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钳工教学中实现一体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有机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钳工教学中实现一体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有机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体化教学法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创新的一种典型教学方法,两种方法都特别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将一体化教学法与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结合,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 钳工 能力 培养

一、一体化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与应用

1.一体化教学法相关理论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按照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教、学、做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它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来展开教学。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围绕职业技能岗位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理论教学服务于技能训练;二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问题,也有利于解决教师从“单一型”变为“双师型”的问题。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情境认知理论、人本理论和建构主义基础上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该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创设任务情境教学;以“任务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把新知识蕴涵在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技校钳工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技校学生现状

钳工加工与技能训练是技工学校工科类专业(如机电、数控、模具、汽车等)必不可少的实训课程之一,其中机电专业学生还需进行钳工中级工(或高级工)的考证,对其来说这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实训课程。钳工实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能力。可是,目前在技校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属于中等或偏差,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思想,尤其是不少学生是生在大城市的独生子女,存在娇生惯养、任性放纵、不愿沟通、怕苦怕累、动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等问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钳工实训教学的效果。

2.技校钳工教师现状

随着市场的变化,用人单位需求的是实用型人才,学校的教学改革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随之改变。以前的钳工加工课程设置是先讲授钳工工艺学,后进行钳工实训,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学的发展要求。目前,全国正在推广一体化教学与职业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单一的实训指导转变为既能讲理论,又能带实操。但现在的钳工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约占10%~15%,35~45岁的中年教师约占20%~30%,45岁及以上的教师约占55%~70%,很多技校都出现钳工教师青黄不接的状况。钳工教师与别的实训教师不同,他们经常要与铁锈打交道,工作环境脏乱不说,示范教学更要使出内力,非常劳累,所以青年人都不愿意当钳工教师,学校很难招聘到高素质、高教学能力的年轻钳工教师。因此,目前很多学校是从工厂、企业聘请下岗师傅或退休师傅,这一群体动手指导能力较强,但理论授课能力、板书能力、画图能力、贯彻新国标能力等都偏弱,所以这对实施一体化教学与推进职业任务驱动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3.钳工课程教学现状

(1)教改前与教改后钳工课程设置的课时差异。以初中起点三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教改前的课程设置为:钳工工艺学120学时,钳工加工442学时,共562学时;教改后的课程设置为: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总学时为468学时。可见,教改后比教改前的总学时数减少了94学时,即教学时间减少了17%。

(2)教学评价的差异。教改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全部由教师进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难免存在着个人主观性与偏见;教改后,采取自评、小组评与教师评的“三结合”评价方式,体现真实性与合理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教学实施过程

钳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操作性的课程。将一体化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结合,非常适合钳工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尤其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关注,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时,首先要根据专业知识点、职业标准与学生的智能特点,创设情境,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真实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教师在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强项,以表扬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进取。

1.注重课程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应具备如下能力(见图1),同时达到钳工加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标准,成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图1

2.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专业知识,重要的是把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职业素养包括动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明生产、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创新意识、安全意识和爱岗敬业等。笔者十分注重在课前提醒学生要安全生产、工具摆放要整齐规范等,经常提醒会促使学生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工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的满足企业技术进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教学应从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注重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技能、由单一到典型的教学顺序,结合技能考证相关知识,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展开教学(见表1)。

表1

项 目 任务内容 说 明

任务一 钳工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任务一至任务三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法,任务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教学

模块一 钳工一般知识

模块二 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

模块三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知识

任务二 钳工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训练

模块一 划线

模块二 平面加工

模块三 孔加工

模块四 螺纹加工

任务三 装配工艺规程和装配技能训练

模块一 装配工艺规程的概念

模块二 尺寸链

模块三 固定连接的装配

任务四 综合技能训练

模块一 燕尾弧样板副配作

模块二 加工内外圆弧

4.任务实施流程(图2)

图2

5.任务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有了成果,再通过三方评测,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合理(见表2)。

表2

任务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配分 自评(20%) 小组评

(30%) 教师评

(50%) 总评

态度

(20分) 1.遵守纪律,尊重老师 5

2.认真接受分配的工作任务 5

3.有良好的协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5

4.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学习 5

任务完成

(50分) 1.做好资料收集与材料的准备 8

2.执行技术标准与规范操作 8

3.操作工艺合理,技能运用得当 8

4.完成任务的质量 26

安全文明

(5分)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或企业的有关规定,安全文明生产 5

能力发展

(25分) 1.善于思考,大胆提出合理化建议,勇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5

2.有自我探究学习、创新的精神 5

3.动手能力的提高 5

4.完成任务的综合能力 5

5.撰写工作总结的能力 5

综合评价 合计

说明

四、教学效果及今后的设想

1.效果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小任务,每个任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回顾导入、设疑思考把学生引入学习的状态,通过讲练结合、示教互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小组竞赛等的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教改,锻炼了教师的求新、求变意识,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

2.设想

设想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贴近市场,教师要深入企业、车间,了解新设备的应用,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引进企业的工件加工、装配等项目展开教学,使产、教、研一体化,通过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使教师技能的提高。

五、小结

教师在教改中仍需坚持“以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的过程。同时,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研教改,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与方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章振周.基于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7(4).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