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分析X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分析X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近两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状态来看,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保持在8%左右,但长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隐患,例如“民工荒”、收入差距大、内需不足等问题。文章结合比较优势理论下的相关内容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产业升级的路径等,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升级;路径选择

[DOI]10.13939/ki.zgsc.2016.29.051

在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一个国家能否有效地实现产业升级主要受到其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当一国原有的优势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时,可以利用新的产业发展来重新建立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原先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改革来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我国在产业升级路线的选择上,应注意选好升级的方向,控制好升级的速度,解决好风险预防和规避的问题。

1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先是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提出的,但实际上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了。从20世纪中期开始,就有经济学家发现了一些国家经济有增长但无发展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由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当前,国内外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这一现象产生的外在原因上,从内部原因上的分析较少。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的角度,可以对产业升级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分析。

2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概述

世界银行将人均国民收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低等收入层、中等收入层和高等收入层。其中,中等收入国家又可以细分为中等偏下和中等偏上两类。“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是指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低等收入,也就是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会陷入一个瓶颈,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先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帮助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无法再促进其进入高收入水平。20世纪60至70年代,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就出现了这种经济有增无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的特点,世界银行给出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专有名词。在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状态时,最关键的要素在于这一国家中等收入阶段所停留的时间。当一国的人均收入长期停留在中等水平,而无法向高收入水平迈进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 各国产业升级路径对“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影响

3.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传统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状况

首先,这些国家都顺利地完成了产业的升级。“二战”之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产业改革,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其支柱产业及时地从电力、钢铁等资源消耗型产业转向了汽车、计算机等技术型产业。此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实现了经济的良好发展。其次,这些国家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也不断地升级。20世纪中期,这些国家在进行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开始进行资源结构从低到高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要素的结构上,还体现在要素的使用方式上。要素的比较优势从原本以劳动力为主开始转向以科技为主。最后,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了良好的保持和发展,为产业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中期,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却利用自身在技术、资本上的优势,以产业垄断为核心,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欧美国家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一阶段也获得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在市场竞争力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而一些大型企业也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兼并或重组等形式,促进产业的升级。

3.2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升级路径

正如上文所说,20世纪60至7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产业改革,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成功地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并进入了高收入国家(地区)的行列。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五个国家和地区。

日本与欧美等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改革并且进入高收入水平的。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也与这些欧美国家相类似。首先,日本及时地完成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了经济的科学发展。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农业在经济收入中的比重降至10%以下,与此同时,工业在国家经济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次是产品和价值链的不断升级。由于“二战”之后日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优势丧失,日本及时推进了重工业化的发展,并通过技术和资金上的累积,实现了自身在价值链上的提升。

韩国和新加坡同属于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国家中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典范。韩国主要是继承了日本和欧美国家产业升级的方式,促使支柱产业从轻工业向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转变。与此同时,韩国还积极建立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这些大企业在资源、技术上的优势,打开了国际市场。

3.3 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产业升级失败的教训

20世纪70年代,很多拉美国家就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些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拉美国家都没有进入高收入水平,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尽管不同的国家出现这一问题的内在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制度和发展方式上还是有一定根源的。

首先,这些国家在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停滞。大多数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就开始面临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竞争的矛盾,新的优势产业无法建立,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下降,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人均国民收入无法进一步提高。

其次是产品与价值链升级的失败。一方面,大多数拉美国家是依靠资源型加工产业发展经济的,但这些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需求增加缓慢,企业无法及时地提升产业链。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市场开发能力上又明显不足,无法创造能够提升产业链的新兴产业。当前,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仍然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中,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 结 论

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必将会迎来新的变化和改革,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在一个限度内,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不利于国家的整体发展的,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问题。本文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日韩等亚洲发达国家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以及拉美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在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展、问题与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1(11):22-23.

[2]王劲松,史晋川,李应春.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J].管理世界,2015(10):30-33.

[3]文东伟,冼国明,马静.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J].管理世界,2011(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