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美两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比较及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美两国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比较及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0-0137-02

摘要:本文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对比了中美两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体系,分析了两种教育体系的优缺点。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育改革;中美两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对我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展开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1983年4月,美国全国高教质量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难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揭开了美国大规模教育改革的序幕。之后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发展基金会又分别发表了《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和《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又称《博耶报告》)两份报告,这两份报告指出了本科教育的8个冲突问题,并提出了改革本科教育的14点建议及10条途径。这两份报告对美国的本科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报告公布后,各研究型大学都开始结合本校实际从以上十方面积极改进本科教育,掀起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浪潮。

为了了解现状、深化改革,卡内基委员会又于2001年5月开展了一次“重建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之后”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全国123所研究型大学,调查发现本科教育地位有所提高、方式有所改进,十条建议得到了相当的响应,美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和提高,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全世界优秀学子赴美完成本科教育。中国当前正处在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学习、借鉴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促进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中美高校本科教育的比较启示

笔者在2006年曾经到美国依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系进行过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本文以下部分结合本人的亲身体会对比中美本科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当前制约我国本科教育发展的因素,从而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1确立以研究型学习为基础的培养模式

在《博耶报告》之后,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调整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将本科教育的重心从被动学习、接受知识转移到以研究和发现为基础的过程上来,本科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基础,充分利用研究生教育和科研项目资源为本科教育服务。笔者在依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系旁听过多门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发现大部分计算机课程都没有材,教学的内容和进度由老师提供的课程提纲(Syllabus)来决定,但老师一般会给学生指定一批参考书。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课后要做大量的阅读、归纳、分析和总结,根据老师提供的课程提纲来构建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很多知识需要经过自己思考和实践才能得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不好的地方就体现在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有一定的随意性。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本科培养模式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知识传授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视教材的选择,所选教材的内容体系就是课程的内容体系。

在这种方式下,教材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好的教材可以节省老师和学生时间,提高效率。但不好的地方就体现在对教材的依赖过大,教学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压力去查资料、归纳分析所学内容。在我国目前高校师资紧张、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完全采用美国的研究型学习培养模式并不一定适合,这样将导致教学水平难以监管,学生发展不均衡。但是我们可以考虑在目前这种知识传授的培养模式下逐步引入研究型学习的意识,在一些适合的课程里面进行研究型教学的试点工作,不指定教材,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学习为基础的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终身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2.2确立跨学科发展的课程设置体系

美国研究型大学很早就确立了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发展的概念。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综合、复杂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予以解决,跨学科成立研究中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成立跨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心,打破院系的界限,整合教育科研资源,积极推进跨学科教学和科研。例如2003年哈佛大学(Harvard)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各自建立了一个跨学科研究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中心集合了来自生物学、数学、统计、工程学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大家协同合作解决系统生物学问题。而我国大部分高校之间院系界限分明,不同学院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学生基本上没有跨学科选课。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的学科应用能力和开阔的视野,本科生教育应该采取跨学科的方式,打破院与院之间长期形成的相互独立的这种局面,建立一种跨学科本科生教育机制,开设一定数量的跨学科综合课程,允许不同学院的学生互相选课,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2.3采取讲授、讨论、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方式多样,主要表现有讲授、讨论、个案分析、角色扮演等。低年级的课程以讲授为主,但高年级的课程则更多以演讲、提问、讨论、分析等方式为主。教师除了担任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之外,还起着学生团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并且努力将这种团队学习的功能延伸到课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非常全面、具体,但教学效果有时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老师讲得太多、太细,没有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研究和思考的空间。现在大部分教学都用PPT课件上课,很多学生课堂上不做笔记,课后如果又不复习,对于课堂的教学内容只是简单接受,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这样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美国高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出台相关制度,鼓励老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4建立通识教育,重视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美国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学生往往在一年级完成通识教育之后,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专业。而在通识教育中非常强调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比如在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学校要求的,每个专业都必须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为39~51学分,另外一种是学院要求的专业课程,学分为76~85分,学生毕业的总学分为128学分。其中在通识教育中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有两门,且均为必修课,学分为7学分,占到毕业总学分的5.5%。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主要是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综合的分析应用能力。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里面,缺少对应的课程训练,许多学生毕业后仍缺乏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学生不知道如何富有逻辑性的思考、条理清晰地写作和表达。因此建议我国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逻辑和严谨的表达思想的能力。

2.5引入TA、RA机制,补充师资力量,搞好课堂教学

大部分美国高校为了补充师资和科研力量,普遍推行TA、RA机制。TA指的是教学助理(Teaching Assistant),RA指的是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在美国的高校,承担某门课程的教授通常会在研究生或高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择一些学习过本门课程,并且取得了优秀成绩的学生来担任TA,协助老师开展教学。学生有问题往往先和TA接触,由TA协助老师回答问题,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等,如果有TA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及时向授课老师反应,由老师来解决。通过这种机制,老师和TA组成了一个教学团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对比我国高校,RA的机制普遍得到推广,但TA机制还未很好的推行。由于扩招,我国高校的班级人数激增,由原来的三、四十人普遍发展到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如果一个教师承担某门课程的教学,通常对这一百多学生从授课到解答问题、批改作业、带实习等所有事情都由这个教师来完成,教师工作繁重,影响进一步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很好的借鉴美国高校TA、RA机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TA,可将老师从一些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项目研究上去,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

2.6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美国大部分世界知名学府都非常重视建设独具个性色彩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象征和精神家园。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崇尚追求真理,将“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作为自己的校训,昭示着哈佛大学“求是崇真”的立校宗旨。耶鲁大学号称“总统摇篮”,“永远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感、蔑视权威、追求自由和崇尚独立人格”的校园精神使其为美国历史上培养了5位总统和众多美国一流大学的创始人。邻近哈佛的麻省理工学院,其“强调研究及独立探索新问题”的校风使其成为全世界有志青年衷心向往的工科麦加圣地,而有着“比黄金更能给加州人带来光荣和喜悦的大学”美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有着蜚声世界的自由开放学风。对比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比如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已成为一代代清华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北京大学自以来,确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是中国历史上“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上述每一所世界知名学府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他们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优秀学子在其中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形成人尽其材,各施所长的局面。当这些学子们在事业上做出卓著贡献的时候,总不会忘记要回馈自己的母校,损赠巨资帮助母校建设家园,以图将伟大的校园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其中哈佛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目前高达一百多亿美元的基金有不少是历届杰出校友损赠的。

国内很多高等院校在硬件条件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但在内涵建设,校园文化精神的建设方面还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要重视校园文化精神的建设,从学校领导层到各位普通老师都要投身其中,将校园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来建设,内涵建设没有速成的办法,只能靠一代代人不断的努力和传承,美国众多世界一流知名学府的发展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3结语

美国高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大学汇集了世界上70%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大约30%的科学和工程类论文、44%经常被引用的论文,都出自美国的大学。在我国正在推行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历史时刻,高校的领导层和广大教职员工要大胆创新,充分借鉴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本科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抛开束缚,敢于尝试,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云鹤.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1,(5).

[2] 袁力. 中美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及启示[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3] 王平祥,李忠云.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 辽宁教育研究,2005,(9).

[4] 金顶兵. 中美两所一流大学本科课程比较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7,(3).

[5] 真虹.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