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社科文阅读“设误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社科文阅读“设误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科文阅读属于高考现代文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范畴。其设误点,即出题者所设陷阱或干扰项的类别不少,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试结合高考实例加以解读。

一、无中生有。指原文中本没有某种观点或判断,选项中却无缘无故地弹出这种观点或判断,这种表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任何依据。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A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的说法即是。A项中的“《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与原文第二段的表述大相径庭。原文中说:“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可见《诗经》中的作品作用大,含意深刻。选项所言完全是子虚乌有。

二、强加因果。即把本无因果联系的强说成具有因果关系。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7题B项中“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正因为语言简短,才能读出更多新意”即是。原文最后一段中说:“《论语》、《老子》中简短的言论,都不单纯是一些结论,而推出这些结论的前提给丢掉了。它们都是富于暗示的名言隽语。暗示才耐人寻味。”可见,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不是因为语言简短,而是因为富于暗示才耐人寻味的。选项B明显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三、以偏概全。指从范围上对内容随意扩大,有意把原文中对某种事物一部分内容所作的判断加之于某种事物的全体,即把特称判断演变为全称判断。例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1题B项说“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即是。原文中说:“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可见由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所构筑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现实空间,选项B把对“想象空间”的部分范围(现实空间)的判断说成了对整体的判断。

四、答非所问。意为选项的表述尽管与原文一致,却与题干限定的范围不一致,即超出限定范围,“王顾左右而言它”。例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第1题题干要求找出“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D项“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情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不是表述“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而是揭示产生衰减的原因,这可以从第2段后半部分“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看出。

五、张冠李戴。故意将原文中“张三”的观点、行为或状态说成是“李四”的观点行为或状态。例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3题B项即是。“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的,不是“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

六、曲解原意。故意将原文的意思进行错误理解。例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论说文第3题C项即是。C项说“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而原文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后一种想象空间,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可见“想象空间”与“梦幻空间”属于同一概念,不存在谁以谁为依据的关系。

七、夸大缩小。任意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即事物的范围、作用和程度等。例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第8题B项即是。B项说“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而原文说“适应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B项“尽享无限空间”就犯了夸大其词的毛病。

八、指鹿为马。原文中本来说的是可能,而选项却说成是必然;原文中本来说的是一种设想或推测,而选项却说成是已然;原文中已明确肯定或否定了某一观点,而选项却分别加以否定或肯定。例如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13题D项即是。D项表述“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中“就必定成为明星”的说法犯了绝对化错误,把可能性视为必然性。

科文的“设误点”不一而足,我们可通过掌握一些类型,去触类旁通顺利解题。解答这类题,可采用如下步骤:第一浏览,勾画。通读全文,勾画关键句子。第二审视,比对。依据试题,回归原文,认真比较。第三分析,确认。分析异同,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锁定答案。只有熟悉“设误点”,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才能举一反三,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