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论语》里的“和谐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论语》里的“和谐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论语》一书中,“和谐教育思想”多处可见,其在育人方面最终追求的是“和谐”的人。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和谐”的言语对当代的“和谐教育”有深远的影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和谐教育论语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21-01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孔子的和谐思想源于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当今社会要达到社会和谐,应先从家庭和睦出发,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对我国的新一代接班人,进行合理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论语》这本书里记述了很多教育哲学思想,如能让受教育者的“德”与“行”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便能将他们一步步引向身心和谐发展,促进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

一 家庭教育

“家”在《论语》中出现多次,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和谐离不开孝道的支持。《论语》中的孝亲思想更是传统孝道的源头:

1.长幼有序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其中“父父子子”的家庭观提醒现代的很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长幼有序。“80后”、“90后”、“00后”长大的孩子中,90%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把他们捧在手上怕摔,含在口里怕化,几乎个个成为小公主、小皇帝。在各种公共场合上,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十分常见,而这也是形成家庭成员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因此,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应得到广泛深入的教育。

2.敬老养老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治愈犬马,皆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这里,孔子提出“敬老”是人不同于动物特征之一。子女在给父母提供了生活必需的同时,更应该关心他们精神上的需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教导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的情况,当我们提出的建议父母顽固不接受时,也不可改变对其的敬重之心,应理解、包容老人。两代人的思想肯定会有很大的分歧,尽量做到“和而不同”。

二 学校教育

在《论语•先进》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一个问题,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孔子尊重了两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在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深入学习并贯彻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不要拿分数论学生水平的高低。班级制让老师面对的是个体差异很大的群体,老师应主动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积极发挥出潜力,让学生积极乐观地认识自我,“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常言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强调的也是给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

三 社会教育

1.人与人

《论语》中多次提到“诚信”的重要性。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把人的“诚信”比喻成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零件,如果没有这个零件,整个车就散架了。同理,人若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没有“诚信”谈何做人?

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对个人而言,孔子提出为人要有“内省”的精神,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做人,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觉悟,要有意识地不断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2.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论语》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追求人与自然交融一体的人生境界。目前,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对地球造成了生态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到了不可小视的地步。孔子的思想对于建立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在思想上,孔子提出了要重视。在行为上,孔子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给了我们方法:“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这体现出一种维护生态平衡的自然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因此,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代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结合《论语》里的“和谐”教育思想,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使个人与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终达到拥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徐源.论《论语》中的和谐教育思想[J].社科纵横,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