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诊的86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3),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DDP-4西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糖达标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FP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关键词] 2型糖尿病;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017-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患病率较高的一种代谢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视神经损害、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口服降糖药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磺脲类、双胍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都是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类型。二肽基肽酶-4(DDP-4)抑制剂是最近几年发现的新的糖尿病治疗靶点,其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提高胰岛素水平,抑制DDP-4降解,发挥持续而平稳的降糖效果[2]。该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运用DDP-4抑制剂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接诊的86例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通过运动及饮食干预,血糖仍控制不理想。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疾病者;存在肝、肾、心、肺疾病者;贫血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M(n=43):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8~69岁,平均(55.21±6.43)岁,病程1~9年,平均(2.1±1.6)年;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0~68岁,平均(54.58±5.64)岁,病程1~13年,平均(2.9±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卡波糖(国药准字H20020202),剂量50 mg/次,3次/d,与3餐同服,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组:口服西格列汀(注册证号H20100050),剂量100 mg/次,1次/d,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分别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 h静脉血,进行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 h血糖)和HbAl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治疗3疗程后的血糖达标率,FPG≤7.0 mmol/L或2hPG≤10.0 mmol/L为血糖达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两组治疗前的FPG、2hPG、HbAlc指标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更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2 血糖达标率

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有38例患者的血糖达标,达标率为88.37%,对照组血糖达标29例,达标率67.44%,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 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度胃胀气,经控制饮食后,症状逐渐消失,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胃肠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临床研究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胰岛素β细胞功能衰竭、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障碍等因素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病理特征就是血糖水平升高,机体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容易引起多器官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3]。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九成以上的糖尿病都为2型糖尿病,本病的病理特征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下降。胰岛素抵抗会使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减少,使α细胞的胰升糖素分泌增加,造成胰升糖素与胰岛素比例失衡,增加血管病变风险。有效降低血糖并使其维持在一个平稳的状态,对于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口服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手段,平稳、有效地降低血糖,并长期维持血糖的达标状态是治疗糖尿病的理想目标。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糖药物,其能够有效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并且该药物的安全性较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胰升糖素样肽-1是机体摄入营养时所释放的一种肠促胰岛素,其在体内存在的形态极不稳定,容易被DPP-4降解。DDP-4抑制剂能够与DPP-4结合,形成DPP-4复合物,使DPP-4失去活性,从而阻止胰升糖素样肽-1被降解,增加胰升糖素样肽-1浓度,进而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另一方面,DPP-4抑制剂还能够对胰岛α细胞发挥调节作用,促使胰升糖素水平降低,纠正胰升糖素与胰岛素的失衡状态,通过血糖的双向调节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4]。阿卡波糖也是临床使用较多的降糖药物,其能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水解酶,阻止蔗糖、多糖向葡萄糖转变,减缓机体对糖的吸收,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5]。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但应用DDP-4抑制剂的观察组降幅更为明显,并且在血糖达标率方面,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DD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比阿卡波糖更好。治疗期间,除对照组有2例出现胃肠不适外,其他患者均未发生低血糖、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说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好,不易发生低血糖,这可能是因为西格列汀刺激胰岛素分泌具有血糖依赖性特点,所以在用药过程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HbAlc是临床评估长期降糖疗效的主要指标,该指标能够反映近3个月内血糖平均水平,其是血糖控制是否达标的金标准,同时也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可靠指标。HbAlc水平越高,糖尿病患者患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高。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比对照组更明显。说明对于HbAlc的控制,西格列汀比阿卡波糖的效果更好,也间接反映出西格列汀长期控制血糖达标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DD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长期血糖控制效果良好,且无低血糖等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糖药物。

[参考文献]

[1] 杜姝姗,周婷婷,郭常辉,等.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利格列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21(8):696-699.

[2] 周迪军,孙文利,丁蓉,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 2014,11(15):84-86.

[3] 李雁,李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12):94-96.

[4] 张儒雅,陆菊明.DPP-4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1-4.

[5] 李军,唐川,薛耀明,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与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研究―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222-225.

[6] 朱大龙,李平.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11):5-8.

(收稿日期: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