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回望传统经典 “补救”当代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回望传统经典 “补救”当代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了了是上海知名的艺术家、策展人与媒体人,身份是多样的,但他的工作最终都归到了一个点上,那就是对于传统的关注与研究,同时着力把自己对于传统的理解运用到对于当代艺术发展的推进中。于是,出于对了了这种传统与当代、多重身份的好奇,我尝试找出了了作为艺术工作者的特性因何而来。

了了先谈了他的艺术启蒙。了了的父亲是工程师,经常绘制机械图纸。从小到大,他家里一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纸。了了的父亲闲暇时喜爱画画,而且画得非常不错,有着一定的造型基础。了了回忆童年时说,父亲厂里的各种重要宣传事务,必定找他帮忙,或是画画,或是写标语。耳濡目染之下,了了也学习父亲,开始拿着作废的机械图纸背面,天马行空地乱涂乱画。到后来,有时会请他的父亲帮着画小人书上的人物,或是他自己搞搞临摹,从未间断。阴差阳错,了了初期的学业、工作与画画没太多关系,但近4 0年来,他一直关注着中国艺术的发展演变,没有间断,并乐此不疲。

了了是艺术家,同时也是策展人,他出现在艺术现场的同时,也在研究着艺术。在这些多元身份之间如何平衡好?了了认为:“因为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怎样作为文化人参与其中,为当代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我们每一位有识之士肩负的使命。策展人、媒体人、艺术家其实并不矛盾,甚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作,使我从策展人、媒体人中获得的理论基础付诸于实践,让了解到的信息得以转化。同时,创作也是我前两项工作的补充和调剂。”了了作为重要的艺术媒体人,他创办《国家美术》杂志已经走过了近五年的光阴。从筚路蓝缕到现在的稳步推进,了了如何看待自己作为媒体人成功的诀窍呢?他说:“《国家美术》有这么一句广告语:‘Propellant of Art Value(艺术价值推动者)’。简单讲,它就是艺术价值的挖掘、研究、传播的推动者。首先,《国家美术》具有独立性,它不从属于任何机关团体,它的相对独立,使它比其它艺术杂志具有更广泛的公信力,成为具有独立性的专业艺术推介平台。其次,《国家美术》重点推介和传播了一批能代表中国当下艺术水准的艺术家,以及时、公证、客观的报道,传达艺术界的各类信息咨询,从而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公认。最后,《国家美术》的读者群汇聚了中国高端消费阶层及社会各界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导者。他们追求生活品味,具有艺术欣赏力和购买决定权,能影响和带动一大批人。”

作为媒体态度,什么是《国家美术》的媒体态度?了了介绍道:“《国家美术》以公正、客观的媒体态度,打造出一本具有敏锐专业眼光、准确市场洞察力和严谨学术研究精神的专业刊物。现阶段,《国家美术》着力打造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年度盛会:华人艺术‘金星奖’。同时出版大量艺术方面的专业文献、画集,并与社会各界一起拓展国家美术艺术家创作开放空间、环球艺术营地等项目。”

而作为媒体人,了了如何看待热点事件?当记者和了了谈到当下的水墨热潮时,他先谈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见解。了了认为:“当下中国文化急需重新去认知两个问题:第一,如何重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由于近百年的战乱和政权的交替而逐渐式微。传统艺术的核心力量是以文人士大夫构成的社会精英文化、以传统文人生活方式为依托的精神场而存在。由此,延伸出围绕着该精神场而展开的仪式、规则、习惯等生活方式;依托于这种生活方式拓展而来的生活空间、家具、陈设、服装等;以及与之相共存的意识形态、哲学观点、人生诉求等重要分支。如今,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跟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巨变,传统社会精英文化逐渐被当下政府机构的美术官员所取代,而他们所推动的大众文化便取代了原有的精英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自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处境。已然丧失传统文化“根茎”的今天,如何重建真正具有厚度的中国当代文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棘手问题。重建、回望和精研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丰沛’的传统文化中,认真整理和挖掘能重新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基石,并有效地、系统地回望传统经典,是我们眼下最当务之急的‘补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谈及的‘回望’绝非‘崇古’,我们不是要回到古代,回到封建社会。我们所谓的‘回望’其实是系统的、科学的重新认识当代艺术。这也是我想谈的第二个问题。我们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西学与国学的兼收并蓄是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唯一出路,也是重塑中国当代文化的必经之路。”

针对具体的“新水墨”等热点话题,了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认为:“‘当代水墨’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如果‘新水墨’仅仅是一种概念亦或是一种媒材,那它定是走不远的。纵观中国当代水墨,它走得很是艰难。在西方当代学术和传统国画经典中,它夹缝求生。水和墨是浸透中国文化血脉的媒材,在它身上有着不可分割的东方人文精神元素。因此,我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当代水墨艺术家,站在美术史发展的角度,思考水墨的探索与发展问题。我期待高质量的、能说明问题的当代水墨作品诞生。”

而作为艺术家,了了的书法、陶瓷作品显现出他作为艺术家,坚持中国传统艺术的决心,聚焦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从创作中,了了谈了对于传统的认知。他说:“贡布里希曾告诫我们:‘越走近我们自己的时代,就越难分辨什么是持久的成就,什么是时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力。这一点,其实说简单也非常简单,即一件成功的作品,首先应该具备传统精髓所倡导的元素,同时兼具在传统艺术中所未涉及的‘新意’,以此综合体现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了了现在主要生活在上海,对于上海的艺术生态应该是有发言权的。了了认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的中心,在藏家和市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各类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称其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半壁江山,还多少有些牵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艺术生态的缺失,使上海的艺术人才聚集力无法与北京同日而语,文化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也主要集中在长三角范围。但上海的艺术力量也不能被忽视,它不缺好的艺术家,不缺国内一流的场馆配套,它拥有深受西方影响的海派文化,以及西方观念的行事方式。所以,拥有好展览和好藏家的上海,一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镇。”

最后,在谈及对于未来艺术的改变的时候,了了说道:“今年的市场的确比前两年要艰难一些,但从长远来看,当下的这些小困难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们一定要相信,艺术的发展将永不停息。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它拥有上下五千年璀璨夺目的文化积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它的发展空间可谓巨大。我们当下的任务便是认真做好自己手上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相信,中国文化的未来一定是光辉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