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创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创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播访谈类节目是指主持人对邀请的访谈嘉宾就某些话题进行采访、交流和讨论的节目。这类节目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或为了调动现场的气氛,采取听众参与、电话连线场外嘉宾、文艺作品的欣赏等不同的表现手段,其所产生的互动效果,看起来像是不经意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其实这里面隐藏了节目策划人员和主持人的很多“心机”。本文试从不同侧面来解读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创作,以期引起更多人来关注和研究其创作规律,不断推动广播电台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受听众喜爱的并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艺术效益的优秀广播访谈节目。

关于采访对象的选择

选择采访对象是访谈类节目在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中首先要确定的一个环节。明确了采访对象才能根据被采访者的身份、生活经历、人生故事等确定节目主题、搜集采访素材进而进行节目创作。根据主持实践经验,我将采访对象分为主体采访对象与间接采访对象。

主体采访对象的选择。首先要注重采访对象的典型性。对于一档访谈类节目来说,采访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采访对象本身是否具有新闻关注度,其经历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他们的故事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说性等是确定节目主题与节目分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客观因素。作为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一个新闻从业者应有的新闻敏感性,善于捕捉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与人物,拿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说事儿”,受众才会有更多的兴趣关注节目,节目的内容也才可能鲜活、生动。笔者编辑、制作的人物访谈节目《戏曲之美、别样人生――青年剧作家陈涌泉访谈录》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播音主持作品金话筒奖。该节目是一档直播节目,其主体采访对象是河南省著名青年剧作家陈涌泉。戏曲广播开播后,我就想在《粉墨人生》节目中采访这位年轻有为的剧作家,也留意搜集了不少有关他的资料,然而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或者说没有一个适时的新闻性话题将他引入我的节目。正当我在苦苦等待时机的时候,恰巧获悉由陈涌泉编剧、河南省豫剧二团创排的大型历史古装剧《程婴救孤》荣登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消息,而在这之前,这出剧目还曾经获得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剧目。我意识到,采访他的机会到了。作为河南省获得奖项级别最高的最年轻的剧作家,他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创作背后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获奖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话题无疑会使访谈节目具有新闻性、故事性与可听性。《戏曲之美、别样人生――青年剧作家陈涌泉访谈录》这期节目的成功之处也正体现出了这些特点。

其次要注重采访对象的优先性。对于广播访谈节目而言,采访对象既要兼具客观新闻性与典型故事性,同时更应具备主观上良好的表达愿望及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采访对象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水平是决定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日常节目主持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有故事、有说头的采访对象,由于他不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或者心理素质较差,导致紧张过度而无法在节目中进行正常的交流,使节目呈现大打折扣,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所以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必须考虑到他是否具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电话交流,我惊喜地发现:陈涌泉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运用语言讲述故事的人,无疑,他在众多采访对象中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先性。正是他的反应敏捷、思维活跃、语言表达顺畅、情感细腻,才征服了听众。事实证明,采访对象本身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与新闻事件的客观性的有机结合能够使主持人保持亢奋的直播主持状态、按照预定的节目策划全心全意地投入节目的制作流程中,大大提高了节目运作的成功率。

间接采访对象的选择。间接采访对象的选择在节目中的作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深化”,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亲人、朋友、师长的关心、支持与鼓励,每一个主体采访对象的生活中一定有着一些给予了他深刻影响的人,有着一些让他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人,选择这些人在节目中通过不同形式与主体采访对象进行对话交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评价主体采访对象,达到制造悬念、补充素材、调节气氛、调动嘉宾情绪的目的,使节目更具现场感与可听性。通过前期采访,我了解到陈涌泉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人,他为了创作舍弃了许多在父母床前尽孝的机会,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而今天,唯有他的妻子在默默地陪伴着他、关爱着他,除了父母也许只有他的妻子最明了他为创作付出的代价,最理解他甘于寂寞、执著创作的精神。于是,在节目中我送给了陈涌泉一份特别的礼物:妻子吴咏梅的祝福。伴着《最浪漫的事》这首歌曲,吴咏梅向爱人道出了真实的心声。温情的鼓励与祝福令每一位听者动情。节目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给了陈涌泉一份特别的惊喜与感动,同时使节目主题升华、耐人回味。

关于案头准备工作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节目,在制作、播出之前都必须进行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访谈类节目更是如此。搜集素材、提炼采访提纲、选择音频资料、确定广播手段的使用等各个环节不容忽视。

节目前期采访。采访对象确定之后,将正式进入节目的生产制作流程。第一道程序便是对节目嘉宾的前期采访。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节目播出时间毕竟有限,要做到节目主题突出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听众传递更多有效信息,就需要主持人前期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一方面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渠道积累、掌握嘉宾资料,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通过不同形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洞察他的喜与乐、忧与苦。在交流的同时做好笔录,尤其是关键的事件与人物更要记录详细、清楚,以便为其他相关间接采访提供资料与依据。只有扎实地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使节目成为有源之水,内容鲜活,主持人驾驭节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容轻松。

主题策划。结束前期对主体采访对象与间接采访对象的采访工作后将进入节目生产制作流程的第二道程序也是核心程序:主题策划。这道程序将最终决定节目形式与内容的走向继而决定节目的品质。主题策划是真正体现主持人节目创意、分析选择资料、运用广播手段等诸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与嘉宾交流和相关采访,我将《戏曲之美、别样人生――青年剧作家陈涌泉访谈录》节目的主题定位为陈涌泉的“人生之最”。最难忘的求学、择业经历,事业上最开心的事情,无法回报父母的最遗憾的情感以及与爱人之间的最幸福的真情。事事相关、情情相系,把一个剧作家最真实的苦乐人生展现在听众面前。也正是因为主题鲜明、突出,节目具有了绵密厚实的质感与张弛有度的节奏,从而吸引了听众的收听兴趣、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应。

传播手段的运用。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广播的特点是以声传情。如何在广播访谈节目中发挥广播自身传播优势、调用广播传播手段是一个需要主持人不断总结、摸索、实践的课题。《粉墨人生》是一档直播访谈节目,节目的声音元素不仅仅局限于主持人和访谈嘉宾的对话。同时,根据节目内容需要,还邀请与访谈对象有特殊关系的神秘嘉宾在节目中走进直播室,进行多方对话。除了人物语言的多样性,节目中还会适时播放与人物情感、现场气氛、采访情节相吻合的音乐片段,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使广播节目更具现场感与画面感,道具的运用也常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件乐器、几张照片、若干书籍、尘封已久的信件等,经过主持人或旁白的解说都能勾起访谈嘉宾对过往经历的回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不难看出,广播传播手段的灵活运用与广播语言的丰富多样使得节目架构更趋坚实饱满、节目形态越发丰盈灵动。

节目成品体现

当所有案头工作准备就绪,就进入了节目的最后环节:播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形式包括录播、直播等。在这里主要是指访谈节目的直播形态。直播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相对于录播节目来说无疑会更高一些、主持难度也会更大一些。因为直播节目是一次性完成,成品制作没有再加工的余地。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之前做足功课。有效资料的筛选、访谈提纲的确定、间接采访对象的采访录音合成、直播热线电话的设置等环节如何正确体现在节目之中,都需要主持人在直播前做好充分的考虑与周密的策划安排。唯有如此,主持人才可能做到成竹于胸、驾轻就熟,直播节目也才可能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自然流畅。

结语

综上所述,一档成功的广播访谈节目需要注重每个与节目制作、播出相关的细节,力争创造性地完成每一道节目生产程序,摒弃敷衍与应付,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真正吸引听众的精彩节目。

(作者单位:河南电台戏曲广播)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