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院校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院校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际商务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特征且应用性强的学科,其专业人才培养则要求学生既应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通晓现代商务的基础理论,还同时兼具国际商务中的分析与决策能力。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国际商务高级人才供需面临着显著的结构性供求矛盾,这也为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从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供给情况分析入手,结合辽宁省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与需求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为高等教育国际商务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国际商务;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32-03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经贸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尽管地方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但与之相伴的则是对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需求急速下降。国际商务类人才供求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需求矛盾。当前阶段,我国更需要将传统的国际贸易、金融等经济学专业与管理、财会、营销等管理学专业有机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以顺应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深入发展,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一、当前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分析

国际商务是一门跨学科、应用型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培养国际化、用型与精英型人才,寄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商务专门人才。从辽宁省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在辽宁省高校中,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专业理论角度,对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甚至部分高校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过程中几乎没有规范、系统的实践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学习层面,有些毕业生甚至不认识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商务单据,无法真正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在就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2.具备某一产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短缺。对外经贸工作需要深入某一个具体的产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也离不开具体的产品和生产工艺,这就需要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既要懂得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某一产业或行业的商品知识和技能。辽宁省内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招收的学生中,有很大的比例集中于擅长文科的学生,在具体需要理工基础知识的产业和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复合型应用人才优势不够突出。据辽宁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仅2015年度辽宁省就有1028家企业参与对外投资,即使只有50%的企业需要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每年也存在着400多人的人才缺口。

二、当前国际商务人才需求特征分析

1.后SDR时代企业需要更为专业的国际金融领域人才。自2009年央行开始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深入。2015 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再次证明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企业或个人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使外汇汇率风险降低,增加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控制、国际化经营、组织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和持有成本也将同步降低。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进出口企业还是商业银行都需要具备国际金融知识并懂得外汇风险防范与管理控制的专业人员,使其在开展国际投资、国际结算与国际汇兑等业务时能够有效规避业务风险。

2.低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屡遭贸易制裁,维权过程缺少专业人员支持。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通过其是否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予以体现。近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中国制造”的产品已遍布世界各地,一些国家越来越频繁地动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保护国内生产商的利益。据商务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企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就有37起,涉案金额达35亿美元。辽宁锦州阳光能源有限公司曾在2013年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案中被列为全国八个必须应诉的光伏产业企业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当遭遇反倾销时只有积极应诉才有胜诉可能。企业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和贸易规则为自身的经营保驾护航,从而避免高额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惩罚性贸易制裁。然而,很多企业因为缺乏拥有通晓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的国际商务人才而错过了最好的维权应诉时机。对于从事涉外经营的企业而言,拥有熟悉国际贸易法律、惯例、规则的专业人才十分必要。

3.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遭遇跨国经营与管理人才缺乏的瓶颈。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但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国家等以比我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正在弱化,以致大批本土企业开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各国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据商务部调查显示,在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跨国经营人才缺乏排在第二位。可见,由于国际商务人才的缺乏造成的管理瓶颈是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关键。2015年我国境内企业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8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764.4亿元人民币。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共有对外贸易类企业90985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35191.2亿元人民币。即使按平均每家企业仅需要2名专业人才比例计算,我国国际商务人才的潜在需求也将近20万人。

从辽宁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来看,2014年实现对外经济合作新签合同192份,合同总金额18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全省利用外资项目478项,总金额1235.8亿元人民币。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利用外资,企业的扩张过程都需要掌握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治理,兼具跨国公司运营管理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的高水平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辽宁省教育厅的调查表明,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紧缺的十大领域人才就包括国际商务类高级专门人才。辽宁省又拥有大连、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数个港口城市。因此,辽宁省对高级国际商务类人才的需求巨大且十分迫切。

4.辽宁省“十三五”时期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向海外市场扩张。“十三五”时期,国家更加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带动整体经济增长的作用,而辽宁省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十三五”时期将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激发工业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推进企业国际合作作为主要经济发展目标。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 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5604家,从业人员120 多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万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高达54%,成为辽宁省保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产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是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辽宁省重点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中,位居全国同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前五位的产品有15个。根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和装备“走出去”情况,辽宁省政府确定了机电、冶金、船舶制造、机械汽车、港口运输、石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现代农业、物流、信息服务等多个具备“走出去”优势的行业领域。目前辽宁省拥有高等学校70多所,在校生总数70多万人,90%以上的高校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设有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高校仅有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3所。硕士层面的培养单位仅有4所。经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除上述培养单位对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沿袭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除东北大学外,其他高校在国际商务硕士培养过程中均缺少理工科背景支撑,培养过程偏重理论知识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结合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顺应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需要,在具有理工科背景高校中增设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以培养具有理工背景,兼具国际投资风险管理、国际投资项目分析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三、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建议

1.依托坚实的理工科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承担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任务,应重点集中在具备多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经验的理工科本科院校。此类院校在辽宁省数量众多,在学科优势方面既有长期积累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积淀,又有丰富的理工类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科条件。并且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资源方面有着厚重的累积。这些学科交叉的教学资源,再结合相关国际商务类专业本科办学经验,将为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

2.充分结合优势学科的资源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各个院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将优势学科资源和国际商务应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即将经济和管理纱笱Э瞥浞秩诤系幕础上,再融合部分理工专业学科的商品生产、品质等知识,培养既具有经管通才特性,又具有基础理工产品知识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国际商务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要素,以及满足当前经济国际化发展所需的国际商务岗位特征,设置多个差异化培养方向,并依据就业方向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最终实现由培养专业人才到复合人才的过渡。

3.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专业教学。良好教学模式的实现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首先,教师在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为保障国际商务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质量,还应坚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第三,尽可能聘用有良好教育背景且从业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以保障教学符合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需要。

4.尽可能通过双语教学加强学生外语能力培养。在国际商务领域,尤其在兼并重组、商务谈判和英文函电往来业务中,英语是中外沟通的通用语言,因此通常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较高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应加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比重,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商务英文文书和信函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BEC商务英语考试。此外,还可通过模拟商务谈判使学生在仿真的业务环境中参与交流,掌握商贸活动中的前期谈判与合同签订的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虚拟交流检验学生对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书信以及商务礼仪等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

5.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所处区域,在不同行业领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实践和实训基地。还可根据不同企业的业务类型及实际运营情况,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聘请实践基地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或作为实践课程的授课教师,以落实和强化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实现网络开放。为解决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效果难以保证的弊病,各高校通过建立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在国际商务领域常见的实训平台有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Sim Marketing营销模拟实验室和Sim HRM人力资源系统软件等,有的还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软件。在开展此类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影响,很难在每节课中实现教学进度的同步,导致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形成“能者多劳”的不良习惯。针对这类情况,在实验室建设中应尽量保证硬件设备充足,设专门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模拟。此外,目前多数高校已开通“校园网”,可通过网络建设将模拟教学系统在校园网内实现共享,甚至在宿舍学生即可实现模拟操作,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7.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留学生项目。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应始终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逐渐提升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来华的留学生毕业后,有一些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一些学生十分青睐国际商务专业。因此,高等院校若能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商务类专业,必然会吸引大批在校毕业生的关注。

在高等教育中,地方高校往往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保障的重任。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量”的需要,还要抓住“质”的要求,只有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才能使高校所培养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弱化人才供求所存在的错位和结构性矛盾。因此,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是地方高校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也是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孟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初探[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4).

[2]王风云.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5(4).

[3] 任金秀,肖素莹,张晓云.国际商务专业“校企一体化”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0).

[4] 王慧.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5).

[5] 邱璐轶.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软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