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纤维艺术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纤维艺术提升学生审美素质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是装饰艺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集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艺术门类。作为一种原生态的手工编织技艺,纤维艺术在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独具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纤维艺术 审美

纤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材料之一,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的纤维艺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它是将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材料,用栽、扎、梳、补、粘、缠、编、织、缝、缀等工艺手法进行艺术创作呈现出的艺术形式。

纤维艺术家基维・堪达雷里说:“现代纤维艺术效果用笔和纸是难以描绘的。”现代纤维艺术的设计制作,常运用不同的材料技法,在形式上运用点、线的排列组合,在画面上运用色彩的协调对比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这不但使作品形成了视觉上的张力和吸引力,而且可以自如、灵动地表达创作者内心深处或粗犷或宁静或奔放的感受和生活情趣。在充满世俗喧嚣的现代,大众向往和需要这样本真而质朴的表达形式。这使得纤维艺术在现代艺术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人们喜爱。

德国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

中提出了美育的综合作用,他认为美是真与善的桥梁。纤维艺术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领悟到美的真谛、美的魅力,更是学生求真、立善、创美的过程。学会欣赏美、鉴别美,是学生真、善、美的内在统一的要求,也全面提高了艺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纤维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感知美、鉴赏美

引领学生欣赏一幅优秀的纤维艺术作品,就是在享受一场视觉、艺术、文化和精神的盛宴。在这场盛宴中,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是鉴赏中重要的审美元素。审美感知力是鉴赏的起点,因为,只有通过审美感知,把握艺术品的外部形式与形象,才能顺利地进入深层次的审美。审美想象力是鉴赏活动中积极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审美心理活动。在我国古代美学中,常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等来揭示审美想象的特征。审美理解力是指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精神世界、情感表达。事实上,具有不同的知识积累、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经验的学生,理解能力也不同。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的成分,这些成分造成了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了评价不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要以推测性语言引导学生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肯定性表述,这便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终极的,促使学生逐渐学会自我分析与赏鉴。

(一)现代纤维艺术的材料与技法表达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可见的是塑料、水泥、钢筋等硬性制品,这些材料往往使我们感受到冰冷、隔阂和距离感。而现代纤维艺术材料温暖的质感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和回归自然感。因此,在欣赏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纤维艺术作品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材料品质、充分发挥纤维素材的自然特质,如丝绸的光亮、羊毛的柔软、棕麻的粗犷、金属的冰冷等。

在纤维艺术的创作中,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要素。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点、线、面的排列组合,运用缠绕、盘结、切割、堆砌、拼贴等手段,能变化出很多不同的视觉效果。点与线的平面组合,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点与线的立体组合,则给人一种流动、奔放、不安的心理感受。

学生汤雅茜创作的作品《雪的记忆》,选用了普通的透明鱼线和白色带丝绒的特种线。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在局部留出经线,使画面整体松紧有致、井然有序,呈现出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视觉效果。画面采用上紧下松的布局形式,让面与线之间互相对比、相互衬托,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透明的鱼线似有似无,就像是晶莹剔透的冰凌,在阳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绒厚的雪感和纤细的冰凌产生了质感的对比,流线的造型使人们充满无尽的遐想。

(二)现代纤维艺术的色彩表达

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色彩来传递和表达的,人类的感知和能动性赋予了色彩以丰富的感情和特性,每一种颜色在纤维艺术家笔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寓意。色彩在视觉上只是跳跃的色块,但对人类的思维活动来说却是充满着奇妙的音符。

纤维艺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主题表达,进行或协调或夸张的色彩处理,时而粗犷浑厚、时而细腻逼真、时而飘逸朦胧,使创造出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色彩效果。

作品《豚》,意在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用蓝色代表浩瀚大海,用绿色、黄色等构成大自然和谐的意境,展现出“海中精灵”――海豚优美的舞蹈。

二、在纤维艺术作品的手工实践中体验美升华美

纤维艺术创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学生需要经过反复体味、实践,才能真正走进艺术的境界,提高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主题实践活动以其生动活泼、丰富有趣、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教学审美性的不可替代的平台。给学生营造出自我体悟的空间,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体会到情与美、真与善的审美境界,而且使学生在鉴赏、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出学习动机和积极的情感,各方面的素质和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但会将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入到鉴赏与创作过程之中,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在与同学交流共享中,会用历史的、文化的和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主题实践活动作品《生命》,意在表达勇者积极向上的精神。画面运用红、白、蓝、紫等颜色,以蓝色为背景,中间两条宽大的、相互缠绕的曲线倾斜上升,上方蓝白两色相互穿插,直插天际,体现出奋进昂扬的生命状态。

主题实践活动作品《怒放》,窗台上的盆景桀骜不驯的精神是学生创作的灵感源泉,作品意在体现恶劣的环境中生命的自强不息,不管何时何境都勇敢地怒放。画面以方形饰花,以“S”形饰瓶,颜色亮丽,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充满活力,凸显生命之绚丽多彩,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对成长的渴望。

总之,教师应立足于纤维艺术作品自身的审美特性,引导学生欣赏和体验作品的情感美、意境美,使学生的感官和心灵都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思想、陶冶心灵,提升审美素质。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