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自然敬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自然敬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芦滩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西溪的美是不动声色的,立秋早已过去,古老的柿树用固有的方式与生命进行着对话,蔓延的绿色开始呈现暮年的昏黄,平野陆地长满杂草,河边池畔溪流周遭也是连绵不绝的树影,舟行水中,清香扑鼻,使我们零距离地贴近大自然,陶醉在它温馨的怀抱中。河岸的芦苇绽开了银白的花,把西溪湿地辉映成一片彩色斑斓的世界。一行六十多人,亦游亦学,缓缓悠悠,渐渐走近西溪,也渐渐走进了人文与自然共驻的湿地景观世界……

关键词:西溪湿地;生态;自然;人文景观

中图分类号:B028文献标识码: A

西溪湿地之行

――游览日志

杭州二西,久负盛名。早在孩提时代,随父母就来过几次杭州,那片被文人墨客形容为人间天堂的土地,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回忆。西湖静,人俞静,凌晨时分在西湖又重新拾掇起了所有的念想。翰墨飘香,纸笔理趣,再一次站在西泠印社的门口,那份涌动的情愫丝毫未变。西溪,这次实习的主题,也是我一直不懂欣赏的地方,作为杭州的第三西,这一次我真正有机会踏上了它最神秘的部分,揭开了它的些许秘密。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它占地10.08平方公里,原是连成一气的三个村庄,2003年策划开发,2005年向游人开放,一下子就获得“2005年杭州最具魅力景区”的赞誉。

泛舟水上,闲步岸边。西溪湿地充满了“冷、野、淡、雅”的意境: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鳞次、诸岛棋布, 情趣各异的水乡景观,征服了杭州市民也征服了全国人民,它是杭州市区的野生后花园。以舟代步,穿越于芦苇荡与温婉的小桥之间,视线也随着周围的景致,时而狭窄,时而广阔。

跟随着导游的脚步,缓缓的深入西溪,这不动声色的美,我们不经也为之所动。西溪之美在于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更在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人文景观。

自然之美

生态・水・生物

谈到西溪的自然景观,不得不提到水。“西溪之胜,独在于水”。复杂的“荡、滩、堤、圩、岛”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水景地貌结构;“芦、柳、柿、竹、梅、草”等品种多样的水边植物成为绿色主旋律,使整个西溪水乡景观浑然一体,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连续整体。

乘小舟在河上漫游,满眼是莽莽苍苍的风景,水边飘满浮萍,浮萍上立着一种叫的水鸟。浮萍随水波摇晃起伏,鸟儿却定定地屹然不动,像一座座凝固的雕塑。水,这里到处是潺潺流淌的水,宁静无波的水,湿润土地的水,青山照影的水,既怡悦着游人的耳目,又滋润着游人的心灵。

除了水之外,草木杂多, 是西溪湿地另一个显著的特色。一进西溪,满眼恢宏豁达的青色。这里的草木是一簇簇丛生的, 柳树、榆树、樟树、竹子和各种不知名的植物都交杂错综在一起, 虽然有点儿乱头粗服,却也不失乡野的本色。听导游说, 每年的九月二十五日是这里的柿子节,到时满园的柿树悬挂着红红的果, 将是多么盛大的场面。

多样的植物群落结构,丰富的水资源,是西溪自然景观与生态构架的基础元素,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景观的设计,从高矮、疏密,叶色,叶形等多个方面,利用美学的原理,组织出了奇妙的景观。在西湖西进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利用植物的不同特性,采用多层次的配置,使林冠线有起伏,林缘线富有变化,种植成组团树种,以乔灌木组成复层林,错落栽植,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栽植于空间的边缘,形成一个常年绿幽幽的绿色屏障,既有植物高低前后产生的树影,又有四时不同的季相变化。

在这次游览中我发现西溪的一些变化,整个开发过程中不仅拆除了大量地域民居,而且还填埋了许多河湾与小池塘,重新开拓了大面积水景,并造就了连片的新土地以利于建造旅游设施与人工景点,使河塘堤岸的水陆边缘形态以及原有小尺度蜂窝状池塘结构等发生了改变。

邦凡蒂(Bonfanti)等学者所说:“人工景观的高速增加,严重改变了自然环境的景观结构系统;产生的后果是景观失去了生态和文化的多样性,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结构异质性、历史影响和风景吸引力”。

西溪湿地的大规模旅游开发,改变了渔耕为主的产业结构,河塘形态、水陆边缘结构等空间斑块、景观生态格局都发生了改变,也就标志着具有生物相的自然河堤大量减少,生物繁殖种类将会衰退,继而导致生物化学过程中的代谢活动退化,以至削弱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湿地景观的开发更要审时度势,适应自然的规律。

文化之美

草根・人・书香

浙大的王紫雯教授曾在“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一文中指出“景观具有自然的物质属性与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反映出景观系统具有在某一瞬间的结构状态与经过长时间延续后的文化、生态过程的时间属性。”

在烟水渔庄一带,我们可以一览此处特有的民俗乡风。大量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农居建筑与村落分布在狭窄的塘、田地角处,紧密围绕着大小不同的河塘水体,隐落在各种高大的树群内,与形态各异的河塘、田埂、古树、草丛组合成层次丰富、人文氛围浓厚、时代气息强烈的个性化景观空间结构。

“桑・蚕・丝・绸故事”把我们引进古老的劳作生活。蚕宝宝在一箩箩桑叶中蠕动, 蚕茧在一束束的草山上蜷伏, 再陈列着缫丝的器具, 丝绸的织机, 这一条龙的工艺过程, 使我们想见当年西溪居民辛勤劳动的繁忙景象。婚俗馆则把我们导入往日那欢乐的节日。灶台旁,妈妈难舍出嫁的女儿在暗自抹泪; 大堂上, 穿戴齐整的新郎和头披喜巾的新娘在叩拜天地; 尤其是置于船舱里的婚轿更是显示出水乡的特有风致。酿酒坊酒香绕梁, 许多游客在兴致勃勃地品尝甜蜜的酒酿; 老船茶屋, 居然以狭长平浅的船舱为桌,游客们趣味盎然地围坐在两旁饮茶作乐。

由于它邻近西湖山水,与杭城有着千丝万缕的文脉联系,那些散落在西溪湿地内的大量农居建筑形态与杭州环湖地区有许多共同之处,具有“中西合璧、小巧玲珑、简洁素雅”的水边建筑特色,保持了地域景观的整体联系。尤其是如屋顶平台、阳台及其围护的瓶式石柱栏杆等建筑细部手法以及门前屋后的石阶、河埠及其石质、垒砌形态等都与环湖街景的元素保持了一致,展现了强烈的杭州地方特色。在那些池塘、小河旁,处处都有农妇洗衣与船只停靠的场面。这种展现湿地环境人们的生活场景是最生动美丽的,充满了景观文化的魅力与地域活力。

西溪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离繁华的杭州城不远而又属于荒芜幽僻之地, 因而历来被文人视为绝妙的隐逸去处。梅竹山庄、西溪草堂、秋雪庵、泊庵在历史上都曾是骚人墨客的诗意栖居之所, 他们为西溪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诗词文章。据说清代大文学家洪也曾驻足西溪,导游说: 在深潭口一带至今还有 “红楼十景”的遗迹哩!

这方充满书香和草根情结的土地,显示着人与自然,民俗与文化的和谐之处。然而,与生态景观相似,还是看到有些许批远离现实环境、毫无历史沉淀与时代气息的假古董与“标本化”人造景点毁灭了西溪湿地的景观历史,切断了与杭城、周边大背景的整体联系,割断了历史文脉的可持续性,改变了历史形成的空间结构,破坏了西溪湿地原本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景观特色。这是需要斟酌与考虑的。

结语

在游览的过程,我渐渐体味出一个城市的发展需对自然和人文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也发现了杭州的努力和追求。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扩张,自然生态不断萎缩。杭州出手保护了西溪,保护了城市文化血脉,也保住了“城市之肺”,在丰富杭州生态之美的同时,“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成更是和谐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对历史的回归,对自然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