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竞争优势的形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竞争优势的形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而分析了中国比较优势的变迁,创新性的提出了中国新的比较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力和充足的资本,并给出了由新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换的路径。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转换

一、文献综述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要点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提出。李嘉图认为,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即劳动成本的差异,各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口其劳动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这一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各国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加入国际分工,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结构,从而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提高国家福利。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发展来看,尽管发展中国家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也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竞争优势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它试图超越传统比较优势概念,超越国家区域、自然、资源和生产成本要素的对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的限制; (2) 该理论的前提是不完全竞争市场,这更符合世界市场现实; (3) 竞争优势理论更多是从-个国家、产业或企业整体角度,来研究竞争优势问题,把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的创新机制和进取精神,作为最终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联系

(1)在一国的产业发展中, 比较优势与竟争优势常常同时发生作用。

(2)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其建立国际竞争优势, 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

(3)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 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 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反之, 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 往往较难形成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

二、中国比较优势变迁

(一)中国旧的比较优势

(1)劳动力优势

很多学者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归因于中国的人口福利,即中国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正好是年富力强的年龄,他们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劳动力的保障。中国原有的劳动力的特点有:

1)巨大的数量。建国初期为了防止战争以及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国家实施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导致了中国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持续了近二十年的婴儿潮。

2)成本极低。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劳动力长期供远大于求,使劳动力的成本极低。

3)劳动技能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很落后,义务教育都难以普及,再加上持续十年的,整个教育基本废止,导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中,知识水平普遍低下,劳动技能低。

(2)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的优势来自于以下两点:

1)自然资源丰富。从总量上来看,中国地大物博,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所以资源的开采量也少,这就导致大量资源可供开采。

2)价格低廉。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水平很低,资源和能源供大于求,自然资源的价格相当低廉。即使后来资源价格有所上涨,但受国家管制,仍未有较大涨幅。这让国内企业在改革开放早期的成本大大降低。

(二)中国新的比较优势

(1)新型劳动力优势――大量综合素质较高的“八零后”

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受教育的水平有了普遍的、明显的提高。正是因为这些变化,使八零后们与其父辈们相比有了鲜明的特点:

1)受教育程度良好;

2)不喜欢从事简单、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

3)有理想、有思想,不囿于常规,开始具备国际化视野;

4)其劳动力依旧很廉价。激烈竞争下的大学生就业难即是例证。

这些大量的、廉价的、高素质的劳动力,成为了当下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

(2)资本优势

1)中国M2超过美国。这说明资金已经不是制约中国发展的问题,相反,合理的引导资金的流向才是眼下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2)中国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尽管也有其劣势。这笔钱如何花、怎样才能花好,是应当深入研究的。

三、由新的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路径

要实现由新的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要通过技术进步、教育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三个路径。

(一)技术进步

(1)知识产权保护。只有真正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才能鼓励创新。

(2)政府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周期长、出成果难,且所出成果对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对整个工业将有很大提升,所以政府应大力支持基础科学研究。

(3)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通过全面的激励措施而不仅是采用税收的形式。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让不创新的企业浑水摸鱼。

(4)缩短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时间。大力鼓励PE、VC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转化,促进高成长企业的诞生于成长。

(二)教育改革

1)通识教育改革。改变现行“获得知识,僵化思维”的通识教育现状,培养学生的自主发散思维,鼓励创造。

2)改革职业教育。通过宣传改变人们对蓝领工人的错误认识,培养高级技工,造就高级蓝领,而非低技能的工人。

3)改革大学教育。去行政化才能提升创造力,让大学真正重视学术。

4)非学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培养专业硕士(MBA、EMBA、MPAcc),鼓励培训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大力发展技术溢出强的产业,如航天业,将其技术用之民用产业,将大大提升民用产业的水平。

2)以市场导向。由原来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竞争优势。另外,应鼓励国内市场自由竞争,尽量消除垄断。

3)升级基础工业。薄弱的基础工业,严重制约上层产业的发展。

4)大力发展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有助于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几大问题。一是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二是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和用工荒问题,三是可以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形成纺锤形结构。

四、总结与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中国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依托新的比较优势,即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来调整产业结构,并进一步改革教育,从而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发挥资本优势,稳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6

[2] 徐万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0

[3] 曾珠,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到知识优势[J]经济管理,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