感性特征,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使人产生充分的审美享受。同时作者还有机地将这一主题以完全再现和变化再现的形式贯穿在交响曲的其它几个乐章中,使全曲的旋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种音乐材料呈示的延续性、反复性顺应了人的心理期待、符合人的心理活动惯性的特点,使人感觉音乐非常流畅自然,连贯统一。

二、音乐主题对比美

人的心理活动有这样一种自然倾向:当K时间保持一种状态时,人们就有一种希望变化的欲望。这种需要变化、对比的心理活动倾向称之为心理的“求异性”。它往往是在一种刺激或一种心态保持了一段时间后而产生的,当第一乐章三个主题恰到好处地分别做了十二次反复、保留了展开部激动情绪的再现部使整个乐章的尾声结束在气魄宏大、辉煌音响之后,一种要求改变当前心理状态与活动发展趋势的“求异性”心理需要越来越强烈。此时,第二乐章以极为动人的慢板,以抒情性极强、美妙动人的音诗,在管乐器一连串阴郁和弦描绘出的惨淡气氛烘托下,由英国管吹出了感人肺腑的旋律,如天鹅绒般柔软,悲痛的、咽泣的变和弦序列好像心灵深处的夜雾,这种柔美的旋律在速度、力度与节奏等方面与第一乐章尾声的辉煌强烈的音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的需要变化、需要对比的心理的到满足。中段开始时情绪又稍有激动,而中段的第二条旋律是宁静的,它与前面的旋律交替出现:第三条旋律则轻快、跳跃,它给乐章黯淡的气氛带来一线光明。很快,这欢乐的情绪被严峻的小号和长号打断了,出现了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题材料,它是那样庄严、有力,形成了乐章的高潮。主题再现时,音乐有回到了最初的忧伤之中,由于小提琴加上了弱音器,使音乐变得更加柔软而朦胧。尾声又一次出现了引子中阴沉的和弦,仿佛是哀痛的,与第一乐章形成了更进一步的对比。有人曾评论说,这是音乐史上所有交响乐中最美的慢板乐章之一。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这种最美的感受实际上是由两个乐章及乐章内主题对比而产生的。在这一连串的对比变化中使人的心理在第一乐章中形成的心理期待和矛盾冲突中得到了满足和解决,从而产生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使人不由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

三、心理适应性要求作品不断变化使之新颖美

(一)主题的变化与派生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总是对下面的音乐音响具有一定的期待感,这种期待常常会非常明确地指向某个音高、某种力度、紧张度等等,如果音乐的材料完全落在了人的期待之中,那么就会使人产生缺少新意、落入陈规俗套中之感。第三乐章作者巧妙地将第二乐章主部主题动机的旋律加以变化,对节奏、速度、音区、情绪等进行了承接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题表现了与第二乐章不同的情绪,明朗、欢快。这样,第三乐章第二主题与二乐章的主部主题既有着内在的血缘关系,又有新的因素产生。同样,在第四乐章中主部第一主题威武雄壮,第二主题是从第一主题开始的音调经压缩派生而成,三连音群风起云涌地展现出节日欢乐不止地情景;富于动力的过渡段之后,出现了一条与主题鲜明对比的歌唱性旋律,这是奏鸣曲式的副题,而结束部材料带有进行曲风格。新主题的产生既满足了人的心理期待,又超出了人的心理期待,这样使听者感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新颖美。

(二)主题的移位、变化与重复

第四乐章最后展开部处理得十分有趣,以对位的方式将各乐章的主题综合在一起,通过移位、旋律的重复、和声和配器和力度、速度、表现等的交织变化使主题富于新颖感,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期待中有一个动力性的发展,提高了欣赏者的感受强度,使音乐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安排。最后作曲家把全部的高潮安排在尾声之中,收到了十分辉煌的效果。这一系列新的音响刺激大大地超越了我们在第一乐章主题分别反复十二次形成的心理适应性,为新因素的出现感到新鲜和满足,从而提高了人在心理上的敏感性而避免了审美疲劳的产生。

四、对称平衡美

(一)A―B―A的平衡结构平衡性是人类最基本的审美需要之一,也是人们对艺术作品形式评价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作品中第一乐章及其他乐章随处可见的A―B―A式的结构,本身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平衡结构,这种结构让听众在欣赏A部时获得一种基本的心理体验,并以这种心理体验为音乐感受的基本,而B部中人们的心理体验往往是动荡的、不安的,它造成了人们心理体验上的某种“倾斜”,在再现部,音乐又回到了最初呈示的材料,人们的心理体验又回归到最初的基本状态,因此,音乐的形式安排在听者的心理上产生了平衡的体验。

(二)心理能量的堆积与释放

音乐的第一乐章三个陈述以后,音乐转入了戏剧性的展开,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交替出现,形成了紧张的矛盾;中突并充满了焦虑不安的情绪,表明作者面临的异国环境与自己思念祖国的心情,不仅无法协调,而且冲突越来越强烈。这种音乐材料的组织使我们产生了因心理能量的积蓄而造成的心理张力引起的体验,第二乐章温柔抒情的音调出现使第一乐章形成的心理能量的积蓄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释放;第四乐章中以长时间的铺垫通过移位、旋律的重复、和声和配器和力度、速度、表现等音乐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的向上发展,使听者的心理体验产生一种“憋了一股劲”的感觉,让人不由产生一种激动的情绪,这种极度蓄积的情绪在强烈的心理能量释放过程中得到平衡,从而使听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五、结语

德沃夏克用自己超常而又激情洋溢的音乐天赋,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为发展捷克民族音乐,提高捷克音乐文化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在其创作过程中,异域的文化冲击让作曲家将内心强烈的乡愁糅合交织在一起,使欧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人、黑人的心灵呐喊完成了一次空前的交流,这种交流不是溢于言表,而是通过内心、透过感情乃至灵魂来完成的。同时,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作者在交响曲当中所展现的,不仅是一种相通的内心世界,更是作者与听者之间一种无法模仿的音乐流淌,各乐章中音乐材料的组织与安排无不体现着受人的审美心理制约的、音乐艺术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音乐的形式美法则,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好的艺术效果而不断地吸引着、感动着听者并给听者以愉悦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