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思维模式对情绪预测影响偏差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思维模式对情绪预测影响偏差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情绪预测是指人们对未来某件事情作出预测时的情绪反应,人们在预测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情绪状态时,往往会高估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这意味着预测之前的情绪反应程度要高于人们真实的情绪体验,即影响偏差。本研究主要为了探讨思维模式对于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通过控制选择与预测的前后顺序使人们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审慎的思维模式和工具性思维模式。实验采用的是组间设计,共设置了三种实验条件,分别是选择后预测、选择前预测和实际体验,结果表明选择后的情绪预测的愉快程度显著高于选择前预测的结果以及人们的真实体验,从而证明两种思维模式对情绪预测偏差有显著的影响,工具性思维模式下的情绪预测偏差比审慎性思维模式的情绪预测偏差要高。

关键词:情绪预测;情绪预测偏差;审慎的思维模式;工具性思维模式;选择

一、引言

(一)概念界定

1.情绪预测与情绪预测偏差

情绪预测最初是在决策领域中被提出来的,因为人们在决策时,在心理上会进行利弊的权衡,通常包含了对未来偏好的预计,即预期情绪(anticipated emotion)会在决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Loewenstein&Lerner,2003),根据Wilson和Gilbert等人的研究成果,情绪预测可以定义为预测对未来事件的情绪反应,它由四部分构成:预测未来有关情绪的效价、将要经历的特定情绪、情绪的强度和情绪的持续时间(Wilson,D.&Gilbert,2003)。Wilson等研究表明,人们一般能够精确预测未来将要产生的情绪的效价(即积极或消极情绪),特别是如果他们在该领域有过相类似的经历,在预测不同情境中将要体验的特定情绪(如生气、恐惧、高兴、厌恶等)方面,人们相对准确,但在预测未来事件引起的情绪反应的即时强度以及持续时间的准确性时,研究结果就复杂了(马英、姜媛,2010)。

2.两种思维模式极其产生条件

在行为与认知的关系研究中,研究者曾把被试完成一项任务中的行为分成三个阶段:决定前阶段、决定后阶段和行动阶段,并假设每一个阶段对应不同的心理原则。1987年,Heckhausen和Gollwitzer为了证明这一假设,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的原理是被试处于选择前的阶段时,面对多个选项,需要处理的信息也比较多,因此认知负荷较大;而被试在选择完目标之后,方向比较明确,思路也比较清晰,因此认知负荷较小。实验中先对被试进行分组,使他们一半处于选择前阶段,一半处于选择后阶段,接着用了一个短时记忆测试的任务(具体说来,是一个名词范围测试)对它们进行干扰,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短时记忆效果与实验原理相违背。为了解释这一现象,Heckhausen和Gollwitzer引用了“思维模式”这一概念,所谓思维模式是指人们选择信息的一种方式或者倾向,在决定前阶段,被试属于审慎性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下,被试倾向于认真反思、慎重思考自己所面对的选择,因此愿意以开放的思维接受更多的信息。而且在决定之后,被试是计划性(工具性)思维模式,这种专一的认知定位更多地使得被试专注于自己当下的事情。

(二)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目前许多研究都是大多停留在分析情绪预测偏差的影响因素和如何提高人的情绪预测准确性等方面的,国内研究尤其是这样,很少有人去研究如何操控情绪预测的偏差,但是这确实是情绪预测领域的一个重要拓展。根据前人研究,当人正处于选择哪件事情要做时,他们处于审慎的思维模式(deliberative mindset),倾向于认真权衡事情的利弊以及可能的后果;当人们已经做出选择后,他们的目标就会非常坚定,工具性思维模式(implemental mindset)占主导地位,此时人们更多地考虑这件事情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选择与情绪预测的前后顺序来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而比较情绪预测偏差。那么,实验的假设是工具性思维模式下的情绪预测偏差比审慎的思维模式下的预测偏差要大。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次实验共招募了59名被试,均来自鲁东大学,其中男生25人,女生34人。

(二)实验设计

本次实验是一个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是思维模式,有两个水平,分别是审慎性思维模式和工具性思维模式,控制组是实际体验报告组,共有三个不同的条件,因变量是被试的愉快程度,实验除三种条件以外的因素基本相同。

(三)实验材料

1.实验任务

实验的任务是让被试走迷宫并进行比赛,实验找了一个中等难度的迷宫游戏,共有三个关卡,难度是第二关最大,每一关走迷宫的要求都一样,每一关的时间限制也一样,都是两分钟。

2.情绪测量

情绪测量时使用测定快乐体验的九点评定量表,中间值是5,9表示愉快程度最高;1表示不愉快程度最大。

(四)实验程序

实验分两个部分,分别是练习阶段和测试阶段。在练习阶段,被试有充分的时间在实验室的电脑上练习迷宫游戏,直到熟练为止,这一环节,每个被试进行的内容都一样;在测试阶段中,告诉被试要进行比赛,比赛和练习环节所用的游戏是相同的,但比赛环节中三个条件下实验流程有所区别。后预测组先从两名对手中选出一位进行比赛,比赛前让被试预测自己如果赢了的话,愉快的程度会有多大;先预测组则是先预测自己选择对手赢了比赛后的愉快程度,然后再选择对手进行比赛;最后,实际体验报告组则是要求被试选择一人进行比赛,接着告诉被试赢了这个比赛,然后请他们报告出自己的实际愉快程度。

(五)实验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使用的软件是英文版的SPSS16.0,(上转第289页)

分析方法及结果呈现如下。考虑到性别差异,首先对性别这一自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因变量是被试比赛前预测的愉快程度,结果可知,t=2.27,p=.027性别的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女生的愉快程度(7.06)显著高于男生(6.32)。由于本次实验主要是检验选择前后情绪预测偏差的差异,于是,我们将性别当作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结果可知,F(1,55)=3.61,p=.034,说明剔除性别对于因变量被,即被试预测愉快程度的影响之后,三种不同条件下的情绪体验差异显著,进一步对三种条件的情绪体验进行费舍的最小显著差异法(LSD)事后检验。

首先,“选择前”代表的是选择前预测组,“选择后”则表示选择后预测组,“实际体验”则代表实际体验报告组,结果如下:选择后(I)―选择前(J)=.96,p=.016,选择后(I)―实际体验(J)=.86,p=.031,实际体验(I)―选择前(J)=.11,p=.792,结果表明:1.选择后的情绪预测的愉快程度大于选择前情绪预测的愉快体验以及实际的愉快体验,由此可证,选择前情绪预测的影响偏差显著大于选择后的情绪预测影响偏差。

三、讨论

在工具性思维模式下,被试的认知定位在如何成功地完成任务,更多地关注事件本身对自己有力的一方面,思维更加专注一致,因此,被试预测自己成功后的愉快程度会更高,影响偏差就会很大。那么,当被试处于审慎性思维模式时,被试会理性地权衡和思考多个未来事件的可行性和价值,用一种中立的态度去审视事件的利弊。因此,被试在进行情绪预测时的情绪反应就不会特别强烈,那么,所产生的影响偏差相应地不大。综合来说,工具性思维模式下的情绪预测影响偏差显著大于审慎性思维模式下的情绪预测影响偏差。

四、结论

在本次研究中,根据数据分析所得的最终结果可知,思维模式能够影响情绪预测偏差的大小,工具性思维模式的情绪预测偏差显著大于审慎性思维模式下的情绪预测偏差。(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Loewenstein,G.,&Lerner,J.S.The role of affect in decision making(M).In R.J.Davidson,K.R.Scherer,& H.H.Goldsmith(Eds.),Handbook of affective science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619-642

[2] Wilson,T.D.,&Gilbert,D.T.Affective forecasting(M).In M.P.Zanna(Ed.),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2003,35,345-411

[3] 马英,姜媛.情绪预测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1期

[4] Heckhausen,H.&Gollwitzer,P.M.Thought contents and cognitive functioning in motivational versus volitional states of mind.Motivation and emotion.1987,11,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