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研事业单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是确保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围绕着内部控制的概念展开,讨论了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管,强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首次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内控建设,不仅是科研单位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概述
1、内部控制的概述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合理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由治理层、管理层、财务人员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防止或发现并纠正各类交易、账户余额中存在的重大错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第一,保护国有资产。科研事业单位以科学技术的研发为主要任务,其正常运营所需要的资金一般都是国家财政的直接拨款。因此,科研单位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可以保护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防止浪费国有资产的现象发生。
第二,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可以对本单位的各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通过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可以及时的发现会计核算中错报以及舞弊的发生,防止浪费财产、恶意破坏、等情况的出现,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第三,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一套高效、有序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有效的考核和评价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从而使单位整体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现阶段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财务部门内部控制薄弱
科研事业单位的大部分成员基本上都是科研人员,财务人员数量较少。编制的限制,使得财务人员数量的不足,这就会导致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发生。会计信息的记录人员、出纳人员、资产的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等这些重要的职位由同一个人担任,未实现职权分离,会计人员未能按规定进行定期的轮岗,越权审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极易导致的发生,财务部门的内控机制薄弱。同时,科研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都是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条例而制作的,由于财务人员数量以及能力的限制,未能对一些细节的地方进行详细的制定,并且,不同的科研单位的情况不同,财务部门未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修改,仅仅生搬硬套财政部下达的制度条例,制定缺乏灵活性,过于死板,使得日常的财务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制约。
2、财务部门对资产管理不到位
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控制。首先。科研事业单位的设备采购程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财务部门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其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比如,对采购而来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的入账;低值易耗品管理不到位,给不法之徒以可趁之机;不按照规定程序擅自处理、转移固定资产。最后,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科研人员经常出差,相应的备用金制度不健全,报销制度审查不严,许多科研人员将公票与私票混在一起报销,公款私用,而财务人员在报销中也未能分辨出来,这就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3、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危机的影响领域已经逐步向公共事业部门延伸,外国政府的财务危机也开始频频发生,这给我国的事业单位敲响了警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国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制度尚未健全。一方面,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会认为单位有固定的国家拨款,不会存在任何的财务风险。这样的思想使得潜在的财务风险被忽略,比如:资源使用不当造成资产浪费的风险、行政人员导致财产浪费的风险以及科研人员为了一己私利将单位的研究成果私自卖给他人谋取利益导致单位利益受损的风险。另一方面,缺少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由于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未能有效的对单位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预警和防范,然而这些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单位乃至国家的资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4、预算控制低效
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体系相对来说较为薄弱。一方面,预算的编制不合理。由于财务人员较少,科研单位的预算很少采用零基预算,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增量预算的方法,其下一期的预算量受本期的影响,预算的编制不合理。同时,预算编制的项目尚未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不能达到细化预算的要求。另一方面,预算的执行力不强。专款经费管理不到位,常与其他资金混用;招待费等经费支出,如果超出预算的范围,只要领导者批准,不论金额是否合理,用途是否合规,财务人员照样报销;不按照流程报批研发支出等等。这都导致了预算的执行力不强。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对策
1、权责分明,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定期轮岗,实现权责分离。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设置专门的审计人员,加强对会计人员工作的审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出重大错报,并指出工作中的错误之处。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责任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强化所有人员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和谐氛围。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核算机制,科学规范内部的核算流程,根据各项政策以及法规的规定同时结合单位的自身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授权审批制度、财产保管制度、审计制度、内部稽查制度等等,使得各项行为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资产的管理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防止管理中差错和舞弊现象的发生,是保障国有资产不被浪费的重要措施,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购买科研设备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之前,做好有关的支出预算。进行支出预算的时候,财务人员、科研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均应当参加,按照实际的采购要求合理的制定,确保每项支出符合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实情况。同时,还要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采购的过程按照审批流程进行,任何负责人不得超越其职责权限,审批人和执行人不能为同一人,不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第二,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对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查,严格监督固定资产的转移和处置的信息,做到帐证相符、帐实相符。第三,建立起一套适合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科研事业单位的资产单位价值大、数量多、种类繁杂,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点,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建立辅助的资产管理系统,既可以提高资产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又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实时监控及数据分析的功能,使各项资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首先,财务人员应该提高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单位的内控现状。财务人员应当明确的认识到,科研事业单位并非不存在风险。对本单位每笔资金的来源、用途以及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的有效监督,合理预测每一个科研项目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对每个重大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事前分析,预测出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及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且全程监督控制,综合分析随着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制定出控制措施,防范未然。其次,建立风险评估机构,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岗位。也可以借鉴企业的风险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对本单位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考虑周全,全面评估。最后,优化资产结构,减小财务风险。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强,科研单位也面临着需要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以满足其设备更新换代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因此,科研单位应当准确预测未来期间内的资金需求,科学确定最佳的还贷年限,使得资金流入与所需归还的贷款同步,避免某一年有大量的资金需要归还而现金不足,或者只需归还少量资金造成了资金闲置的情况发生。合理确定融资的结构和融资规模,减少资本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全面落实预算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应当贯彻落实“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首先,加强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各项科研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来制定下一期资金的需求量,同时要将预算的项目尽可能的细分,使预算的制定更加的科学合理。其次,强化预算的约束力。超过预算范围的或者不按规定要求使用的资金不予支付;对各项专项资金进行全程监督,杜绝违规支出以及不合理支出;对于预算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的,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改进的措施,使得预算的制定更加合理。最后,在下一年度预算制定下达后,将预算细化到每个部门和每个责任人,层层落实,与工资绩效挂钩,使得科研单位的日常管理同财务管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形成有效的内控体系。
四、小结
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是确保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鉴于当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存在的财务内控薄弱、资产管理不到位、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预算控制低效等问题,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只有内控机制完善了,才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科研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莹:浅析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及业绩评价[J].财经界,2014(1).
[2] 曹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3).
[3] 苏美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