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先锋小说衰落的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先锋小说衰落的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余民(1985-),女,江西乐平人,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

钟婷(1988-),女,江西萍乡人,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

摘 要:先锋小说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进入90年代后,先锋作家内部出现分歧,纷纷转向。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来重点探析先锋小说衰落原因

关键词:先锋小说;形式;文学传统;世俗;历史

就当代文学而言,发端于1985年前后的先锋小说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先锋小说在80年代中期形成一股浩大的创作声势,马原、格非、孙甘露、残雪、余华、苏童等作家迅速崛起并引领潮流,先锋小说由此风靡文坛。先锋小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种种心理异化的探讨,毅然地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决裂。但进入90年代后,先锋小说内部出现分歧,作家们纷纷转向:马原封笔,余华向现实叙事转化,残雪继续坚持先锋创作,格非开始形象化的创作。各种不同写作方式的尝试降低了先锋实验的力度,先锋小说从此由盛转衰。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来探析先锋小说衰落的原因。

一、成也形式败也形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先锋小说的命运大抵如此。先锋小说以晦涩难懂著称,和以往的小说形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对小说形式的实验,注重小说语言的“游戏化”和结构的不守成规以及叙述的“感觉化”。从马原的“叙事圈套”到残雪的“荒诞世界”,再到格非的“迷宫叙事”……他们都对传统小说的形式进行了彻底反叛。

被称为先锋小说的先锋――马原,他在小说中把人带进他的叙事圈套中,在小说《虚构》中,他一开始就写到:“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1]而到小说快结束时,他又跳出来发言:“读者朋友,在讲完这个悲惨的故事之后,我得说下面的故事是杜撰的。我像许多写故事的人一样,生怕你们中间一些人认真起来:因为我住在安定医院是暂时的,我总要出来,回到你们中间。……所以有了下边的结尾。”[2]可事实上这篇小说中叙述者和作者并不等同,马原的目的在于打破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努力地去探索小说写作的多种可能性。而后的格非更是将这种叙事革命推向了极端。

先锋小说为表达而表达,为叙述而叙述,以独特的个人化姿态倾吐着个人的内心欲望。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读者难以接受,而且极易陷入模式化的窠臼。当各种小说的可能性被实验过后,先锋小说给人最初的新鲜感和刺激感逐渐被它的晦涩难懂所替代,容易造成阅读疲劳与审美疲劳。

二、与文学传统的失之交臂

先锋小说缺乏对文学传统的融汇。如前所说,先锋作家们的作品更多的是从文本形式的新鲜感上吸引读者,而不是对民族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他们仅仅是在形式上进行借鉴,或在创作的新奇感上进行尝试。虽然一开始先锋小说确实以文学的新面孔吸引了众多渴望变化的读者和评论家,但是从经典产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上来评判,这一时期的作品都显得的太过粗糙、新而不精。而被先锋小说家们吸取营养的拉美文学却是另一番景象。拉美文学蓬勃发展,与他们有着浓厚的文学积淀和深广的文学使命是不可分割的。拉美文学的内在是真诚开放且直面历史现实和民族伤疤的。对于传统和新观,拉美文学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包容了所有事物。而先锋小说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移植到中国文学之后,不管在表达形式上还是在话语形态上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学都发生了冲突,他们不断地用新的文本形式去解构历史、解构传统,最终也解构了自己。

三、逃脱不了的世俗桎梏

步入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确立,消费性和经济性吞没了先锋小说的精神性,曾经风靡一时的先锋文学在商业时代的残酷现实中走向瓦解。再继续坚持小说实验就意味着挨饿,因为没有人再对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与没有商业实利作用的话语方式感兴趣。作家们也面临着世俗的诱惑,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历史的认可,当历史离自己太远时,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当下社会的认同。成功转型后的余华曾直言不讳的说:“我觉得现在的许多年轻作家不明白一个道理,你写的作品在你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人接受,以后永远也没有人接受。”[3]先锋作家更多的是选择了转型与回归,当大规模的文化转型变成现实,当经济原则和金钱原则彻底击溃了精神原则的时候,清高的传统一击即溃了。大多数人知道莫言和苏童,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小说《红高粱家族》和《妻妾成群》,而是通过电影《红高粱》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与大众文化的“联姻”,使他们在商业时代保证了自己顺利地转型。最初的先锋小说却在世俗的商业化社会面前无计可施,走向消亡或许是使它保持纯净的最无奈和最佳的道路。

四、历史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阶段中国的工业文明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远远没有达到西方先锋小说势不可挡时那种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程度,在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壤中尚不具备成熟的先锋小说的成长条件。同时中国自古以来就尊崇君主和集体的力量,个人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西方更注重的是人类的平等,个体的自由和权力。这种文化观念的传承直接造成了东西方诸多观念的差异。

先锋小说运用超演的思维方式和怪诞的内容,写出来只能给作者本人自我满足和给评论家研究先锋小说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极其迅速的由胜而衰的过程,这就大大减损了先锋小说本身的意义和价值。陈晓明曾经指出:“先锋派的写作并没有关于历史、现实和人类特别独到深刻的认识论基础,他们仅仅是依靠与经典现实主义的文化史语境对话写作……当他们的写作从这个对话语境撤退之后,他们很快就要忍受思想方面的贫困。”[4]果不其然,他们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下最终脱离了先锋,走向了回归。

五、结语

先锋小说转型与衰落的背后是无形的经验、失落的传统和残酷的现实在起作用,喧嚣一时的先锋在一瞬间就被大众文化的浪潮淹没了。虽然先锋小说有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先锋小说家们在文学实践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消逝,这也是至今先锋小说依旧被人们评论不休的原因了。

(作者单位:南昌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2]马原. 马原文集[M]卷四. 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3] 余华、张英. 文学不衰的秘密(访谈录). 大家,2000(2).

[4] 陈晓明. 无望的叛逆.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