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代科考 史上最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代科考 史上最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辨别考生?

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古称“”,又称“倩枪”“”。古代由于照片技术尚没有发明,功能类似于现代准考证的“票卷”“考凭”上是没有照片的,考生凭票入场,“”很容易混过去。为防止有人“钻空子”,清代考场实行“点名识认”。

所谓的“点名识认”就是点名进场,对其进行辨认,这是考生入场必经的首道关口。点名好办,识认不容易,守门人都是随机新换的兵,不认识考生怎么办?考生要拿出“识认官印结”。“识认官印结”是古代流行的一种行政文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这种文书实际作用是一种担保书,一旦出事,“担保人”跟着倒霉。识认官临场辨别无误后会签字放行。

考生“开襟解袜”

经过识认后,考生还不能进入考场,要经过第二道关口“搜检”。

所谓“搜检”就是搜身和检查所携带物品。为了防止考生将作弊资料偷偷带进考场,甚至不顾及考生的隐私。

据清《钦定礼部则例》记载,顺天府的乡试和会试考生入场时,在第一和第二两道门分两次进行搜检:“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考生)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士子开襟解袜。”

清朝最严的一次乡试搜检,出现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在乡试头场,乾隆皇帝派出亲近大臣数人前往监看,当场搜出怀挟21人,在二场搜检时又搜出21人;临时弃考的有2000多人。在考场外,“抛弃的蝇头小卷堆积于墙阴路隅者,更不计其数”。

经过这次检查,清朝的考场纪律更严,对所有可能作弊的地方都作出明确规定,如对带入的食品,“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甚至搜检时,内衣内裤都要搜。

监考人员直接对应“号舍”

考生过了“识认”“搜检”两关后,考生就可入场、领卷,进行考试了。这下就可以安心答卷了吗?不是,其间还要稽查。

古代考场与现代不同,是每人一个小房间,即所谓“号舍”。在开考前,主管部门要安排专人对考场进行一番彻底检查,除了清查安全隐患,最主要是检查预先埋藏在考场内的作弊资料。

为严防作弊,清朝考生座号的编列都是随机分配的,并有多人现场监视分配。考生在领试卷时,由换卷官验明卷面。然后按指定通道,进入自己的号舍。进入号舍后,工作人员随即“栅门锁闭”。接下来,监考人员要进行查号,再次核对考生身份。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能随意走动。如果乱入号舍,一经发现,立即赶出考场。

考好交卷也有规定。交卷后,考生仍由规定的通道直接出来,不得任意驻足、偷归号舍,亦不准另入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