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农户代际差异视角的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农户代际差异视角的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笔者基于在江西省吉水县五个乡镇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将16岁以上的农户分为三个年龄组:16~33岁组、34~60岁组和61岁及以上组,考察了相关因素对不同年龄组的农户农地流转出意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代际差异 农地流转 影响因素 线性回归模型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党的十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推进城镇化,就要把农民转化为市民,改变农村家家种地的现状,把土地集中经营。尽管国家在法律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但调查发现农村农地流转的发生率一直在5%左右徘徊,基本处于流转明显不足的状态。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进入城市,农村出现空心化,大量耕地被撂荒,造成有限的耕地资源浪费,农村农地流转出现停滞。

本文拟以代际差异为切入点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对江西省吉水县醪桥镇的一些农村的农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获得影响农地流转相关因素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可靠的研究方法,分析出基于代际差异上的各因素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系数,提出一定的建议。

二、吉水县农地流转现状

(一)人均农地少,外出务工比例大

吉水县农村农户经营平均农地面积小。在笔者调研的农户中,各年龄组农户的平均农地如表1,且农户外出务工的比例非常大,各年龄组的差异也很大(见表2),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农户扩大农地经营面积的意愿降低。

(二)农地流转比例低

吉水县是一个重要的劳务输出县,一般而言,农户外出务工更加倾向于把农地流转出去,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农户家中所有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宁可把农地撂荒,也不把农地流转出去。原因可能如下:第一,该地区农地流转市场发展不成熟,没有合适正规的流转途径;第二,吉水县处于丘陵地带,连片的整齐划一的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农地较少;第三,租金太低(表3),农户不愿意把农地流转出去。在笔者调研的村庄中,租金最高的每亩只有200元,大多数农户认为租金偏低。

(三)农地流转市场不规范

当前,由于农地流转为农户带来的收益不高,农户对流转过程中的规范性等问题关注得也不多。由表5可以看出,各年龄组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或者是其所知道的农地流转过程中,签订书面合同的比例非常低。缺少流转合同,出现纠纷时,把农地流转出去的农户的权益就很难得到正规的保障。不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使得农民把农地流转出去缺少了一道很重要的保障,反过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把农地流转出去的积极性。

三、代际差异视角下影响农地流转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笔者在江西省吉水县进行的入户调查。在吉水县随机选择五个乡镇的各两个村――白水乡(土岭村、垦殖一分场)、盘谷镇(领口村、杨家边村)、枫江镇(下园家、舍坑)、金滩镇(柘塘村、盘岭村)和醪桥镇(江前村、张家湾)。一共发放399份问卷,收回399份问卷。按年龄分组整理后的有效问卷为381份,有效率为95.49%。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运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6: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16~33岁组在5%的置信度下,只有年龄、性别、村干部、做农活、耕种的农地数量、进城定居意愿、土地养老保障、了解国家农地流转政策、政府服务完善、完善流转服务;在10%的置信度下,还有人均耕地显著;34~60岁组在5%的置信度下,只有文化程度、了解国家农地流转政策、完善流转服务、完善流转服务,在10%的置信度下,还有家庭人口数量显著;61岁及以上组在5%的置信度下,只有非农技能显著,即使在10%的置信度下,仅有政府服务完善显著。各年龄组的模型拟合度较差,但是把各年龄组的相关变量进行对比分析,仍可以得到不少信息。

(二)建议

第一,加快推动农地供给市场的形成。要让农户与农地、农村相互分离,前提条件之一就是非农产业的发展水平足够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及潜在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和服务业有丰富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户成为不依赖农村农地生存的城乡居民。所以,必须要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第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农业风险机制。由于农业生产风险高、成本高,效益不稳定等特性,抑制了农地流转的积极性,农业风险的防范机制建立和完善成为必然路径。要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的政府补偿规划与机制,由工业反哺农业。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引导鼓励商业保险企业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同时政府划拨一定量的财政保障转款,由农业经营者、农业合作社等出资共同建立农业社会保障基金。

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国家在农村广泛推广新型农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但其实质上是一种广覆盖、保基本的不健全的保障体系,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巨大差距。在笔者调研的十个村庄中,问及享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对其生活帮助时,农户都有一句戏称“每年领取50块,拿去给孙子买糖吃”,由此可见其保障水平的低下。因此,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之逐步替代附加在农地上的社会保障功能。

(作者单位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旭峰,田志锋,钱民辉.农民工农地流转的现实可能性研究――基于山东泗水县的调查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 金松青,Klaus D .中国农村农地租赁市场的发展及其在农地使用公平性和效率性上的含义[J].经济学季刊,2004(4):1003-1027.

[3] 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5).

[4] 唐金文.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 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与评论[J].农村经济,2005(8):3-7.

[6] BRANDTL,HUANGJK,LIG ,et . Land rights in China:facts,fictions,andlssues[J] . China Journal,2002(47):6-97.

[7] JIN S Q,KLAUS D . Land rental market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

Productivity and equity impacts from China[R] .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Research Department,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