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彩幔长枪花耳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使用吾尔多的历史可追溯到聂赤赞普时代。这是一种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腰部位按照力学原理编成不规则的菱形小兜。使用时将吾尔多以小兜为中心对折,再将有小环的一端套在中指上,末端捏在手中。接着在小兜中装上石子,最后挥舞吾尔多绳,待惯性加大后,趁势松开末端,把石子投向目标,以驱赶羊群或打向猎物。
类似“吾尔多”的这种投掷工具亦曾出现在世界多个民族的生活之中,距今至少已经有32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调查表明,吾尔多及类似的投石器最早起源于中亚地区,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曾经是古希腊猎鹿人的武器。古代的罗马人、马其顿人、凯尔特人在战争中也曾经用这种投石器攻击敌人。这种武器后来随着游牧为生的印欧人传播到东、西亚和欧洲其它地区。但到了现代,主要使用它的只剩下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人、西亚的少数部族和中国青藏高原的游牧民了。因此,吾尔多无疑是人类社会畜牧文化的活化石。
今天,游牧民族制作和使用的吾尔多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特写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民间收藏的新宠。
可以说,吾尔多是游牧民族特有的既柔软又凶猛的多用途轻型武器。藏族民间谜语曾以童话般的语言这样形容它――
“躺在巢穴怒如蛇,出了巢穴空中龙,怒了投石如霹雳,喊起声音似雷鸣”。
在藏语里,“吾尔”的意思是威震四方的龙之声;“多”的本意是石头,在这里带有武力的意思。吾尔多是古代传说中战神的九大武器之一,也是英雄使用的武器。吾尔多在使用过程中,既具有很大的声音,也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因此,概括起来,“吾尔多”一词是具有威震四海的武力的意思。
在藏北牧民的谜语里经常出现以吾尔多为谜面的各种谜语,如:
“黑白花纹如蛇身,白色尾巴似法螺,头被人手握得紧,吞进石头又吐出。”
“金刚手柄亦为头,雍中吉祥结为腰,白色尾巴似法螺,全身上下皆为目,张开嘴巴吃石头,坐下歇息变饰物,走起路是放羊者,虽非弓箭但相似。”
“并非铁匠巧手炼,彩幔长枪花耳朵,无需弹药地里捡,无需点火自然爆。”
在这些藏区广为流传的谜语里,可以看到富有想象力的藏族先民除了把吾尔多比作蛇、龙等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神圣的动物以外,还比作弓箭、长枪、饰物,以及放牧者本人等等,通过与牧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来比喻吾尔多,既给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吾尔多及其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又介绍了它的作用、形状、威力等特点。
吾尔多的制作过程是用牛毛或羊毛搓捻成粗毛线,再编织成一条毛辫。一条完整的吾尔多是由“吾尔龙”、“吾尔堆”、“吾尔梯”、“朵灼”、“吾尔麦”、“吾尔假”等部分组成的。
具体来说,吾尔多的上端有一个套环,这就是“吾尔龙”;中间有一块巴掌大的椭圆形叫做“吾尔梯”,然后是“朵灼”。一般来说,石子从吾尔梯飞出时与“朵灼”产生最大的摩擦,所以朵灼大多由牛皮包缝,上面刺绣日月、吉祥结等美丽的图案。而从“吾尔龙”到“吾尔梯”之间是“吾尔堆”,意思是吾尔朵的上半部;从“吾尔梯”到末端一般称为“吾尔麦”,指的是吾尔多的下半部;从“吾尔梯”开始有一段扁平的部分,称之为“多辰”,可以理解为是投石助推器;末端用较细的羊毛或者牛毛等编成鞭梢,称作“吾尔假”,最好的吾尔假是由纯白色的绵羊毛做成的,特别是用三根白色羊毛线编成的吾尔假声音最为响亮,也有利于石子飞速投出时不受摩擦等产生的阻力,使石块投的更远、更准,它也是吾尔多的主要发音体。
200米外,百发百中!
不管在现实当中藏族社会的发展多么迅猛,吾尔多还依然在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尽管吾尔多是相对原始和落后的放牧工具,但它仍然还没有被当今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代替。吾尔多最常用的功能无疑是用来作为驱赶牲畜的工具,提鞭挥抡,石子可以飞到几十米以至一二百米远处,可以让领头畜转换方向,同时,单用鞭梢甩出的鞭音也可以改变畜群移动的方向,另外,掷出的石子也可以召集落单的羊只归群,当然还能够打击野兽等目标物。有些牧民可以用吾尔多把石头打到200米外或是更远的距离,还可以达到百发百中的精准度。
除了投掷之外,有时在剪毛或者给牛羊治病时,牧民们随手扯下身上的吾尔多,用来捆绑牛羊的四肢,等它不再动弹再进行剪毛或治疗。吾尔多还可以用作小孩的玩具,也可以用作男女青年的佩带饰物,在各种民间节日和赛马活动中,也可以把吾尔多当作一项体育项目来比试。
在农区,吾尔多还用来驱赶害鸟。每当秋天,田里的青稞小麦成熟的时候,就会招来许多害鸟,这时农民们就会用吾尔多赶鸟。民间谚语说:“一声吾尔多赶百鸟”;“群鸟纷飞吾尔多响”。
除此之外,农民们还经常把吾尔多当作捆柴、背柴的包装辅助绳。
在民间,吾尔多被认具有辟邪避难的功效,有这样的说法,“挂在柱前能躲开雷电;藏在门梯下能辟邪;悬挂在门上能防各种不吉利的来客;夜晚打结以后放在帐篷周围能防御各种夜来得凶险动物;挂在马鞍前头能辟各种水怪的危害。”
现代,不管在农牧区,甚至在城里都可以看得到吾尔多的身影。在农牧区,吾尔多还是以放牧工具的形式出现,保留它的原始使用价值。在城里,人们赋予吾尔多更丰富的内涵,使它成为手工艺品收藏新宠。可以说古老的吾尔多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符号而受到世人的青睐。
而在吾尔多真正的主人――牧羊人看来,吾尔多还由于其手工编织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表现出个人特殊的审美取向和个性特征,也是一种特殊的身份标识和个人魅力的体现,须臾不离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