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材料作文“说‘禁补令’”导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材料作文“说‘禁补令’”导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湖南省教育厅于2010年12月21日发出通知,明确要求从2010-2011学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三年级学生成建制补课或变相补课,也不得为各种社会机构举办的复习班、辅导班等提供场地和条件。将高中毕业班也纳入禁止补课范围,这是目前全国下达的最严“禁补令”。

对这一“最严禁补令”,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人强烈反对,有人极力支持,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对这一“禁补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讲真话,抒真情,写真见;不得套作或抄袭。

【写作指津】

针对具体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思维广度和深度,具备对问题进行展开探讨的能力。社会现象评论型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把问题或现象摆了出来,“是什么”已经确定,要求考生首先要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出肯定与否定、是与非、对与错、赞扬与批判的判定,进而确定评说的角度,然后直接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评说,重点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办”。或者写成记叙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虽然题目要求可以写记叙文或者议论文,但相对来说写议论文更好,可结合材料,联系个人生活实际与体会,有明确的观点,有条理地论述。

【佳作展示一】

为“禁补令”喝彩

湖南师大附中广高0809班罗带

当“禁补令”如惊雷响彻湖南大地之时,全省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沸腾了,展开了大讨论,余为高三学子,感受至深,现述之如下:

“禁补令”初下之时,各界情态,或喜或怒,或惊或悲,不一而足。高一高二学生闻之,如蒙天恩,无不欢呼雀跃;各补课学校的校长们闻之,则如丧考妣,悲愤不能自已;唯高三师生闻之,喜忧参半。长假漫漫,安然于家中休养自是快意,然而高考在即,又不能荒废了时间。在我看来,“禁补令”当为今年第一快意人心之事,诸君何必忧愁?“禁补”非“禁学”,于高考有所希冀者,在家中自可努力,学问之事,并非困于一室间方有所得。

有道是“治乱世,用重典”。“禁补令”正是针对当今补课学校层出不穷,教育市场兵荒马乱的现状而下的一剂“猛药”。当高考已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各学校无不加班加点,以求独木桥上展风采。于是学生疲于奔命,整日于墨卷间辗转,素质教育遂成了一纸空文。当补课如军备竞赛般愈演愈烈,学生不免身心皆损。当此之时“禁补令”无疑是对广大师生的一次“解放”。

其实湖南的禁补令并非开全国之先河,昔日山东就曾初试牛刀,无奈只改其一点,反倒养肥了一大批培训学校。而湖南则汲取了教训,对于培训机构一视同仁,狠狠地煞了它们的气焰。随“补课”而生的众培训学校,如“新东方”“马思特”,几年间为地方GDP做出了重大贡献,可学生们究竟从他们插科打诨的课堂氛围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收获了什么?只是大多数家长的血汗钱如流水般汇集到了少数人的腰包中。这样的机构是中国教育之痛,而禁补令恰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为百姓割去了这些赘生物,让高中教育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教育是国家大计,不可不慎。改革之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固然会有阵痛。昔商鞅变法,虽初有不便,然秦皇行之,秦故雄于六国;而荆公变法,几次废主,功败垂成,故宋有靖康之耻,前史当以为鉴。“禁补令”的下达,是为了让高中教育在一个良性的土壤中生长,培育出栋梁之才。如能一直推行,补课歪风必得扭转。

我们的父辈也曾年轻过,可他们并没有这么繁重的课业负担,只有蓝天碧海,山花烂漫,他们最终不也成了参天大树?禁补之后,我们,或许也能一样。

【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论述有力,“‘禁补’非‘禁学’”的观点,启人思考。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反映谈到自己的观点,由补课之弊谈到改革之痛,最后对比父辈的教育状况,层次清楚,引人思考。能从社会角度进行思考,语言简洁,流畅。但“禁补”的意义何在,宜进行正面的思考和表达。

【佳作展示二】

有限放松,无限收获

湖南师大附中0802班 钟婧瑶

顾城说:“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我在一月份的尾巴上读到这句诗,完全抛弃了诗人繁杂善感的心境,看到的只是那四个被疲倦与渴望无限放大的字――应当休息。

在这个号称千年极寒的冬天,教育厅的“禁补令”成为内心温暖的强大热源。殷切地掰着手指倒计时,欢欢喜喜地给家人打电话,久违的笑容终于给沉闷的教室注入了生机,不知多少人在心底悄悄地喊了一句――“禁得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和老师们的忧心忡忡,孩子没有自制力,放纵这么多天,斗志全无,直接影响高考,前路再无光明……

然而,他们却忘记了,或者选择性忽视了“寒假”这个字眼。什么是寒假?5个月的朝六晚五换来一个月的有限放松,150天几乎见不到家人的日子换来20天的亲近。何况,这之中还有小年夜、除夕夜、元宵节,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吃着元宵的场景,难道好不过父母望着餐桌上那个空位?

而有关自制力的质疑,我认为更是没有必要。临近18岁,少年都已长成青年,心智也基本成熟。如果在这个时候,明知前有高考还在假期内无限放纵的人,即使没有假期,也无心学习,窗外的鸟、门外的人,甚至仅仅是自己的一根手指头也能分散注意力,又何必让其他苦苦耕耘期待放松的学生失望呢?

事实上,成长不应该靠外力的束缚,“捧在手里,含在嘴里”的生活的最终结果也不过是摔碎与融化。我们须在自我独处中成长,正如博尔赫斯所说,“虽然生命是由几千个时刻与日子组成的,这许多的时候与日子都可以缩短为一天的时光,这就是我们独自面对自我的时候”。日常三点一线倒头便睡的生活剥夺了我们与自我独处的权利,也只有在假期,我们才有机会好好地、静静地与自己相处,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实现思维的飞跃与成长的蜕变。成长不仅是年龄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借着“禁补令”的东风,我们在毕业前过了一个真正意义的寒假,这有限的放松必将带来无限的收获。在百日的冲刺里,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勇敢地证明自己!

【点评】

作者从心灵的放松与收获这一角度为“禁补令”叫好,眼光独到,着力点集中,两处引用,展现出了不俗品位和文化积累,难得!

【佳作展示三】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高考

湖南师大附中0804班骆逸舟

2010年底,一道号称“全国最严”的禁补令从天而降,宛若晴天霹雳把正在备战高考的师生们劈了个正着。眼看高一全员欢天喜地迎接假期,高二全员面带忧愁地投入假期,剩下一群惊慌失措的高三党们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对付这样一个实在不该来的假期?

问我“禁补令”是好还是不好?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不好!这个答案绝不是主观唯心,我也并不是不爱假期的傻子。可对于即将上战场的高三学生来说,这禁补令来得着实尴尬。少这一个月,我们拿什么来补落下的进度?拿什么补充应考的底气?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高考?

周立波说:“勿跟小人过不去,因为他本就过不去。勿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去。勿跟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总会过去。”于是我们耐着性子,承受着这个被讽为“最不科学”的一考定终身制度,等待着那个“总会过去”的高考。或许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是完全的心甘情愿,可面对社会,我们只得缴械投降。可就有那么一些人,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子,喊着为学生减负的口号,无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实,“粉饰太平”。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向来是对立矛盾的。一道禁补令,也把这对矛盾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不是英国,高三毕业有一年的休学实践让你充分体验社会;这不是美国,积满学分凭着个人素养就可在名校里进进出出。这是中国,而对于现阶段来说最为公平的高考制度,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应试教育的啤酒肚,却硬要套上素质教育的紧身衣,最终被憋死的,只能是学生。

我们也不是不理解教育厅的良苦用心,给我们一个假期,让我们好好休整,让我们体验社会,把素质教育的旗子举得高一点,更高一点。他们也深知高考制度的残酷,想让我们压力小一点,再小一点。凭心而论,我们的确没有多爱高考制度,但我们改变不了环境,所以只能适应。可“禁补令”美其名曰为减负,实际上却夺走了我们适应环境的工具。那么,我们拿什么去战斗?

总有一天,高考制度会向素质教育进化,禁补令的作用也会落到实处。可当下,面对这个来得尴尬的禁补令,面对心急如焚、忧心忡忡的家长与老师,面对在倒计时里愈加紧张的同学,我们只能迷惘地问一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高考?

【点评】

文章从分析国情和学生的状况出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禁补令”来得尴尬。情感丰沛,表达酣畅,句式灵动,方法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