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元观照,巧解语文课堂冲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元观照,巧解语文课堂冲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课堂冲突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面对课堂冲突,教师要多元观照,巧妙解决。教学中应创设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理性思辨,引导学生多向思维;正确导航,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冲突 多元观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52

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多种观点冲突,这是普遍现象。教师如何应对课堂冲突,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个性表达提供优良环境;展开理性思辨,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促进学生心智成长;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达成认知统一,实现情感共鸣,提升学习品质。

一、创设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语文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学生意见不统一的现象。教师要有民主意识,不可强迫学生顺从教师意志,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即使学生个体认知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教师也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讨论中矫正思想认知。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课堂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主张,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生成资源,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如学习《庐山的云雾》时,教师讲解庐山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有学生则提出质疑:“庐山的云雾为什么会变化这样快呢?是不是庐山上有较为强烈的风存在呢?”教师犹豫一下:“这位同学的洞察力很强,对庐山的云雾变化进行了深度探究。我们大家不妨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看看能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学生提出质疑,不管教师是不是被问住了,这个问题都具有专业性特征。教师让学生集体讨论,就是抓住了学生的个性见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契机。这样,不仅有效创设了学习气氛,也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能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学习共识。

二、理性思辨,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所谓理性思辨,是指课堂教学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当事双方要理性展开辩论,在和谐气氛中达成学习共识。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会出现学习认知不统一的情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当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理性思辨,让问题越辩越明。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找到最佳突破口,这对尽快解决意见分歧有重要帮助。

如学习《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有学生写道:“有的同学听老师讲课,有的同学在看书,有的同学在写字。”教师让学生评价这个句子,有学生说还可以,有学生说不好,出现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于是,教师让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个阵营展开辩论。课堂内顿时热闹起来,学生的发言此起彼伏,争辩气氛非常激烈。教师跟进组织,最后总结:“这个同学造的句子语法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逻辑关系上有一些讲不通的地方,更缺少精彩和亮点。”这样,学生就形成了统一的学习认知。

教师挑起话题,让学生展开课堂辩论,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争辩过程中掌握造句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造句不仅是写出完整的话,还要有积极意义和亮点。教师最后给出统一解读,让学生快速建立起学习认知,课堂教学自然进入了佳境之中。

三、正确导航,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生思维单纯,情感纯净,在很多问题上会感情用事。教师在解决课堂冲突时,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制定对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对有效解决思想认知冲突有重要帮助。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假设一些情节,引入情感感知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情感认知问题,提升课堂和谐度。

如学习《放飞蜻蜓》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复述讲解。学生讲解时大多不是很顺畅,有些学生干脆说不会讲。教师并没有放弃这个训练任务,而是让学生重新阅读文本,然后用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教师利用这些关键词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复述时就顺畅多了。

复述课文内容是小学生最害怕的训练任务。因为学生独立表达能力较差,如果不准学生使用原文句子,复述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然后找出一些关键词语,利用这些关键词作为复述引导,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复述。这说明教师的引导策略是科学的、有效的。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是常事,教师要针对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让学生建立起新的学习认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对学习问题提出不同见解,这是主动学习精神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加以保护和利用。在学习互动中出现观点冲突时,教师要注意掌控课堂局面,既不能伤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造成认知混乱。适度激活课堂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展开个性表达,教师参与理性思辨,并在讨论中形成情感共鸣,这样才能使课堂冲突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为教学顺利展开提供有利帮助。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