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校环境文化育人及社会导向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校环境文化育人及社会导向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校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文化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风及学术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置身其中的大学人。本文探讨了校园环境文化的熏陶内化与隐性教育功能,约束与激励功能及社会导向功能。

[关键词]高校;环境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42 ― 02

高校环境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所特有的文化氛围。高校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直观的把一所学校的形象、特色、和文化氛围展示给大学人及社会,而且还能够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术氛围及长期积淀的优良校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置身其中的大学人,并向社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正能量。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校园环境文化对师生员工的熏陶内化与隐性教育,约束与激励及辐射影响社会等方面。因此,深入探究高校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及社会导向功能,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校园环境的熏陶内化与隐性教育功能

1.校园环境文化的陶冶功能

我国古代就有孟母择邻三迁的典故,孟子“近来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流传千古,意为说明周围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在一定的环境内进行的。在学校中,环境也可以说是无声的教育者。环境是思想、观念、文化的物质与精神载体,校园环境文化的陶冶功能,在于它创设了一种与其观念体系相应的优美和谐的环境系统。而这种环境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大学人都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使人感受到环境给人带来的温馨快乐,还可以使师生员工 受到启发和感染,激发自我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主动自觉地塑造完善自己,从而使价值取向、人格品质、思想情操得到进一步提升。

2.校园环境文化的内化功能

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人的认知结构系统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着自我调节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于其自身需要而产生内在发展的动力,能够促进人格精神在大学生心中的自觉吸收转化,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他们主动发展的能力,这种态度一旦形成便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因而,通过环境把学生由外部获得的道德、知识、智力等因素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实施自主发展教育的重要渠道。高校的物质环境通常扮演一定的教育理念的代言者,精致典雅的校园建筑,自然质朴的生态环境,激励人心的校训,精美隽永的校徽,热烈奔放的校旗,催人奋进的标语等等,无一不彰显着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而优美宁静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橱窗,先进多样的教学设施,又无一不体现着进步科学的校园文化。这些校园物质文化内容,在校园中代代传承,用无声的力量震撼着每一个大学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精神内化作用。这种作用衍生的强大的自我发展能力,其育人功能远远胜过简单的说教。由此可见,校园环境文化内化育人的功能是持久的人格教育素材。

3.校园环境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前苏联著名作家、政论家玛克西姆?高尔基曾说过:“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奋发图强的气氛,可以催人奋进。”这足以说明,环境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因素、道德风尚具有强烈的教育功能。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这种影响处处存在,无时不刻,但它让人的感受似乎不知不觉,是一种潜隐性教育。而这种影响教育又不是让受教育者被动接受而是促使身临其境者主动而有选择的接受,让受教育者愉悦的接受。环境文化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首先作用于大学培养的人才身上,通过人与物的沟通与感悟,从而产生教育作用,使教育的核心精神通过具象的物质反射力凝聚成为内心的精神诉求。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漫溢着特定高尚的、高雅的精神文化内涵,无声的发挥着育人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的约束与激励功能

1.校园环境文化的约束功能

校园环境对大学人的影响约束不同于管理制度,它不是强制性的,它是一种无处不在、完全自主自愿的自我教育行为,默默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大学环境文化还与其母体――大学文化一样,具有规范行为和塑造人格等多种功能。现代大学理念下,大学教育的内涵由智力范畴拓展到非智力领域。大学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培养和塑造大学人健全的人格品质。校园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这种健康向上具有超前意识的文化环境都无声的影响着每一位大学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可以说是凝聚了人的文化的物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工作、学习、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大学人,既会享受到环境的愉悦又会从中受到无形的规范与约束。从精神文化层面上,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能够使身在其中的大学人心理和行为受到规范和制约,培育其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环境文化是学校的隐性制度,约束其成员共同遵循并维护。环境会形成一种成强烈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彰显着行为、是非标准,进而对每个人的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环境文化是无声的命令,一旦形成就会促使每一个成员按照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及时调整个人思想行为,符合集体的规范要求,并与全体成员保持步调一致。这种约束功能弥补了强硬的制度约束、单纯的硬性管理带来的某种不足及缺陷。

2.校园环境的激励功能

在知识的传承过程中,高校培养人才强调启发性思维。在知识的创新过程中,启发性的思维起着首要的作用。高校校园的建筑布局,环境的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的设置,思想教育娱乐设施等物质环境,在与师生无声的交流中,既给人以感悟,更给人以思考。它让受教育者在不断地思考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高校的精神文化环境更是令人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催人奋进,同时更具有紧迫感。大学环境文化为大学人提供了文化享受与文化创造的广阔空间,提供了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环境文化氛围中的种种诱因激发大学人产生并维持积极的行为动机,调动大学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校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成为激励大学人勤奋学习工作、勇于拼搏竞争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大学文化育人中的主要价值因素,这正是环境文化激励功能的体现。

三、校园环境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

1.校园环境文化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导向功能。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说过:“大学是社会之光”。对整个社会而言,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系统中最富有精神魅力的最活跃的因素。学校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密不可分,但他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以社会文化为基础,汲取社会文化的营养,在各个方面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它在高校形成了某种稳定的结构和个性后,作为一种高层次有活力的文化形态,能通过先进的思想与先进的科技文化活动、高雅的文化生活及人才输出等因素,对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产生示范、引导与改造作用。使自己的力量源源不断地辐射或渗入社会机体的各个领域。形成一种对外渗透性,从而成为不断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2.校园环境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引领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紧密相连,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它又以完整的、独具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影响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文化传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此, 我们要把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放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深刻考量。随着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为社会发展服务以鲜明的成为学校焕发生命活力的源泉。高校不但在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知识传承等方面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大学文化在社会文化中也发挥着积极的导向引领作用,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时代文化特色,把握时代文化脉搏,引领时代文化潮流,不断引领社会文化朝着更加高远的方向发展。随着大学职能的进一步演变和发展,现代大学已不仅仅是国家最高教育机构,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空前的文化魅力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向心力的要素,进而全面承担起引领社会文化发展、促进社会文化创新的重任。

〔参 考 文 献〕

〔1〕冯刚,柯文进.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易银珍.大学的文化定位与文化功能〔N〕.人民日报,2012-03-22 .

〔4〕陈 骏.引领文化是我国大学的重要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 2006,(18): 17-19.

〔5〕张俊.当代中国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