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恋战创业板已是火中取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恋战创业板已是火中取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业板指数最近的下跌备受市场各方人士的关注,基金经理们的调仓行为更是处在风口浪尖。他们是集中在退出创业板?还是各有不同的操作风格和思路?本周,我们特别邀请了南方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杨德龙做客“基金经理面对面”栏目。杨德龙认为,创业板个股应及时获利了结,防范大幅回落的风险,同时,可适当关注年报业绩优秀的蓝筹股的反弹机会。

创业板个股应及时获利了结

《投资者报》:近期创业板高位震荡下挫,今年以来表现抢眼的电子传媒板块个股纷纷跳水,投资人应如何应对这一市场的新变化?是继续持有还是落袋为安?

杨德龙:今年以来,周期股与成长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格局。大盘蓝筹股走势低迷,而创业板指数屡创新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今年经济仅实现弱复苏,周期性行业盈利不佳,大盘蓝筹股没有上涨动力,而创业板中的一些热点行业吸引了大批资金关注;二是股市低迷导致赚钱效应差,市场新进资金匮乏,从而难以撬动大盘股上涨,转而追逐小盘股,取得局部资金优势,形成局部牛市;三是今年政策上强调经济改革,而很多创业板个股符合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还没有业绩支撑,但已然受到资金爆炒。另外,暂停一年有余的IPO一直没有重启,对创业板的资金分流作用没有体现,资金可以放心进行炒作。

在本月初创业板指数创出历史新高之时,我们就认为创业板泡沫终将破裂,击鼓传花的游戏接近尾声。从估值上来看,大小盘估值差距再次接近历史高点,创业板指数整体估值水平超过60倍,泡沫化程度越来越高,见顶迹象明显。现在还有些人纠结,本次回落会不会再次绝地反击,不敢贸然离场。其实,现在炒创业板已经是火中取栗,就算投机对了,以后也会还的。

年报优秀的蓝筹股存在获利机会

《投资者报》:目前不少基金经理在调整自己的仓位结构。与前三季度相比,你认为基金的操作风格会出现哪些变化?你所管理的基金将淡出哪类股票,又将加仓哪类股票?看好或看淡的理由是什么?

杨德龙:在美国延迟QE减码,以及国内经济、物价和流动性都基本保持平稳的情况下,上证指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但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由于前期涨幅过大,回调压力很大,可能打击市场人气,拖累主板表现。目前市场风格正在转换过程中,资金大量从创业板等成长股上撤出,流入绩优蓝筹板块。与前三季度相比,基金的操作风格也将相应从炒作成长股转向挖掘低估蓝筹股。我们在操作上将做好风险控制,及时从成长股上获利了结,增加一些低估值、业绩增长稳定品种的配置,特别是一些弱周期板块,如中小银行、券商、汽车、医药、品牌消费品等,继续规避强周期板块,如钢铁、化工、有色、煤炭、航运等。

《投资者报》:你未来有何措施,来保障你所管理的基金的净值与排名的增长?

杨德龙:最近前期涨幅过大的题材股大幅下跌,对一些重仓此类股票的基金造成很大的净值损失。由于对估值高企的成长股配置比例较低,以及在月初对前期涨幅过大的个股及时进行了减持,本轮下跌对我们基金净值影响不大。我们认为,四季度市场风格将逐渐有利于蓝筹股,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将继续关注年报业绩优秀的蓝筹股的反弹机会。三中全会将近,对于政策受益板块,我们也将重点关注。

着手应对中速增长阶段新变化

《投资者报》:在本年度最后几个月中,你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杨德龙:本轮经济复苏持续性不强,随着补库存的结束以及外需低迷不振,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还会有所回落,全年GDP增速预计在7.7%左右。本届政府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已经提升,经济政策更加强调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因此目前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可能性很小。考虑到国内经济企稳复苏持续性并不明朗,而流动性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尽管海外流动性支持会提升、国内改革利好不断兑现,但市场已经对此有所预期,未来随着经济可能不断趋弱,短期来看,市场存在一定回落压力。

在本年度最后两个月,我们将重点关注四季度经济增速情况、政策变动、美联储退出QE节奏以及资金面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因为这些方面是影响A股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投资者报》:11月9日备受关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你对未来政府政策方面有何预期和判断?

杨德龙:本届政府小幅牺牲经济增速、提高增长质量、强化金融风险控制的决心较为强烈,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概率很小,预计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在7%~8%之间波动。在短期政策支持力度偏弱的背景下,经济自然下滑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是,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有较快的经济增速作为保障,今年7.5%和明年7%的增长仍然是必须要完成的,经济增长大幅失速的可能性不大。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2015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2%~3%。我国增长阶段的转换过程很可能已经开始,东部发达地区的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潜在增长率的变化,难以通过调控来调高。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7%的年均增长率,有效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