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有效教学之巧妙提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有效教学之巧妙提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巧妙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从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巧妙提问应遵循的原则和自我实践中的一些体验来具体论述对课堂提问的自我认识和理解。

【关 键 词】 有效;巧妙;提问;原则

【作者简介】 郁红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园区教学能手、园区优秀班主任,苏州大学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学科课程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07-0088-03

巧妙提问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教学方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就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对的艺术”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在他的《叶圣陶教育书简》中也曾说过“教师当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如何导呢?提问就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方法,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有效地启动、引申学生的思维。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问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但纵观教学现状,在很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设计方面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提问形式单一,简单而机械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中,提问的形式比较单一而机械,主要采用的是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线单向的提问方式,而缺少了双线双向或多线多向的提问方式,如学生问教师答(质疑)、学生问学生答(讨论)、或者是自己问自己答(反思)。这样一种简单而机械的单线方向发展的问答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学习氛围的低沉,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更重要地是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因为质疑、讨论和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关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一种不平等状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多时候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来的知识,成为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自然也就不想问、不敢问、甚至是不会问了,最后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提问和现成的答案,以至于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味道而缺乏实效性了。

2.提问问题过多,脱离目标,很随意,表面热闹,实际缺乏思维的深度

在不少的语文课堂中,提问法比较受教师的钟爱,一篇课文、一节课的课堂内容就用一个又一个问题将它们串联起来,学生围绕这些提出的问题讨论,有时一节课可以设计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这样高频率的提问貌似热闹,其实很多与目标关系不大,是典型的华而不实,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生几乎没有发现、体验的机会,只能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灌输式教学并无多大区别。同时,学生在最后所了解的绝大多数知识是比较浅层次的预设的东西,对问题缺乏深入地思考和有效地生成。对于这些“看似热闹,却无实际价值”的问题,张志公先生曾经这样说过:“问得太直,太浅易,学生想都不必想就答出来,这种问题的用处不大。”

3.提问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学情,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地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客观、科学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情境设计比较合理而有效的问题,这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现在很多的课堂中,不少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比较随意,总是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的实际情况,也很少有教师用心去思考问题的设计与教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什么问题有助于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什么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怎样安排问题的先后顺序才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开展思考的引导?有些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解答,缺少了成就感。而有些问题设计得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更难以着手,只能是启而不发,或茫然或沉默以对,这时教师也只好自问自答,唱独角戏,最终造成了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正视存在的问题,思考存在的弊端,寻找“病因”,“对症下药”,相信一切的问题在潜心地研究之下总可迎刃而解。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需要教师来优化课堂提问,而优化课堂提问,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大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遵循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原则。课堂问题设计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来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每节课都应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相应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中具体问题的设计都要围绕目标来设计,不能脱离目标独立而行。

2.遵循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语文教学要着重于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开发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只有达到这一目标,语文课学习的目的才可以算基本达到。

3.遵循以学情为基础的原则。问题的设计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学情的基础上,问题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还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遵循课堂活动精细化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每一个细节打磨好,只有将每一个细节打磨好,问题提问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5.遵循以学生的困惑为教学源泉的原则。“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一切的教学都应服从于学生的需要,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也才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优化课堂提问,是一个精细化的过程,没有固定化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精益求精地去追求、去完善,才能够让设计出的问题在实践中达到其实际的效果。

三、课堂提问之自我实践

1.阅读生疑,解疑激趣

《散步》是一篇文字简短、语言清新自然的文章,学生理解难度不大。在简单的导入之后,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自己读文题,再说说看到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之后,头脑中会产生怎样的疑惑或问题。学生在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畅所欲言、七嘴八舌的谈自己的问题,如“哪些人去散步?”、“去什么地方散步?”、“什么时候去散步?”、“为什么去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每个学生对这一问题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两种说法,只要表达得有道理,能自圆其说即可以。这样相对比较宽泛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自信心足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就高了。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讲,学生自我需要和成就感得到了满足,一切的问题就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会带着这些疑问去很好地读课文,用心读,有些比较浅显的疑问很容易就能解开,当然也有些疑问学生自己去解决可能难度比较大,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问题的设计和安排就要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

2.问题的设计应有层次性,分层提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比较科学,学生也乐于接受。笔者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这方面处理得不太科学,问题设置基本上在同一个层面上,缺少梯度,也缺少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性的引导和分析。问题的设计只能让学生停留在比较容易理解的亲情、责任这一层面上,没有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生命这一角度去做更深的挖掘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成效也不明显。课后笔者也在自我反思和探寻改进的策略,如何来重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怎么来比较合理地设计有深度的提问,浅文深教,在常规的教学中如何来注入更多的新的元素和思绪。

总之,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有效和艺术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探索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在挫折中不断地前进和收获,只要我们不放弃,不松懈,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九红.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2).

[2] 张同欣.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