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营造宽松的学术文化氛围,激发师生学术热情

当前,我国学术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高校不仅要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更要推动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创新。长春师范大学作为“东北三省区域性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吉林省教师培训基地”、“学前与小学教师教育省市共建基地”、“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不仅承担着为省内输送合格师资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继承发扬吉林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为此,学校依托吉林省优秀文化资源,结合本校实际,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论坛和讲座,组织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为师生营造了良好、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如承办了“东亚视野下的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东北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等学术研讨会,召开了“吉林省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等专题讲座。通过这样的交流和探讨,让师生更多地了解吉林省文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为一进步弘扬吉林优秀文化、强化文化教育影响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充分利用并发扬本土优秀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学校也注重吸收和借鉴国外的优秀思想文化理念,积极创设自由的大学学术环境,提倡学术民主,为激发师生创新性思想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校园文化活动以其灵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强化师生的文明意识,规范其文明行为。长春师范大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学校现有学术类社团8个、文艺类社团10个、体育类社团7个、服务类社团4个、非官方兴趣小组2个、创业基地8个。这些组织机构的设立,为校园活动的丰富、完善和实践提供了便利。如举办“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通过民族舞蹈、歌曲、乐器表演等形式,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两国的国情、文化及风俗习惯,增进了中俄大学生的国际友谊。在吉林省“中国梦•国防情”征文比赛中,校团委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大学生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展现了大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怀。学校还开展了“校园文明行”系列活动,大学生亲身示范需要注意的文明行为,并拍摄广告宣传图片,在图书馆、食堂、教室、办公室、宿舍等场所进行展示。这些图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地向全校师生强调了校园文明行为的重要性。此外,自2012年5月学校启动“百优青马工程”以来,学校遵照“培养一批精英,带动一代学生”的宗旨,通过“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生力军。这部分青年力量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影响,为大学生树立了模范和典型。该工程不仅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三、注重师德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高师院校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就必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高超、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地为教育事业服务;同时要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自己的学生。高校教育教学中,不管教师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其思想、行为和品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成长,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在这一点上,长春师范大学非常注重发扬优秀教师的模范作用。如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大赛,除了比拼教学基本功以外,更注重教师形象、个人魅力的体现和影响。学校还组织开展了“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征求意见,通过网络平台宣传候选教师的优秀事迹,以其高尚品质影响全校师生,注重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四、构建信息文化环境,搭建网络文化建设平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校,网络文化正在悄然影响和改变广大师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当然,这种影响具有两面性。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信息能够激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热情,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修养;而低俗的网络文化信息会阻碍师生的精神进步,对其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丰富和陶冶师生情操,以便形成强大的校园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和引导力。长春师范大学依托计算机学院和传媒学院的优秀资源,设立了长师网络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关注师生动态,宣传介绍长师。网络电视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师生的生活实际,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催化剂。学校还设有内部广播站,节目丰富多样,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有益于学生缓解疲劳、释放心情。

作者:李宁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