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小春到底是不是抄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礼堂座无虚席。主席台上坐满了各部门的头头脑脑。台中桌上摆着一捆崭新的书籍和一本绸面精装海绵衬底的获奖证书。几百双眼睛全都落在那上面……校长结束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捧起获奖证书,朗声喊道:‘赵小春’!
亲切、甜脆、风雅,像唱赞美诗……所有的目光唰地扫到初二(三)班;初二(三)班所有的目光又全都转向赵小春……咦,人呢?位子怎么空荡荡的?
校长又喊了一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祁秀慌了,刚才还见赵小春好端端地坐在座位上,这阵怎么……吴娟娟儿个班委跟着她走出礼堂,四处寻觅,八方呼喊,都不见赵小春的踪影……”
这是我那篇小说《领奖者突然失踪》的开头。获奖人赵小春为什么突然失踪了呢?他躲到了哪里?
赵小春原本是个默默无闻的角色。数理化一般,语体外平平,脸面身材也不引人注目 平日间悄悄来默默走,很少有人同他嬉笑打闹讨论作业。然而有一天,他忽然成了学校新闻人物,友好的日光,动听的话语,一个接一个的头衔……都汇聚到他身上。就连校门口卖雪糕的王老头也要夸他几句……弄得他莫名其妙,又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他才知道,他的一篇千字散文《雨中小溪》在省报副刊“新芽”栏目发表了,为学校添了光彩……
一个短篇小说,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如果照这样平铺直叙,泛泛写来,不要说发表,就是连自己也不会看的。因此我“故意”设计出主人公突然失踪的情节,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既而设下一连串大大小小的迷宫,而这些迷宫又相互交错、关联,沿着一条捉摸不透而又实实在在的路线,牵着读者存迷宫里探寻摸索而最终到达终点、所以我在小说篇名和开头就下了工夫,让读者为了探求就里而进入“圈套”。
这之后,我笔锋一转,在对读者释疑的同时,我又布下疑阵:“紧接着,教室、校同和小镇上的气氛也出现了变化,变得天低云暗。那些热切友善的目光忽然间变得冰冷如铁。充满友爱的笑脸也变成陌生而又模糊的平面。校门口卖雪糕的王老头也朝他摇头叹息,皱纹纵横的老脸上满是惋惜和鄙屑的神情……”主人公赵小春陷入痛苦和迷惘,读者就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什么缘故了。
校长和祁老师脸色淡漠、不厌其烦地追问赵小春看过哪些报纸,参考过哪些文章,摘抄过什么词语章句,模仿哪些间架结构和人物:家里的气氛也突然变得紧张起来,爸爸黑脸,妈妈叹息,沉闷得划根火柴就要点着。 “春儿,你究竟干了啥子坏事,老实点,说!”那天晚饭桌上,爸爸终于憋不住了,“你莫道我不晓得?你老师、你同学都是那样子说的,说是惊动县里的头了……你还犟嘴,骗我,你叫我咋个见人嘛!”吧哒一声,连饭带碗砸过来……
然而,不管是面对校长老师,还是爸爸妈妈,小春都是倔强地说:“我就是没有就是没有就是没有嘛……是我自个儿自个儿,你们都不相信我……”尽管他委屈得快掉下眼泪。
随着情节发展,读者一定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便安排了校长打电话,以此回答读者的疑问。
“……喂,你是教育局,赵局长吗?……你前天电话指示的那个问题我们查了。赵小春的文章真的跟市报那篇差不多,是抄袭和模仿……不,不,我和老师们深感痛心和惋惜。怪我呀!我们找了他,他不承认……好,好,我们继续做工作……”
此刻,读者一定会说:啊,原来如此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读者也被我“忽悠”了,在迷宫里转悠起来,急不可耐地想找到最终答案。时机成熟了,我才让读者从迷宫里走出来。原来,省报记者老徐在县城采访期间,无意中见到小春的一则日记,觉得很有基础,指导他修改之后,将其带回省报交与副刊“新芽”专栏,文章刊登出来后,赵小春还不知晓。但过不了几天,县教育局领导却告诉校长,那篇文章有抄袭之嫌,与市报上的一篇作品相似……
好在几天以后,校长接到省报徐记者寄来的快信,看后,立刻转给祁老师,又给县教育局挂了加急电话:“喂,赵局长吗?……省报徐记者来信了,赵小春的文章不是抄袭和模仿的。市报那篇散文比小春的只早发几天,小春怎么能抄呢!小春在那文章发表的前几天就交了稿子啦。啊,教育局也接到了徐记者的信?哎……是个常识性的错误,一个小小的疏忽……哈哈,您说对了。……好,挽回影响,吸取教训,重重奖励,激发热情……”
迷雾散去,原来是一场误会!至此,读者总算松了一口气。
一个十分简单的小故事,经过我一番精心策划和编排,就变得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了。这种手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念”。
悬念是作家在情节发展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依据作品内容的复杂与否,悬念的设置可多可少。悬念不仅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期望心理,更重要的还能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思想感情引向对人物命运以及社会意义的关注。悬念用得好,既有助于主题的表现和深化,更有助于增强情节的生动味性,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我们若能在习作时,仔细揣摩,大胆尝试,一定能不负努力,有所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