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降低轧辊辊耗的有效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降低轧辊辊耗的有效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轧辊辊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指标,文章分析了重钢热轧薄板厂热连轧机组轧辊的管理情况,分析了轧辊异常消耗的原因,详细说明了所采取的一系列降低轧辊消耗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轧辊;轧辊管理;辊耗

中图分类号: TC33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96-2

1 概述

轧辊直接接触带钢轧件,是热轧生产的重要工具。降低辊耗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同时可以有效提高轧机作业率,保障热轧产品表面质量。在热轧带钢的生产中,轧辊的消耗量尤其巨大,因此找出轧辊辊耗降低的措施,提高轧辊寿命,对热轧带钢生产有重大意义。

2 优化轧辊换辊周期

2.1 粗轧工作辊

原粗轧换辊周期为2.5wt~3.8wt,在此基础上逐渐延长换辊周期,并对比每次轧辊磨损情况、带钢板形和表面质量。现换辊周期稳定在3.8wt~4.5wt。既不影响带钢板形及表面质量,又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2.2 精轧支承辊

F1~F7轧辊转速不同且相差较大,故支承辊的磨损程度也不尽相同,原采用10wt ~ 15wt的一刀切式换辊周期并不合理。现换辊周期详见表1:

自采用分段式换辊后,不仅提高了轧辊的轧制量约14.94%,从而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而且据统计数据显示,轧辊使用末期轧制薄规格时的浪形也有所减少。

3 正确的轧制事故处理方法

严重的轧制事故直接增加辊耗的数值,而事故发生后是否能正确处理事故轧辊,是降低辊耗的关键。

3.1 卡钢事故

卡钢发生后,需立即停止冷却水,抬起上辊,避免上辊接触带钢;带钢移走后,换辊并使轧辊缓慢冷却。如不能立即换辊,检查裂纹不严重的前提下,工作辊在不开冷却水空转5-10分钟,使温度扩散均匀后才可以进入正常轧制。

3.2 粘钢事故

首先清除粘钢。后应对粘钢区域进行详细检查,包含:硬度、裂纹、探伤等,必须清除此粘钢影响区,保证辊面硬度均匀、无裂纹。

4 创新轧辊缺陷修磨对策

从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非计划换辊统计可以看出事故轧辊占总换辊量的69%。因此轧制事故发生后,及时正确地处理轧辊,可最大程度的减少轧辊不必要损伤,延长轧辊使用寿命,降低辊耗。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事故轧辊的处理方法:

4.1 热裂纹

热裂纹,多为卡钢或堆钢事故后,轧辊激冷激热产生。(图1)

处理方法:R1及F1-F4轧辊在保证轧制顺利的前提下,可使用带有热裂纹的轧辊上线使用,且裂纹呈闭口状(闭口裂纹并不会延伸,反而随使用时间延长),裂纹将逐渐消除。

4.2 轧辊粘钢

轧辊粘钢,甩尾或堆钢事故造成轧辊粘有带钢。(图2)

处理方法:轧辊辊身带钢粘叠严重,面积较大,厚度在3mm以上时需要先将粘附的带钢车削掉。粘附的铁皮车掉后检查辊身表面,如果有裂纹和剥落(掉肉)视损伤程度确定切削深度,确保消除缺陷又不增加过多辊耗。

4.3 工作辊辊身边缘剥落

工作辊辊身边缘剥落,轧辊肩部应力集中造成。(图3)

处理方法:由于轧辊肩部不直接接触钢板,可将裂纹剥落部分去除,磨削倒角,并调整与其接触支承辊倒角方式及角度,改善辊身应力分布。

4.4 支承辊缺陷

支承辊缺陷,支承辊不直接接触带钢且硬度相对工作辊较低,但价格昂贵,所以采用常规修磨方法是不适宜的。(图4)

处理方法:当损伤在轧辊边部时,修磨时适当增加端部倒角长度。缺陷残留则用角磨砂轮机处理并将四周圆滑过度,防止剥落缺陷进一步扩散。损伤在轧辊中间时,按常规磨削然后同样用角磨砂轮机处理并将缺陷四周圆滑过度。

5 调整轧辊辊型,改善辊身应力分布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F1-F4轧辊从凹辊改为HVC辊型,如图5。并且增加F5-F7轧辊负凸度,从而改善辊面应力分布。可达到更好的控制板型的目的,且减低辊耗。

图5

6 其他降低辊耗的方式

①组织演习各种轧制事故的处理办法,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将事故对轧辊的伤害降到最小;②制定合理的轧辊探伤标准,保证轧辊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③挑选优秀的轧辊制造厂家,定制材质、硬度等符合重钢热轧薄板厂生产特点的优质轧辊;④生产稳定后,精轧前段工作辊选高速钢轧辊,进一步降低辊耗。

7 结论

①调整后的HVC辊型和负凸度轧辊,不仅改善轧辊表面应力分布,也加强了对带钢的凸度控制能力,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

②调整换辊周期、对轧制事故的响应和对事故辊的正确处理,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单支轧辊的轧制量,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③对事故轧辊的处理对策,减少了轧辊不必要的修磨,从而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参 考 文 献

[1] 黄庆学,审光宪,梁爱生,陈占福.轧机轴承与轧辊寿命研究及应用[J].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2] 乔德庸,李曼云.高速轧机线材生产编写组.高速轧机线材生产[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300-315.

[3] 黄志坚.轧机轧辊与轴承使用维修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