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大学生家教眼中的“城里孩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大学生家教眼中的“城里孩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给农村孩子一支铅笔、一笔学费是扶贫,给城市孩子一个精神支撑,帮他们树立一个人生目标,也是一种扶贫。

记者在高校中采访时遇到了新疆职业大学在校大学生朱时作,他在学习之余兼做了几份家教,他向记者道出了他在做家教时不为人知的一面。

朱时作是一名从喀什地区的一个县城考到乌鲁木齐读书的大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勤工俭学,当家教。近一年的家教经历,让他认识了一些城里的孩子,也让他感慨颇多。

首先,学习要看他们的眼色,学多少要依他们的心情而定。

在朱时作教过的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叫鹏鹏的男孩儿,刚上高一,家里条件真不错。一进家门就让朱时作眼前一亮,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厅,完全是那种电视剧里的摆设。他妈妈彬彬有礼地把我请进去,可是到他面前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儿子似乎是家庭的中心,人不大脾气却着实不小,要不要学习得看他的心情,他妈妈好说歹说才答应请我这个家教,可孩子不愿学习、讨厌书本,听课到不了一个小时就哈欠连天。我跟他交流了几次,发现对他来说学习就是折磨,请家教不是他的需要,完全是他父母的需要。

朱时作在喀什的时候也教过两个学生,那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学习非常自觉刻苦,之前成绩不太好只是学习方法上的原因,在辅导之后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其中一个后来还考到了上海。对比之中朱时作深刻感受到要想学习好就得主观上愿意学习,否则就是空谈。

第二,学习怕苦怕累,难题错题都要我来做。

有个叫玲玲的孩子,是朱时作接手的第二个家教,开课之前朱时作与她妈妈联系后得知她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在学校也不够努力,其中物理最差。朱时作对自己的教课能力相当自信,因为高考时他的物理得了很高的分,于是信心十足地接下了这份家教。

然而,进她家在书桌前坐定后,他发现桌上摆的不是书本、笔墨,而是许多五花八门、叫不上名字的糖果和糕点,色彩杂陈,令人目不暇接。

玲玲看几页书就要塞一些糖果到嘴里,朱时作让她集中精力她倒是听话,可就是一碰到难题就束手无措,两眼茫然,不知从何人手,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家教的身上。她已经读高三了,可是在她眼里,学习好像不是自己的事,甚至不如那些零食让她上心。

朱时作认为:“我家所在的小县城没有大都市的繁华,县城里没有麦当劳肯德基那样规模的快餐店,也没有水上乐园那样的大型游乐场,高中学生也都没有手机,回头想想也许正是因为少了种种诱惑,我和我的同学们才得以安心地投入在学习中吧。”

第三,家长越俎代庖,成了孩子的奴隶。

朱时作又讲到他的第三个家教学生小寒,他的情况朱时作是第一次见到,就两个小时学习时间,一会儿叫他妈来倒水,一会儿叫他妈去开门,做儿女的怎么能把父母呼来唤去的呢,而且态度还很不好。

难以理解的是,他妈妈竟陪着笑脸,毕恭毕敬,尽心尽责地做这些事,一点怨言也没有。更有甚者,为了叫孩子背课文背单词,他妈妈还向孩子许愿背一课书给多少钱,搞得好像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在替别人做事。

在这里朱时作讲到他的妈妈。“在我小时候她就说,作为学生学习是本分,学习好是应该的,学习不好是应受罚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她的政策“压力”下,从一开始我就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在学习中。到后来也不用妈妈再说什么了,她的观点在我看来是很自然就能够接受的,是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我的父母是“强硬派”,对儿女的管教首先是晓之以理,但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又屡教不改的话,还是会打屁股的。小时候不懂事,也对父母的行为不理解,曾埋怨过父母,但现在我明白其中的良苦用心了。”

通过这些事例,朱时作发现大城市的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动不动就将情绪发泄出来。从小到大很少吃苦,也许从来没吃过苦,缺少必要的磨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失败,什么是真正的压力,也不知道把某些压力化为力量从而驱使自己不断努力进取。遇到困难首先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把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了别人的身上。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就很容易变得懒散,更不要说作风一贯如此的孩子了。在大城市这样的环境里,家长若不从小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若不从小让孩子培养“以学习为己任”的责任心,若不从小给孩子灌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的目标,那么孩子将来如何发展就很难说,他们的学业水平和教育水准很可能就会像上面提到的几个孩子了。

当然,也不是城市里所有的孩子都这样,也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孩子,这也许都是跟从小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关系吧。

谁来给城里孩子“精神扶贫”?

扶贫,通常是对农村落后地区而言的。在那里,物质贫瘠,文化教育设施匮乏,孩子上学交不起学杂费――于是,城里人就捐钱、捐物去帮助那里的孩子上学。

但是,有谁想到要来关注城里孩子的精神贫瘠呢?这个大学生家教对记者的一番言语,便冰山一角地暴露出这方面的问题。

记者观察,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孩子,物质上的丰盈程度已经到了丰富的地步,可是少数孩子精神上的贫瘠程度,说起来也是令人痛惜的。

最通常的表现是,作为一个学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姑且不说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兴盛这些大道理,就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也应当知道学习首先是学生的本职,学好功课是学生的本分。就像工人要做好工,老师要教好书一样。

可是,很有一些城市里的孩子,动辄用“我不去上学了”,“吗要上学”来威胁家长,甚至逃学、迷恋网络、离家出走。做父母的,为了哄他们读书,让他们上好学校,不惜自己省吃俭用,任劳任怨。搜狐网校园专栏里一项调查显示:有45%的家长每月为孩子花费的家教费超过了400元。但是钱花了、时间占了,没有精神动力,孩子能学好吗?

家长们过分地娇纵无法成就望子成龙的梦想,倒是那个大学生家教提出从小对孩子进行“艰苦朴素”的教育,“以学习为己任”的教育以及“学习目标”的教育可以在精神层面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假如每一个大学生家教都能在辅导功课的同时,传播积极主动的学习理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那么,他们就是精神扶贫的最好使者。

给农村孩子一支铅笔、一笔学费是扶贫,给城市孩子一个精神支撑,帮他们树立一个人生目标,也是一种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