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考化学跨学科考题例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考化学跨学科考题例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化学命题打破了传统、封闭、单一的学科界限,化学与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体现了初中阶段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成为中考化学命题的一大亮点,现针对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举例分析如下。

一、化学与语文知识的渗透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理解短文的内涵,或运用古诗词、成语等表达化学题意,考查同学们用不同视角对同一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

例1(2009年常州考题)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两题。

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

(1)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

A.-3B.-2C.+2 D.+3

(2)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

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以达标排放

D.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解析:As2O3中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As的化合价为+3价。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以污染环境、浪费能源为代价,是不计后果的,其实质就是饮鸩止渴。

答案:(1)D;(2)B。

策略指导:对于用成语表达题意的化学试题,首先要明白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相应的化学知识,进行化学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例2(2009年泰州考题)南宋诗人赵师秀有诗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的“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附着在蜡烛芯上的现象。

(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 ()。

A.无机物B.有机物C.纯净物D.混合物

(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

解析:石蜡没有固定的组成,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主要由氢、氧、碳元素构成。“灯花”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是物质燃烧不充分所致。

答案:(1)D。(2)调节风门,保证有足够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策略指导: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则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物质充分燃烧必须有充足的氧气,氧气不足则会导致可燃物燃烧不充分。

二、化学与数学知识的渗透

将数轴、函数图像、图表、表格、集合图形等数学知识渗透到化学试题中,各种题型均可能出现。

例3(2009年台州考题)在鸡蛋清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由此可知,鸡蛋清的pH值在pH标准比色卡上的区域可能是()。

解析:酚酞遇碱变红色,石蕊遇碱变蓝色。由题意可知,鸡蛋清显碱性,pH大于7。

答案:D。

策略指导:明确数轴所表达的化学内容,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找出考查内容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或区域。

例4(2009年绵阳考题)往装有25ml盐酸的锥形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用V 代表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在表示此变化过程的下列图像中,合理的是( )。

解析: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的pH应该呈不断增大趋势。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当滴入的NaOH溶液与锥形瓶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NaCl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再继续滴加NaOH溶液时,NaCl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图像中会出现一个平台。

答案: D 。

策略指导:图像题的特征是题目中的已知数据大部分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图像的起点、折点、终点的含义,弄清图像的变化趋势,对图像中的数据作横向、纵向比较,挖掘出隐藏在图像中的已知条件,再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利用相关原理进行解答。

三、化学与物理知识的渗透

化学与物理知识的综合主要体现于气体压强与化学知识的渗透,溶液的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换算,托盘天平知识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等,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

例5(2009年眉山考题)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装置中的小气球会鼓起来,是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变化所致。要想使两装置中的气球鼓起来,甲装置瓶内气压应减小,即气体参加反应;乙装置瓶内气压应增大,即有新气体产生。从热效应角度分析,若反应有热量产生,则乙装置内的气球会鼓起。综上所述,CO2与NaOH反应导致甲装置中气压减小,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乙装置中气压变大,两装置中的气球均能鼓起来。

答案:D。

策略指导:明确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所在,根据小球所处的位置,找准小球鼓起来的原因,结合相关化学知识综合解答。

例6(2009年连云港考题)汽车用铅蓄电池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在实验室中用10g 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28%的稀硫酸,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水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A.将25ml水慢慢倒入盛有5.4ml浓硫酸的量筒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将10g98%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25ml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25ml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8%

D.配制该溶液时,若有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分析:根据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知,需要量取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10g÷1.84 g/cm3=5.4ml;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进行溶液配制;量取25ml水时若俯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会大于25ml,导致所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浓硫酸沾到手上应马上用布擦掉,然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B。

策略指导:首先根据液体的密度、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浓硫酸的体积,再根据量筒的性能、读数方法,正确使用量筒。

例7(2009年青岛考题)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

A.1.8g铝粉和1.8g 铁粉

B.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5.6g铁粉和5.6g 锌粉

D.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解析:天平发生偏转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烧杯中增加的质量不同。4.2g碳酸镁与题中给出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左盘增加2g,硝酸银与稀盐酸不反应,天平右盘增加2g,天平保持平衡;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得出,在选项C、D中,天平也保持平衡;1.8g铝粉和1.8g 铁粉与给定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并不相同,天平两端增加的质量也不相同,天平发生偏转。

答案:A。

策略指导:解答该题时一定要弄清哪种物质过量、哪种物质不足量,然后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原理计算天平两端净增的质量,若净增的质量相同则天平保持平衡,否则不平衡。

四、化学与生物知识的渗透

化学与生物知识的综合随处可见,如植物的生长与化学肥料、医疗中的杀菌消毒、药物的服用、胃液与消化、蛋白质的变性、化学与人体健康、溶液的pH与生命活动等,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在化学计算、实验探究题中偶有出现。

例8(2009年南京考题)酶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反应。某同学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pH对某种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这种酶催化活性最佳的pH约为( )。

A.pH=0B.1

C.6.5

解析:由图像可以看出,当pH的数值在7左右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好;当pH7时,随着数值的增大,酶的催化活性减弱。

答案: C。

策略指导:把握题目要求,根据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确定数值范围。

例9(2009年晋江考题)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猪──沼──果”发展模式是综合利用猪的粪便发酵的产物。

(1)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燃烧沼气用于煮饭、照明是将化学能分别转化为 能和能。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清洗沼气池时,要注意避免明火,否则容易发生 事故。

(4)用沼渣种植的某种橙中含有柠檬酸,该橙汁的pH (选填“>”、“

(5)写出“猪──沼──果”发展模式的一点积极意义。

解析:猪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过程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该过程中物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光能);沼气池中的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柠檬酸呈酸性,其溶液的pH

答案:(1)化学 。(2)热、光(或电),CH4 + 2O2CO2 + 2H2O。(3)爆炸。(4)< 。(5)保护农村环境(节约资源等)。

策略指导:解答材料信息题时,首先要读懂所给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内容,然后筛选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