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约瑟之谜研究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约瑟之谜研究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李约瑟之谜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能够揭开这个谜底。本文就以往专家学者做出的解释进行分类,从制度基础、文化传统、金融资产、战争需求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从对李约瑟之谜研究的梳理中,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制度基础;文化传统;战争需求;金融资产

一、引言

上个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巨大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近代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出现”。其实关于这类问题有很多种提法,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博尔丁将之命名为李约瑟难题。[1]已有的文献对李约瑟之谜做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不论是“中央集权说”、“产权解释说”、“资源―经济约束说”、“地理禀赋说”、“发明模式说”等等都对李约瑟之谜进行了行之有效的解释。但这些解释都是自己的一面的解释,有些地方难以让人信服。笔者在这里就是对最近几年来关于李约瑟之谜的这些解释进行一下梳理和归纳,试图能把李约瑟之谜的解读更清晰条理的介绍给大家,以供各位今后研究的参考。本文主要把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总结为四个方面:制度基础、文化传统、战争需求、金融资产。

二、制度基础方面的解释

制度基础方面主要分为Diamond的中央集权说和黄仁宇、寇宗来、石磊的产权制度说,张宇燕、高程的官僚制度说,皮建才的投资阻塞说。中央集权说认为中国由于海岸线平滑,没有大的岛屿,而欧洲海岸线犬牙交错,容易形成众多竞争的小国,而中国容易形成大一统的帝国,他将这归结为中国落后的原因[2]。这一学说明显不能解释,为什么大一统的中国在古代也是领先的。黄仁宇(1997)引用诺斯的观点,认为中国落后是因为所有权没有得到保护,不顾内在公平,只顾维持血缘关系、社会身份和道德品质所支撑的社会等级制度的思想,从而扼杀了社会的商业动机。[3]但是这一学说中的产权很难说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而且经济增长理论已经证明,所有权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寇宗来和石磊(2009)从专利制度的角度解释李约瑟之谜,他们认为14世纪时中国已经具备了英国18世纪末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但中国之所以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专利制度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在这一制度出现以前,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商业机密所驱动,由于没有专利制度的保护,使得人们在保护商业机密和扩大生产上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而为了保护这一机密,中国有很多流传下来的技艺都是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而师傅教授时也经常性的留后手,中国自古也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就是佐证,这也导致中国科技发展的缓慢和增大了技术失传的风险。反观欧洲各国,1623年,英国政府颁发了钦定的《垄断法案》现代专利制度正式确立,并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国。[4]这一制度的确立增大了技术创新和知识的披露激励,人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技术和知识,这反过来又对促进技术知识的扩散和创新效率的提高有巨大作用,形成一个正的反馈机制。

张宇燕和高诚(2005)从基于货币―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官僚制度说,[5]他们认为中国固有官僚产权保护,一方面降低了创新的激励,另一方面由于产权保护的不稳定性,金融货币制度的产生也变得无所谈起,而他们认为金融货币制度才是引发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因为官商合作的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了晚明时期的革命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产权的不稳定,使得人们倾向于注重短期利益,不以获得长期利益为目的。而皮建才的投资阻塞说是官僚制度说更一般的表述形式,他认为上面的官僚制度说只是投资阻塞说的一种极端形式,早期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就是没有解决好制度交易层面的投资阻塞问题,从而导致中国的落后。[6]

三、文化传统方面的解释

从文化传统方面主要有林毅夫(1994)的技术供给不足论,他从技术创新的激励出发,认为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技术供给不足的结果。这是因为中国社会有着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7]在“士农工商”的传统伦理下,各种技术往往被贬斥为奇技淫巧,商人、匠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对人们没有从事这一行业研究的激励。另外,马克斯・韦伯认为经过宗教改革后的充满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对近代的科技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印度等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主流部分缺少这种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因而阻碍了现代资本主义及现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8]

在文化方面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认为强调秩序、长幼尊卑的儒家文化一直占据中国的主流文化地位,儒家文化趋于保守,追求稳健的思想特点,也抑制了以质疑、多变、创新为主要特点的科技革命。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实用性,也使得中国人重实用而轻理论。而科学本身除了应用的实质外,还应有超越世俗探索普适真理的永恒追求,西方的宗教文化正好契合这一点,使得科技革命在欧洲发生。梁威把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对经济的增长进行了量化分析,构建了一个古代中国微观主体农户代表性家庭的“储蓄―生产行为模型”[9]解释了儒家文化中的孝道,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他认为如果政府致力于构建一个孝道的社会,而且微观个体对这个儒家文化所创造的约束遵循感越强,那么微观主体的储蓄意愿越强,从而他得出小农产出与遵循儒家文化中孝道的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文化方面的介绍也有其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同样是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韩国和日本,并不是和我国一样的情况,而且我国现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无道理说现在我国社会已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相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儒家文化思想。再者,这也很难解释我国曾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时间,而那时毫无疑问也是儒家文化作为正统思想的年代。

四、战争需求方面的解释

靳清和贾全星从战争的视角,来解释李约瑟之谜。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中国没做什么。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战争就如影随形,中国社会大部分的时间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虽然也有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纷争局面,有过动荡不安的三国时代,五代十国时代,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大一统的王朝占据的历史时期多。没有对外战争,一个国家的技术需求就没有那么强烈,正如一个王朝统一以后,基本上都是刀剑入库、放马南山。他们还提供了汉末三国时期和宋代时的技术高峰期,人才辈出的例子来加以佐证。不同于中国,欧洲是一个分裂的欧洲,欧洲大地上分布着一个一个小国,是天然的战争舞台。中国由于周边的小国根本无实力与它对抗,一个个的称臣纳贡,又加大了中国的自满心理,很少对外战争进行扩张。中国的朝代更迭都是内战,而内战除了内耗以外,毫无用处。战争对技术的需求是迫切的,现在回头看过去的历史,技术的发展路径是清晰的。日本的军国主义、美国的军事霸权、俄罗斯的没落、中国国防建设对重化工业的提振都只说明一个事实:战争才是技术的导师。[10]但这一角度的解读很难和元朝时期的技术状况发生契合,因为我们知道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国,四处征战扩大领土,靠着连年的征战,建立起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元帝国,其战争带来的需求不可谓不大,但元朝的科技水平发展并不突出。

五、金融资本方面的解释

杨德平认为,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中国没有出现金融革命,没有完成金融的二次分割,使得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农业积累,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性的投资。也就是说,农业方面积累的财富难以向工业领域转移,导致发展工业所需的资金不足,因此影响到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他认为在中国,生产资本在国民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没有好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没有发现这样的机会,而是因为金融体系的落后,不能为人们提供流动性更好、更易于分割、收益更高并且更加安全的替代资产,以把过量的储备和非生产性耐用品转换成生产资本。[11]

孙伊然的流动性链条断裂也持相同的看法,他是在对布罗代尔钟罩的解释中发现了资产流动性链条的断裂,他认为农业生产剩余无法流动到其他产业,是中国近代经济社会陷入停滞的一个关键。[12]这里的流动是指各种资源从利用效率较低的场所流向利用效率较高的场所。毫无疑问,这会带来经济产出的增加,而中国正是受制于资本的自由流动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总结

本文简要的梳理了,最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李约瑟之谜这一问题的各种视角的解读,使得日后的研究方向可以更加的清晰,以便于大家更加深入的研究李约瑟之谜。(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钝,王扬宗.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李约瑟难题及相关问题研究论著选).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2] Diamond,Jared,1999,Guns,Germs and Steel: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New York and London,W. W.Norton &Company.

[3] 黄仁宇,1997:资本主义和二十一世纪,北京:三联书店.

[4] 寇宗来,石磊.理解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非中国的关键―李约瑟之谜的专利制度假说 [J].国际经济评论.2009(02)

[5] 张宇燕,高程.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关于晚明中国何以“错过”经济起飞历史机遇的猜想[J].经济学(季刊).2005(01)

[6] 皮建才.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我们到底站在哪里?――与文贯中、张宇燕、艾德荣等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7(01)

[7] 林毅夫,1994,《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8]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9] 梁威.儒家孝道、小农体系与中国经济的长期绩效――“李约瑟之谜”新解[J].商业时代.2014(02)

[10] 靳清,贾全星.基于战争视角的“李约瑟之谜”的一个新解释[J].中国经济问题.2014(02)

[11] 杨德平,鲍国良.金融新视角求解“李约瑟之谜”初探[J].经济问题.2014(02)

[12] 孙伊然.流动性链条的断裂及其制度背景――对“布罗代尔钟罩”的一个解释[J]云南社会科学.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