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珠峰生态“容颜不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珠峰生态“容颜不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珠穆朗玛峰,巍然耸立在世界屋脊,是国人心中的圣地,亦是登山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更是全世界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日前,本刊记者采访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在我国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严格的生态环保政策作用下,珠穆朗玛峰我国一侧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动植物种类数量均有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持续增进,“圣洁女神”容颜不改

“全天候”管护

珠穆朗玛峰北侧位于我国境内,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强,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判别全球生态的本底地区、气候变化的科研场、全球物种的避难所。”采访中,生态专家告诉记者,从这个意义说,“珠峰生态安全和环境清洁,意义不限于我国。”

为保护珠峰自然生态,我国于1988年成立珠峰自然保护区,面积3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极高山生态系统。1994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紧紧围绕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物多样性,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多年来,作为“珠峰卫士”,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珠峰管理局)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珠峰生态环境保护,其中重点就是管护能力建设。珠峰管理局副局长普穷向记者介绍说,自成立以来每年投入管护能力建设资金百万元,用于保护区规划编制、科研监测和保护站点建设等工作。并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当地群众1300多人次,努力实现辖区全员参与保护。先后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投资1400万元完成了1万公顷的湿地封育和恢复。

着眼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珠峰管理局还不断创新保护区管护手段。在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安装了10个视频监控器,并进行24小时监护保护,有效防止乱捕滥猎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为实时掌握野生动物种群及数量动态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这个管理局还扎实推进保护区专业管护队伍建设工作,目前已培养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专业管护队员44人,6处管护站点建设工作正在开展中。非公益林管护人员达47名。很多当地老百姓加入了这一管护队伍,成为保护和建设珠峰重要的民间力量。

“珠峰地区一直实施异常严格的环保措施,修建一条农村小路均要严格审批。”普穷说,为进一步规范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规章,管理局组织起草了《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并提请相关部门颁布实施。

在珠峰管理局之外,还形成了多部门参与珠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格局。定日县政府常年负责县城至珠峰大本营路段的垃圾清理工作,记者数次前往珠峰大本营均可见到路上几乎没有垃圾。珠峰大本营以上尤其是海拔6500米以上的垃圾清理基本由登山部门组织人员在珠峰攀登期间进行清理,减轻人留垃圾对珠峰的破坏。

珠峰地区普通群众参与珠峰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在珠峰大本营,当地群众经营“帐篷旅馆”为游客服务,生产中较为重视保护珠峰环境。开旅馆的群众告诉记者,因为珠峰是神山,他们都会把垃圾分类收集,然后每天骑车将垃圾带下山去处理。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经过多年保护,珠峰生态持续向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专家评估,保护区较好地保护了境内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珍稀濒危物种的繁殖地、栖息地,候鸟迁移的重要湖泊、湿地以及具有重要科研及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地质遗迹和生物古迹。

据工作人员介绍,从珠峰地区珍稀野生动物中的旗舰物种雪豹来看,近年来在珠峰地区常常拍摄到,当地农牧民也常有反映称看见过雪豹,甚至还有雪豹闯入村庄附近。此外,珠峰地区特有的物种――塔尔羊的种群数量近年来也不断呈上升趋势,这都表明珠峰生态有所改善。

普穷说,珠峰地区的植物恢复也有明显成效。如北坡灌木林长势喜人,灌木林地和湿地面积都有大幅增加,“从黑颈鹤的例子可看出,珠峰地区近年来生态的持续改善。”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不断增加,黑颈鹤甚至成群地出现在海拔4500多米的定日县岗嘎镇,而以前这一带因为海拔过高、气候干燥并非黑颈鹤的栖息地。

据统计,截至目前,珠峰保护区内高等植物达2550种,比建区初期增加新纪录202种;兽类81种、两栖动物9种、爬行动物20种;鸟类342种,占全区已知鸟类八成还多。珠峰保护区管理局还公开出版了《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等科考专著。

在管护能力提升后,珠峰管理局近年来还与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合作,累计投入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雪豹的保护与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并开展喜马拉雅中段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状况调查,这标志着珠峰野生动物保护从本底资源调查向专题研究迈步。

接受记者采访中,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副站长王忠彦说,长期监测表明珠峰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趋好,除冰川消融问题较突出外,空气、水体等指标与往年变化不大,监测还表明珠峰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这与高原生态环境趋好一致。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此前的《珠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表明,珠峰地区大气环境堪比南北极。专家表示,珠峰地区无显著的工业活动,当地居民多以农牧业为生,且能源消耗极低。故此,珠峰地区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很少。

此外,目前珠峰除我国的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南侧的尼泊尔也建立了两个国家公园萨嘎达玛国家公园和朗塔国家公园,形成南北两侧齐抓共管的局面。普穷说,目前珠峰南北两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都较大,珠峰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障,“圣洁珠峰”将长存于世。

珠峰生态潜在隐忧

珠峰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与整个高原的趋势一致。但相关生态专家告诉记者,从当前看,珠峰地区生态环境仍存在几个方面的隐忧。

首先,珠峰冰川退缩严重。长期的遥感和地面监测发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珠峰地区冰川面积在过去40年间退缩了10%。中科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介绍,在历年珠峰冰川科考中发现,珠峰东绒布冰川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冰塔林的下限上移,冰川边缘一些高大的冰塔林已经消融崩溃;在海拔6300米以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冰裂隙,而且冰裂隙的宽度也在扩大。

不过,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陈发虎院士等相关专家表示,冰川消融不必过于担心,大自然自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如目前小冰川的确不断减少,但目前无法预估冰川会否全部消融。

其次,大本营以上海拔段人留垃圾需要清理。珠峰作为世界海拔最高峰,历来就是各国登山者为之向往的圣地。近年来,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登山运动如火如荼,海内外登山者纷至沓来,每年到珠峰北坡攀登珠峰的登山者都有数百人,由此造成6500米以上存留垃圾问题。但目前高海拔段垃圾清理尚未形成常态化机制。

最后,作为珠峰地区生态环境守护者的珠峰管理局,面临着体制机制和人才匮乏。普穷告诉记者,尤其是在人才方面,受制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因素,管理局目前甚至没有一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亟盼引进内地优秀人才、与内地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