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翻译中的“假朋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翻译中的“假朋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假朋友”现象在翻译中非常普遍,许多人都因为“假朋友”而受到了困扰。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假朋友”的类型以及如何避免“假朋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尽量避免“假朋友”的出现。

[关键词]假朋友 翻译 词汇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36-02

一、“假朋友”的定义

“假朋友”这个概念源于法语“Faux Amis”,指的是两种语言中的词、成语或表达方式虽然形式相同或相似,但实际意义却截然不同。想必很多人都上过“假朋友”的当,所以我们应当警惕这些“假朋友”,以免落入“陷阱”。

二、“假朋友”的类型

“假朋友”有很多种类型,给译者和读者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一形多义引起的“假朋友”

一形多义是指只有一个形式但是有多个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然而,有些人自以为对一些简单的词了如指掌,认为没必要把每个词都查一遍。翻译时,就只是把自己熟悉的意思翻译出来,孰不知却造成了“假朋友”现象。

例:She is a cheap crook。

译:她是个便宜的骗子。

然而,这里的“cheap”并非是“便宜的,不值钱的”,而是“卑贱的,低下的”。像这样的词本身就有很多的意思,若是想当然地把最常用的意思翻译出来,一定就会引起误译。

还有一些词也比较典型,如“sister”在汉语中对应的词有“姐姐”和“妹妹”。但如果把本该“姐姐”的意思翻译成了“妹妹”,恐怕就不妥了。另外,有些词同时具有褒贬义也会造成“假朋友”现象。如“aggressive”有“好斗的,侵略性的”的意思,但也有“有雄心的,有进取心的”的意思。如果把褒义的词译作了贬义,那就闹笑话了。如:The jury is discussing the future of the prisoner. 句中的“future”就不再是“前途”,而是“下场”。从上面这些词来看,多义词的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些简单的词时,不管恰当与否就只把最常见的意思套入译文中,“假朋友”就这样产生了。

一形多义形成的“假朋友”除了出现在词汇里,也体现在句子中。比如“I’m going to have a class”这句话究竟该如何译呢?若说话人是老师,则应译为“我要给学生上课了”。但说话人是学生,则需译为“我要去上课了”。由此可见,判断一句话的意思是要结合语境来分析的。再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这可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或“猎人被狗咬死了”。如果理解为“猎人被狗咬死”,却译成了“A hunter’s dog is bitten to death”就会造成“假朋友”现象。句子的意思是要联系上下文来判断,不可脱离语境。这样,“假朋友”还是不难发现和避免的。

(二)词组、短语死译产生的“假朋友”

当遇到词组和短语时,若只是把它们简单地逐字翻译,就会引起误译,不仅读起来别扭,理解起来更费劲。

例:Is he a bit under the weather?

译:他有点受天气影响吗?

“under the weather”真正的意思是表示身体的不舒服。译者并没有真正理解词组的意思,而只是逐字翻译,结果就产生了“假朋友”。此处应译为“他有点不舒服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dead duck”意指“注定要失败,没有价值的计划或事情”,而不是“死鸭子”。由此可见,当碰到词组和短语时,千万不要只是把各个词义简单地相加。否则,就有可能造成“假朋友”。

(三)思维、文化差异形成的“假朋友”

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气候、地域和历史差异,因受自己国家的影响,我们在翻译时会按本国的思维和文化来理解其他国家。这在翻译时就会产生问题,我们需要从思维模式、生活习俗、成语典故、等方面的差异来考虑。

1.思维模式。中国人重视伦理、具体和形象思维,而英美人注重认知、抽象和逻辑思维。同样一件事,因为中国人和英美人的思维模式不同,就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因为语言与思维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思维就会影响语言的表达。当我们去转化英美人的语言时,如果不明白他们的思维方式就可能出错。

例:love is on his knees before beauty?

译:爱情向美貌跪下求婚。

这里的“love”和“beauty”是两个抽象名词,在翻译时需要化抽象为具体才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译者却没有这样做,结果读起来令人费解。按中国人的习惯,应译为:“痴情公子向美貌佳人跪下求婚”才较为贴切。

再比如“We can’t scold him too much”,大多数人会理解为“我们不能太过于责备他”,而实际上是“我们怎样责备他也不过分”。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体现,而这恰好就很符合英美人的思维习惯。所以,我们翻译时就得考虑到英美人的思维模式,尽量从他们的角度去翻译,从而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假朋友”的出现。

2.生活习俗。生活习俗是一个国家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的,且对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短语、表达方式就来源于生活习俗,要是不了解彼此的生活习俗就很容易引起误译。

例:I will be with you from the egg to apple.

译:我将陪你吃完鸡蛋和苹果。

在西方,人们早餐总是吃鸡蛋、面包,而晚餐喜欢吃苹果做的甜点。所以,“egg”指一天的开始,而“apple”则指其结束。但在中国并不是如此,所以如果知道西方人的生活习惯的话,这样的短语就不难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将永远和你在一起”。

西方人一直以来就喜欢吃土豆,所以也常用土豆做比喻。“hot potato”是“棘手的问题”;“couch potato”是“电视迷”;“meat and potatoes”是“最重要的部分”。再如,过去英国的冬天,人们要储藏食物才能过冬,尤其是熏肉,所以就有了“save one’s bacon”。但千万别以为是“储藏熏肉”的意思,它是“摆脱困境”的意思。这些短语都与西方人的生活习俗有关,只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能很容易地进行翻译。

3.成语典故。中西方都有很多的历史事件和传说,人们从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传说中总结出许多词汇和短语。翻译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词、短语的背后故事才能更正确地理解意思,然后更准确地翻译。

例:He has seen the elephant.

译:他见过大象。

19世纪,民间嘉年华在美国各地演出。人们最喜欢看非洲象的表演,因为非洲象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久而久之,“see the elephant”就有“见世面”的意思。

像“raise Cain”是“惹恼了该隐”吗?不是的,它是“引起动乱”“大为生气”的意思。只要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因上帝只收了弟弟亚伯的礼物而妒忌弟弟,一怒之下杀了弟弟,由此拉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而“Cain”也成了残暴凶狠的象征。只要知道这些词组短语的由来,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进行翻译,减少了“假朋友”出现的可能。

4.的差异。长期以来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许多词汇都与《圣经》和基督教有关。而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要信仰。比如说,基督教和佛教都有地狱,但前者有“地狱的最底层”,而后者则有“十八层地狱”。若是不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翻译时也能引起“假朋友”。

例:Americans believe in afterlife.

译:美国人相信有来世。

“afterlife”译成“来世”是不准确的。基督教认为人虽死但灵魂还在,要么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没有“来世”之说。“来世”,指人的生死轮回,是佛教用语。所以此处应译为“人死后的那段时光”。由此可见,的不同也能造成“假朋友”。当你在翻译时,就得先了解西方人的,从他们的宗教文化出发,翻译时就会减少很多问题。

三、翻译中如何避免“假朋友”

翻译中为何会出现如此多的“假朋友”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译者缺乏专业知识,只凭着自己的臆想做出错误的翻译。二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译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缺乏系统且全面的认识。那么如何避免“假朋友”呢?

(一)积累词汇

要想提高英语翻译水平,词汇是基础。平时应当广泛阅读英文书籍、报纸或者看看电影,从而积累大量词汇。除了增加词汇量之外,需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识别词义。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句子、不同的语境下译出词语最准确的意思,而不是简单地把最常见的意思套入译文中。积累的词汇多了,翻译中“假朋友”出现的可能性自然就小了。

(二)了解差异

翻译本身就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过程。我们需要了解彼此的差异,从差异中寻求共同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比如,我们应该培养英美人的思维方式,翻译时从英美人的角度出发。当然,我们还应该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例如他们的、历史典故等,并且与汉语的文化进行对比,总结出差异,从而在翻译时能够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成昭伟,张思永.翻译“假朋友”详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方梦之,张顺梅.译学词典[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旸.文化语境下的“假朋友”现象解读[J].文学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