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思想和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思想和手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筑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没有赢得像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的地位,但绝不是只对社会生活需要的一种物质上的满足。中国古典建筑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思想手法的解析,探讨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并结合中国古典建筑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思想和手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古典建筑 艺术思想手法现代建筑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我国古典建筑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古典建筑的景图,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建筑物。古典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是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两者可以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生活气息。古典建筑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是增添自然环境的美,突出自然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建筑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2.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建筑不仅是技术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期的努力, 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工艺美术、雕刻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发现了利用屋顶来取得艺术效果可能性。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出翘、起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柔和优美的曲线。并演化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多种屋顶形态。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以装饰性进行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光泽和颜色。由屋顶组合而成的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典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典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2.2.衬托性建筑的应用

衬托性建筑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寺庙、宫殿等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手法。其作用是衬托主体建筑。最早应用的很有艺术特色的衬托性建筑是建于宫殿正门前的“阙”。“阙”是从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应用的.到了汉代,除陵墓与宫殿外,大中型坟墓和祠庙都使用。

2.3.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色彩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是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或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间结合,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坚固、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中西古典建筑艺术对比

在西方文化历史上,建筑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诗歌、雕刻、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一起被归入艺术系列中的。然而,在中国古代,建筑并未被看成是一门艺术,而是被纳入政治生活的领域,成为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观念的表达方式。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从未把建筑作为艺术来看待。中国古典建筑自汉唐以来,已积累了不少的建造经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尤其是到了宋代,官方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使建筑设计建造形成了制度,因此人们便把中国这种古代典范建筑称之为中国古典建筑。

3.1在建筑造型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陡,下部平缓,从立面看,檐口形成中间低两端起翘的类似于鸟翼的优美曲线。而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其檐部做成中央稍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

3.2.在结构材料方面。

由于西方古典建筑一般采用砖石结构体系,以致门窗面积较少,承重结构一般以墙体为主,形成了沉重雄伟的印象;而中国古典建筑是多以木结构作为承重体系的,因此墙体不起承重作用,只有围护功能,这样门窗可以开得很大,以取得轻快华美的效果。

3.3.在建筑总体布局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一般以院落组群为布局原则,“四合院”为最基本的建筑组合单元。在西方古典建筑领域内,主要以表现单体的气势为目的,虽然中西古典建筑处理手法不同,但中国的故宫和法国的凡尔赛宫都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们都是不同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

4.现代建筑

由于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现代建筑设计师具备了突破材料限制的条件,通过选用新颖的建筑材料,能达到只有现代建筑才具有的质感、透明度、色彩和光影等特征。现代建筑及环境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在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上更加宽广和自由。

4.1中国现代建筑。

新旧、中西建筑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特殊面貌。 出现了一大批前所未有的建筑类型,诸如车站、银行、教堂、领事馆和新式住宅等大量涌现,以及以水泥、钢铁为代表的新的建筑材料及与新的施工技术、建筑设备等的应用,都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建筑方式。同时,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使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发生变化。总体上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已逐渐淡出,新建筑已成了中国建筑的主导方向。但艺术是感情的产物,一批中国爱国建筑师掀起了“民族形式”的运动。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所以,对于“民族形式”的努力与完全西化的洋房,就构成了近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两条主线。

4.2明代中国就出现了西式教堂,清初在圆明园还建造了“西洋楼”,由在清廷供职的西洋画师设计,水平并不高。

4.3在世纪上二、三十年代 与西方建筑在中国流行同时,“民族形式”的建筑运动也呈现出活跃的态势,其形式处理大致有三种方式:

(一)是基本照抄古代形式,把它用钢筋混凝土浇铸出来,代表作如原中央博物院“大殿”、南京中山陵、北京燕京大学未名湖塔、中山陵园藏经楼等。

(二)第二种“民族形式”,主要用于功能要求复杂的大型楼房中,平面设计与西方现代建筑差相似,代表作如原南京中央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大楼、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等。

(三)第三种“民族形式”建筑以形式的简化为特点,出现在人们开始对前此的作品产生怀疑以后,如北京交通银行、南京原国民大会堂、南京原外交部大楼、上海中国银行等。

5.中国古典建筑手法和艺术思想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其应用

古典建筑以其精湛的技术手段、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富于哲理的空间组合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观形式着实影响着建筑整体美观,

5.1古典建筑的建筑意境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如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以富于层次的开敞空间面向西湖,建筑物透明玻璃和原本生硬的钢材巧妙组合,黑白灰色调和谐的对比关系,使冰冷的现代建筑材料趋向丰富深厚的传统水墨书画的神韵。

5.2古典建筑的空间布局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

古典建筑的空间布局具体的说就是建筑群中位置,由建筑的性质、造型、作用等诸多因素而定,而最主要的则应考虑建筑群的需要。建筑不仅要考虑单体建筑安排布置,还应注意建筑之间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如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先生结合国际理念和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布局的典范。博物馆的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所常用的传统色,建筑尺度与苏州传统民居也十分相似。其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并借鉴了苏州古典建筑风格,建筑布局与古城风貌、传统的城市相融合。

6.结束语

遵从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合理借鉴西方古典与现代建筑之长,补充中国建筑之短,融西方现代之观念与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古为今用、古今结合、洋为中用是当代建筑发展必然的趋势。中国古典建筑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当代的建筑设计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代的建筑师去不断的发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余东升.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2]萧默.文化纪念碑的风采——建筑艺术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刘天华.中西建筑艺术比较[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

[4]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5]熊明.建筑美学纲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建筑工业印刷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