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作梓:义务补路25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作梓:义务补路25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作梓每天骑着三轮车,载着上百斤重的水泥、砂石、水和补路工具,沿街检修路面,看到有坑洼不平的路面便停下来修补平整。这样一干就是25年,直到80岁。而最近两年里,人们再也没有看见他的身影。

这两年时间,先是老伴王秀美脑梗入院,他负责照顾。之后他的身体也不好,一直感觉胃部疼痛。2014年9月16日经辽宁省总医院诊断,为胃癌晚期。

老人家30平方米的小屋,几乎家徒四壁,但“筑路为民”、“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锦旗挂满墙。他是低保户,有两儿一女,大儿子60多岁还是租房住,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摔坏了腰;二儿子家至今还欠债;女儿患重病在治疗。家里为老伴的病已经花了不少钱。

平时,张作梓每天会给老伴喂牛奶,吃馒头和炒菜。老人自己吃的是苞米面糊糊和白菜、咸菜,没有肉。

2012年8月老伴住院期间,沈阳市东陵区中心医院附近是他补的最后一段路。他说,老伴在那里住了14天医院,每天上午,他看护老伴打吊瓶,下午老伴入睡后,他就回家取回一辆小三轮车,车上有筛沙子用的筛子,和水泥用的胶皮盆,还有铲子、锤子、铁锹、水泥袋子和水桶。他将医院周边的大小坑都用水泥填上、修平。他说:“上医院的患者,如果走夜路、开车碰到,就不好了。”

再后来,直到老伴已经离不开人护理了,他才放弃了补了25年的马路。如今他自己也倒下了,也许永远不会补路了,一想到这里,他就很难受。“我实在是没办法了,我真的绝望了,了一辈子好事儿,现在干不动了……”

张作梓是低保户,刨除老伴每月几百元的药费以及生活费,根本不够花销。但就是这样,他每月也要省下二三十元买水泥。

老人的腿有静脉曲张,手指一按一个印儿。后期担心路面滑,补路的时候不得不带上一根拐杖。“我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我能干活就干点儿活儿,干不了了,我捡点儿破烂儿卖也能换俩钱儿。”他说。

自己这么困难为啥还要自费补路呢?说到这儿,老人哭了,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从心窝里觉得咱新社会好,尤其是这些年更好。我要报答国家报答社会。”

他说,他生于山东安丘,8岁那年眼看着16岁的三叔被日本鬼子抓去当劳工,被狼狗活活咬死,之后他被过继给三婶当养子。三婶从小就要求他乐于助人,多做善事。“我的信念就是一点一点回报社会。”

1987年张作梓全家迁到沈阳,在附近承包了块菜地,他说:“当时去菜地的路都是土路,不好走,菜也运不出去,我是为了我的菜能运出去开始修路。但没想到路修好了,大家都夸我,我心里热乎乎的,从那以后,只要见到路不平,我就修。”

夏季早晨4时,张作梓趁着交通高峰期来临之前上路,遇到有坑的地方,他就停下来,一点一点地修补。为了怕来往车辆压坏了他刚补好的地方,他就坐下来看着,等水泥干了再离开。后来他发明了快速修补法,就是在水泥里加盐,这样,水泥可以在抹平后很短的时间内凝固。

他与老伴结婚64年。老伴2008年患上脑血栓,后发展到小脑萎缩。担心老伴记不住路了,找不到家,张作梓就带着老伴一起补路。

他干活的时候,老伴就坐在三轮车上。“她左眼患有白内障,看不见路,耳朵戴着助听器,把她放在身边,我心就踏实了。她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天气好的时候,老伴就下地给他捡两块碎砖头,这让他高兴老半天。

张作梓说,老伴跟他都是从山东来沈阳的,老伴最能了解他。“老伴支持我补路。以前,我早上出门老伴给我带两瓶凉白开水,还有烙的煎饼。”“她身体好时,我俩一块补路。我锯木头她帮我扶着;活,她帮我递工具。”

张作梓说:“我修路啥也不图,就想再为社会尽最后一点力气,因为现在不动别的了。”

(摘自《辽沈晚报》 本文作者:王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