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格教育就是指对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爱好、品德、操行、观点、态度等人格因素健康发展的各方面教育。本文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集体观念、成功观念和体育精神四方面入手,探讨体育教学中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 健康人格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42-01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体格、品德、心理性格等方面。也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要以"健康第一"、培养有创造能力、有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后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此,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如何更好地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服务,不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感到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

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更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的需要。学生对体育有了很好的兴趣之后,我们的工作才能真正的,更好地去完成,做到所谓的事半功倍。人格的教育也可以顺利实施!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成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

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例如,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成功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而各个阶段的水平都是最低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成功感。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在课堂上,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显现的特别快。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与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各不相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显现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能时刻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进行教育培养。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的积极的思想、意识、品质和作风。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

通过体育教育这种实践活动,弘扬体育精神、培养体育道德,对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会产生强大作用。当体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广泛的社会意识、塑造性格、改变气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另外,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示范作用,要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体育精神的要素,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体育教学迈上一个新阶段,是我们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为全面地发展学生健康的人格精神起到重要作用。这应是我们体育教师思考的重点,是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总之,体育在培养健康人格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还要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坚韧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