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供给侧才是竞争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供给侧才是竞争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Case1:新餐桌主义

在杭州市余杭县仓前镇,菜农张得新每周要向城里20多户家庭供应三次新鲜蔬菜,每月收入超过5 000元。

四年前,张得新参与到浙江大学及其下属城乡合作社发起的农业实践中。这项实践项目叫“小美合作社”,以农民增收为导向,一头连接菜农,另一头则连接消费者,着力于解决优质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并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

小美合作社提供了两种构架,一种是以老张为代表的模式A,采取1个农民对接N户市民家庭,以农民为中心,形成一个类似专属社群的菜友单元。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耕作面积在15亩以下,以农民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农业种植,强调的是精耕细作、高品质的农产品,同时也要确保农民的收益。

不论品种,老张的每种菜定价都是30元一公斤,偶尔供应的土鸡蛋、土鸭蛋、自己腌制的笋干价格更高些。每周二、周四、周日中午11时30分,老张的菜会准时在“浙大小美合作社”的微信公众号里上线。因为数量有限,一些卖得俏的品种要靠“抢”。

另一种模式B,则是小美合作社上线的其他单品。比如:来自陕西洛川的红富士苹果、山西榆林的小米……与老张的配送受限不同,模式B的单品辐射到全国,合作农户也不限于浙江本地。

在小美模式里,农人与菜友在平台上建立链接,农人知道给谁种菜、对谁负责;而菜友知道是谁种的蔬菜,并可以向农人提出定制化需求。价格方面,根据农民耕作成本和收益要求、菜友的价格接受程度进行制定,菜友和农人双方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每月的花费或收益。

小美合作社的价值在于,通过“农户+市民”的城乡互信合作社群,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具有持续黏性的产销对接。

产业链的想象力

传统农业产业链,上游主要集中在生产和农资贸易环节,中游集中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下游集中在农产品贸易环节。

然而,互联网、人才、资本、技术的集聚效应,带来了整个产业链的颠覆与重构,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五个角度全面改变农业生产和消费。

贯穿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改造与创新,在上中下游分别呈现出以下特点:

1.生产的标准化和农资的电商化

互联网和现代科技融入农业,提升了生产环节的可控性和规范性,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供给的精确性。

农资是农业生产中投资最大的一块,电商化大大缩短了农资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2.加工环节的数据化

农产品加工商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加工环节的数据化趋势是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以肉制品企业为例,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打通上中下游信息,每一批次的肉制品都能追溯,从而实现对产品的数据化管控。

3.销售渠道的扁平化

在传统模式中,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要经过菜农―收购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层层加码,价格自然较高。而沱沱工社、菜篮网等生鲜电商将流通环节缩短为农场―平台―消费者三个环节,价格随之降低。另外,生鲜电商还重塑了以往的产销关系,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再据此组织生产,调节上游,打造按需生产的经营模式。

再谈产品

产品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石,最终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农产品品质,决定了产业链的优劣。除了在生产端控制质量,在消费端打造品牌同样重要。

有品类无品牌,可谓中国农特产品的集体痛点。没有品牌也就意味着农特产品没有溢价能力,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如何做品牌?

1.人人都爱听故事

农特产品的故事性很强,独特的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历史典故、产品知识等都可以把农产品包装得特点鲜明。

比如,农特产品电商“维吉达尼”,组织维吾尔族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销售葡萄、枸杞、大枣、杏干等新疆特色农产品。维吉达尼以当地合作农户名义实名微博,将农产品特征和农户故事进行传播,同时将生产农户的肖像和档案印在产品包装上,结果不仅农产品大卖,维吉达尼品牌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这种以农户生活为中心的真实故事传递出两方面价值:其一,这些农产品是天然、原生态,安全可靠,可以放心食用;其二,用户品尝优质农产品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新疆农民脱贫。

2.吃货是个圈

生鲜电商“伯果儿”主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特产品,通过组建“美食俱乐部”和“吃货在线”社群,汇聚资深美食达人。伯果儿让美食达人推荐自己家乡的好产品,并组织人员去采购,然后在吃货群里对新产品测评,达到85%以上的好评率便会上线。

这样一来,每款产品均由达人甄选和推荐,真正做到了“发现美食、体验美食、分享美食”。这种媒体属性将伯果儿的产品和品牌无限扩散,有效解决了美食入口和传播出口的两大问题。

把用户社群化,通过C2B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甄选、生产和传播中,是农产品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方式。

3.母鸡带小鸡

对于区域性农业企业来说,靠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并非易事;而抱团进行品牌整合,可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浙江丽水有茶叶、食用菌、笋竹等九大农业主导产业,2 800多个农业品牌商标,但单个品牌的知名度并不高。2014年,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丽水通过创建综合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将优质农产品进行整合,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消费者。

这种“母鸡带小鸡”的方式,既体现了政府背书的权威性,又降低了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运作两年,“丽水山耕”声名鹊起,加入其中的当地农业企业超过140家,实现销售逾11亿元,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

供给侧相对论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

从2004年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但却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相。究其原因,就在于有效供给没能很好地适应需求变化,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所以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突破,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陈锡文认为,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在于:

第一,必须使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起作用,让农产品的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

第二,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目前,粮食生产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豆和玉米。小麦、玉米等亩产迅速增加时,大豆的产量始终不见大幅增长,究其原因还是科技投入过少。我国大豆的品种、栽培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农产品缺少竞争力。所以,应当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推进科技创新。

第三,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规模经营是实现改革的基础,要改变现今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就要推进土地流转来集中规模经营。改变体制需要的条件有: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转移农业人口,减少农民数量;2.加快农业科技建设,提高生产的效率,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采用更先进的机件去生产;3.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可以购买服务来帮助收割耕种,这种方式的效益是可观的。

第四,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乡村旅游就带动了大量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2015年整个国内旅游人次达42亿,其中30%是乡村旅游,农民利用乡村旅游增加的就业机会是3 900万,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