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实践性强,与社会对接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坚持以学为本,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是校企合作的意义。目前,校企合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将对校企联合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高职院校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论研究滞后问题及措施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高校教育的主流,甚至本科学校也在工程学科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符合企业用人需要,让技能型人才不再是纸上谈兵的文客,而是真正能够运用到实践中。随着校企合作越发普遍,指导校企合作的理论依据却很少[1]。政府应对企业怎样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如何借助企业的力量培养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二、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我国虽然颁布了一些列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对于校企合作没有直接指导意义。政府一方面完善科技发展的税收政策,不仅对项目结果减免税收,还有对科研发展过程中,科研人员的税收进行优惠,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性。减免税收目标是企业,而非某个项目或环节。鼓励校企合作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完善科技进步的财政法律。再者,健全科技投入的金融法律。

三、高职院校内部对校企合作管理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教师只看到与普通高校的相似处,却忽视了高职院校的特殊性。用普通教育观念教授高职院校学生,体现不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色。国家提倡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为了培养技术型人才,解决社会技术型人才用工荒问题,解决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升学、就业问题,平衡社会用人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相统一,是国家运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初衷[2]。高职院校具有“职业定向教育”特性,培养出以适用于社会为目标的就业导向,重点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技能人才,这是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

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向企业输送学生时均是零成本,以学习为主。企业因为不计人工成本,对学生教育不重视,没有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实践中的动手能力,而是依据企业需要使用人力。企业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企业未来发展为目标,积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生产。

五、校企双方责、权、利划分不清

学生在校学习没有企业工程师作理论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没有得到学校指导老师监督,企业将学生与员工一样管理,对学生的安全不负责任。校企联合过程中,政府作为职能部门,应协调校企合作双方责任和义务,明确划分学校的实验设备是学校投入还是企业投入,项目研究成果归于学校还是归于企业。

六、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双方合作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e极性不高是由于校双方没有深入交流合作,双方对于如何合作没有明确规定,没有从合作中发掘潜在动力。校企合作是经济发展下的新型教育体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高职院校是否与企业合作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标尺。校企合作好的学校,学生就业前景也好,学校影响力大,学校招生生源选择范围更广。企业通过吸收毕业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为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这需要校企双方深入交流合作,校方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知识,企业工程师进入校方。

七、现有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政府的监督、协调作用

政府对校企合作缺乏指导和监管,没有起到在校方和企方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的作用。校企合作的最终意义在于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3]。校企合作必须有政府参与,政府参与可以平衡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合理分配资源。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对研究成果的生产、销售、服务负责。政府是校企合作的领路人,是将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

八、结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实践性强,与社会对接的有效途径。在政府监督机制下,建立校企合作的理论指导意义,完善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企业履行培养学生义务,学校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成果负责。提高学生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坚持以学为本,联系到实际工作中去,是校企合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坚.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成因[J].辽宁经济,2015(02):76-77.

[2]李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03):63-65.

[3]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