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变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变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本文从分配格局现状入手,并利用时序和截面数据对近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之后给出结论和相应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投入产出;资金流量

一、引言

收入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不仅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问题,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政治问题。一定的收入分配关系确定了相应的利益群体及相互联系,一定时期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必然反映现实的经济利益关系。收入分配格局显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一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搜集了92年以来的投入产出表以及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数据,分别利用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1998年的17.5%上升到2003年的20.2%,而居民所占比重则由1998年的68.1%下降到2003年的64.8%。此外,2004年、2005年两年,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左右,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但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则与同期GDP增速大体接近。由此推断,最近两年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的现象并没有改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比例会有此消彼涨的变化,特别是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方向的比例应该是逐步缩小才对,但在中国则不是缩小而是呈进一步向政府倾斜的趋势。安体富、蒋震(2009)计算了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的基本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最终分配比率不断下降,国民收入最终分配格局处于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失衡状态;刘树杰、王蕴(2009)认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居民可支配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吴启富(2003)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宏观上,国民收入分配体现为资金在企业、政府、住户和国外等机构部门之间的分配。

三、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对199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以来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利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由于我国从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才真正确立,所以剔除198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另外,利用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对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的收入分配进行双向比较;最后对各行业的居民收入分配比例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本文分析的是我国国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所以剔除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国外部门的相关数据。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四、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

1.初次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费用和农民或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另一部分是生产单位和社会的纯收入,包括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利润、支付的利息和企业税后利润、利润留成或公积金、公益金等,属于国民收人扣除必要产品后的剩余。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劳动者的原始收入,直接关系到国家、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经济利益。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自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来,三部门的收入一直稳步上升。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随着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上是合理的,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效率提高。居民收入一直逐步提高,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正逐步形成,居民收入渠道增多,收入水平迅速提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支出随之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对生产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促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生产经营自不断扩大,活力不断增强,效益不断提高。随着企业自有资金积累的增多,企业将更多的自有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中,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扩大再生产的机制。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保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政府所得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适当比重,是克服市场失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内在要求。

2.再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的进一步分配。这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分配的主要形式有财政支出、信贷和价格。财政支出是指通过财政预算,一方面以利润和税金的形式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另一方面把集中起来的国民收入通过财政补贴、支付非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等形式分配到各部门、各地区去。信贷是指以偿还为条件,通过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贷放给使用单位来实现再分配的过程。价格是国家通过指令性价格、指导性价格和市场调节价等多种价格形式,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后形成生产单位、非生产单位和居民的最终收入。

从图1中可以看到:除了居民收入在1993年有大幅度下降外,其他时段三部门收入一直逐渐上升。居民收入在1993年的急剧下降是因为我国在1992年开始,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大部门国营企业倒闭或转为股份制,导致大量职工下岗失业,这种局面直接反应在1993年的居民收入上。从2003年开始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收入所占国民收入比例有小幅度增加。国民收入通过信贷和财政支出等方式进行再次分配。经过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企业的一部分收入会通过税收、股利等方式向政府部门以及居民部门转移。

3.各行业间居民收入分配比例的对比

经过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以及再分配的实证分析后,不难看出居民收入分配占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具体对比研究各行业居民收入分别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份额。

本文继续选用1992―2007四年的投入产出表,对其中所有17个大行业进行比较,利用其中的劳动者报酬指标来间接的来反映各行业间居民收入分配比例的对比。

下图是1992-2007年各行业劳动报酬占整个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的比例。

从图2中可以看到:在投入产出表所有17个产业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居民收入分配比例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农林牧渔业都是农民自主产业且是国家大力支持和扶植的,农民通过劳动得到的产出报酬不需要经过中间厂商进行二次分配,而是直接由国家统一购买;另外,自国家出台“三农”政策以来,政府对于粮食、畜牧等生活必需品的收购价都较往年有所提高,并且还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但是农民人数多,基数大,所以人均到每人的人均收入就比其他行业低的多了。

其次是其他服务业,这些行业和部门都属于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所以首先也不会牵扯报酬及其他收入通过中间厂商而进行的二次分配的问题。其次这些事业部门和政府机关的职工福利和薪金一般都高于普通行业的职工。另外,这些部门都属于国有部门,因此没有税收等支出。

另外,采矿业、纺织、服装及皮革产品制造业、化学工业、非金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国营产业的居民收入分配相对居中,都保持在30%―50%之间。这是因为这些产业在支付职工工资以外还要考虑企业盈利、购买固定资产、向国家缴纳生产税等因素,因此一部分企业收入会向企业部门及政府部门转移。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厂机械化的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对职工的需求也比之前有所减少,因此造成了居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下降。

最后我们看到:食品、饮料制造及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燃气及石油加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这些产业居民的收入分配比例普遍在30%以下。这是由于:首先电力、燃气等产业都属国家垄断产业,自然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要占大部分,因此导致了居民收入的分配比例低;其次食品饮料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机械化程度高,因此所用职工比例较少,且还需向国家缴纳相应税收,企业本身又要进行盈利,因此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这一结果;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行业注重企业盈利和创收,大部分企业收入分配在少数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手中,并且这些企业每年还需向政府缴纳数额较大的营业税等,因此造成了居民收入分配比例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相比就大大减弱了。

五、结论及建议

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那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居民收入比例下降

虽然居民收入一直稳步上升,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却下降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改变: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从68%下降到59%;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8个和1个百分点。

(2)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东西部收入差距的扩大。由于1992年起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且速度很快,而西部由于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发展较慢,因此导致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虽然国家也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如: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等来缓解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有不错的成果,但是地区间收入差距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

在行业分析时我们发现:农林牧渔业居民收入分配虽然很高,但是农民人数基数大,因此人均到每位农民的收入就很少了,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是占据了大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国40%多的城镇人口获取了全国近70%的收入,而占全国近60%的农村人口仅获取全国30%的收入,收入明显向城镇倾斜,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4)贫富差距明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这种现象在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尤为突出且日趋明显。据统计,全国80%的中低收入群体只获得全国6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而20%的高收入群体却获取了全国40%左右的可支配收入,并且高收入群体收入的比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2.政策建议

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是保证一国经济稳步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合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应着眼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1)完善体制机制,避免财政收入增长挤压居民收入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中收入比重不断加大,因此造成了政府部门挤压居民收入的现象。因此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是缓解该问题的有力措施。

(2)缩小地区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政府应该致力于缩小地区及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西部战略,使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提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适当提高扶贫标准并大力扶植农村自有品牌和企业。

(3)兼顾初次及再分配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

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合理调整税率级距和水平,加大对高收入调节力度。尽量使企业和政府部门收入分配比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稳定的范围内,充分保证初次分配及再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的高效和公正。

参考文献:

[1]刘树杰,王蕴.合理调整国民收入格局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9(12).

[2]安体富,蒋震.对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分配份额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25).

[3]丁兆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城乡分配格局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1).

[4]吴启富.我国机构部门收入分配格局统计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18(6).

[5]赵兴罗.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2).

作者简介:卢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