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刚卖完金银花,冷洞人的腰包胀鼓鼓的,脸上再次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今年全村卖金银花收入620万元,人均收入3525元。”眼前这位黑瘦而精干的汉子朱昌国,讲述着金银花的故事,眼里充满了激动与自信,栽种过程中的艰难和困苦,早已变成喜悦。

“点滴”灌溉将希望撒满山坡

时间追朔至2009年,那年夏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265天,天上没有下一丝雨,兴义市冷洞村半山腰上的2240亩金银花,已经枯死了三分之一。眼看全村人8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村里的老人和妇女找到朱昌国,眼含泪花说道:“朱支书快想想办法吧,今年救了金银花,明年金银花就能救我们的命啊!”

那晚,朱昌国蹲在山里的地上,香烟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头扔了一地,脑壳都要想炸了,还是找不出一点头绪。回到家里,他打开电视机,拿着遥控器翻着频道。突然,他想起电视里曾经介绍过,沙漠节水灌溉的办法是搞滴灌。前几年,兴义市仓更镇板栗大面积遭虫灾,技术员给板栗树打点滴输液,救活了板栗,也跟滴灌相似。

节水灌溉、打点滴的景象,在朱昌国脑海里像幻灯片一样闪烁着。能不能也为金银花打点滴?朱昌国疑虑着,嘴里说着“水……水……”妻子以为他口渴,急忙递过去半瓶矿泉水。朱昌国接过来,没有喝,只是若有所思盯着矿泉水瓶,然后把瓶子倒过去又倒过来,慢慢把矿泉水瓶立起来,一只手拿着瓶子,一只手来回拧着瓶盖……突然,他对着妻子大叫:“快,快,快点拿锥子来。”

妻子拿来锥子,朱昌国在瓶底凿了一个洞,水就由洞里漏了出来,他用手拧瓶盖,拧得越紧,水就滴得越小,拧得松了,水就滴得越大。

朱昌国喜出望外,拉起妻子说:“把家里的矿泉水瓶都找出来,装满水,我们给金银花‘打点滴’去!”

到山坡上,妻子打着手电筒,朱昌国用细绳将矿泉水瓶挂在金银花的茎干上,然后拧松瓶盖,一滴滴晶莹的水珠从瓶底小孔悄悄渗进土中。到第二天中午,他惊喜地发现,最早几棵打了“点滴”的金银花,原本无精打采卷曲的叶子已经绿油油地舒展开来。

朱昌国兴奋得两眼放光,高兴得像孩子一样,掏出手机就给村主任杨友兵打电话,嘶哑的声音像是吼出来的:“快点召集村民组长开会,给金银花‘打点滴’。”

保苗的办法找到了,可全村种有40多万株金银花,除了旱死的10多万株,还有近30万株在焦渴中苦苦挣扎,就是轮流打“点滴”,一时间又上哪里去找这么多矿泉水瓶?

朱昌国把求援电话打到兴义人民广播电台,20分钟后,无线电波把冷洞村的困难发向城市上空,整个兴义山城沸腾了!退休的老人,放学的孩子,沿街叫卖的小贩,捡拾垃圾的农民工,还有各个机关企业的代表,拿着矿泉水瓶从四面八方向市中心八一广场汇集,驻军和市武装部一次送来2万瓶矿泉水和4万只空瓶……

随后,在冷洞村的山坡上,10多万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漫山遍野地挂在金银花丛中,点点滴滴细流,悄悄渗向久渴的土地。一片片打蔫的绿叶重新昂起头,滋润的茸茸绿色,将希望涂写满山……

“贵州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

冷洞村的金银花,不仅牵动着全市群众,还牵动着一位老人。2010年4月4日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来到冷洞村。他头顶烈日,手扶岩石,走上山坡在一蓬金银花前俯下身子,仔细查看,温总理看到矿泉水瓶底滴出来的水,沿着金银花藤的根部慢慢地浸入土里,他对身边的同志说:“这个办法真的好,浇灌面积小,入土深度够,把水用到最需要的根部,一点也不浪费。这是被大旱逼出来的智慧。”

在村民李天必家院坝里,温总理拉朱昌国与他同坐在一张长凳上,关切地问他乡亲们的生产怎么样?生活困难大吗?灾情损失严重到什么程度?朱昌国回答,我们靠炸石造地实现了温饱梦;修建通村通组路,建设小水窖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由饱向好的转变;种金银花实现了致富梦,冷洞村过去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像我们这样艰苦的地方,不种粮食不得了,光种粮食富不了……

温总理看着这位坚强朴实的山里汉子,认真听着他的叙述,不时插话,不时点头。温总理说:“一个基层干部,把群众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做的事情都是考虑农民的利益,而且是长远的利益,今年这么大的干旱,他不是看见困难就退缩,而是想方设法运用智慧救活了三分之二的金银花,这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这种精神就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他用朴实的语言给我们指明方向,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这种力量是无穷的,在困难时期、抗旱时期,干部群众中涌现的这种精神,比创造的财富还要宝贵、还要长远。无论是抗旱救灾,还是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都需要这种精神。”

“温总理的话时时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们冷洞村不断前进。”几年过去了,朱昌国回忆起温总理的话,仍然激动不已。

居安思危让石头开满“幸福花”

有饭吃,有钱花,出门还有车代步,现在冷洞村人的幸福生活比蜜甜。如果说冷洞人还缺什么,那还是水。虽说村里家家都有小水窖,吃水不再是问题,但如果连续几个月不下雨,再来一次干旱,现有的小水窖也是不顶用的。

找股长流水,成了冷洞村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但是,要找到长流水,虽然没有大海里捞针那么难,但也无异于是在群山中空手追老虎,希望渺茫得很。

但凡有一线希望,朱昌国总是要尽百倍努力。2011年9月10日,他召开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打井问题。

先后请了三支打井队,历经 599天,跨越三个年头,15次失败,第16次终于成功打出了一眼清泉水。水管拉通后,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在产业发展上,朱昌国明白,鸡蛋不能够放到一个篮子里。虽然说冷洞村有了金银花合作社和加工厂,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也不能说,这就是永恒的产业。

2011年5月,兴义市组织村干部到华西村考察,看到那里种植了黄心射干,朱昌国就悄悄走进当地老百姓家里了解黄心射干的药用价值和销售情况。老百姓介绍说:“我们这里是10元一斤鲜货,55元一斤晒干的,公司包收。”

“这个收入是种苞谷、水稻的几十倍呢!”朱昌国听后感叹道。

回到家里,朱昌国就上网查阅黄心射干的信息,了解到这是一种中药制药原料,几个药厂都在收购后暗自高兴,他为乡亲们找到了另一条增收渠道。当年12月,朱昌国到浙江省台州市购买了40公斤黄心射干种子,试种了10亩地。

2014年4月,朱昌国试种的这10亩80万株黄心射干收入24万元。这意味着在一个到处是石旮旯的村庄,一亩地年收入可高达12000元 。在这组数据的激励下,全村种植黄心射干的积极性高涨,去年,全村种植500亩,今年增加到1200亩。

冷洞村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2014年春天,他们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引进800亩山东大枣落户本村。按照土地流转协议,前三年,投资公司一亩地每年给当地农户600元。三年后,按照收入和农户分成,农户占20%的股份,投资公司占80%的股份。如果每亩分成不足600元,公司补足600元,超过600元就按照实际收入分成。此外,农户可以在自家土地上做工,男劳动力按照每天80元、女劳动力按照每天65元发给工钱。

如果说一个钱袋子是一篮鸡蛋,那么,现在冷洞村人已经有三篮鸡蛋了。

已是初秋,冷洞村山上的金银花依然绿油油的装扮着满坡的石头;石旮旯地里,黄心射干绿色的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灿灿的花朵艳丽夺目;山东大枣树苗虽然还不引人注目,却也在努力生长着……

朱昌国一路追梦,终于让满山的石头开满了幸福之花。(作者系黔西南州纪委派驻黔西南州委宣传部纪检组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黔西南州作家协会主席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