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印记》的改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印记》的改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湘剧高腔《金印记》,又名《黄金印》,是一出民间讽刺喜剧,深受湖南观众的喜爱,至今长演不衰。

苏秦往秦邦应试,落弟归来,已是“马死黄金尽”,以致“嫂不为炊,妻不下机”、“父母不以为子”。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以势力为转移的人与人的关系。剧本通过苏秦在家庭里的遭遇,针砭现实,表现了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湖南省戏剧工作室(现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编印的《湖南戏曲传统剧本・湘剧第一集》所载《金印记》剧本,保留有《园亭推命》等12出。据老艺人说,原来尚有《南楼攻书》、《打上苏门》、《苏秦背剑》三折,惜已找不到剧本。这两者合起来的场次,与元末明初戏曲作家苏复之所编南戏《金印记》相比较,其故事、人物基本一致。不仅如此,剧本中一些曲牌名、台词、细节,也有不少相同。如明刊本第十六出《一家耻笑》,湘剧本名《打机投水》,周氏上机前所唱曲牌,均为[解三酲]。这一场结尾,苏秦与妻子周氏相互埋怨时,明刊本周氏唱道:“百两黄金都使尽,空手归来作甚情?蚤(通早)知君误人,何不当初莫嫁君。”湘剧本则是“百两之资俱用尽,素手归家受逼凌。早知儒冠多误人,悔煞当初错嫁君。”这里只有数字之别,内容却是完全一致的。像“佛前灯”、“猫儿饭”等细节,也都承传了下来。两个本子类似情况,可说俯拾即是。这说明湘剧高腔与南戏、传奇本的历史渊源。

通过湘剧艺人代代传承,以及他们在演出实践中体验、创造,到30年代我儿时看这出戏时,将苏复之42出的南戏本,筛选成只有《唐二别妻》、《起程傲考》、《打机投水》、《阳关饯别》、《周氏当绢》、《六国封相》、《扫雪荣归》(实为两折),一个晚上演完的整本戏。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每场演出压缩,艺人们又作了进一步的筛选,去掉了《别妻》、《起程》两折。整出戏既精炼集中,又保持它的完整性,更加地域化和通俗化了。特别是丰富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如苏秦落第回来,苏父问他:“为父交三钱银子与你,要你与为父带头巾,带了还是没有带?”苏秦只好如实回答:“俱已吃完了。”这位为人父的就把苏秦仅剩的一把雨伞扣下“扳个小本”。这一细节揭示苏父的无情,真是入木三分。

我这次改编,是以上述湘剧传统剧本为基础,回过头去,又参考了苏复之的明刊本,听取了一些师友们的意见,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着重于主要角色苏秦和周氏的性格开掘。具体作了如下一些改动。

主人公苏秦在《打机投水》之后,我感到缺乏有分量的重场戏,再说,《投水》后紧接《饯别》,在戏剧情势的发展上太直,没有迂回。因此我在这两场戏中间,重写了《南楼》一场。通过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刻苦攻读,揭示这位未来“六国丞相”性格的内在依据和舌辩才能。同时加强他们夫妻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并通过寿童的插科打诨,保持总体的喜剧风格。

改本删掉了公孙衍这一人物,把《傲考》压缩为序幕,作为苏秦落第回家后产生一系列家庭冲突的背景。湘剧的公孙衍由大净扮演,分量较重,然仅有这一场戏,作为人物来说是不贯串的,重要的是他与后面的戏剧冲突毫无关系。为了节省篇幅,腾出时间来写《南楼》,我以为是可以去掉的。

原来《荣归》一场,当苏老倌听说儿子做了六国丞相,不回家来,却跑到三叔家去了,便领着一家大小找上门来。苏秦先是认了妻子周氏,然后,经过三叔的劝说,才认父母、兄嫂,俱有封赠,皆大欢喜,只是交待性的场子,没什么戏看。苏复之明刊本的处理恰好相反,先是苏秦把父母兄嫂都认了,唯独不认其妻,这是苏秦借周氏之口,抒自己之恨的心计,比较符合这位纵横家性格。你想,他做了六国丞相归来,不可能对父母兄嫂没有旧恨,但处在“人子”地位,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实在不好发泄,便转了这么一个弯子,达到自己出气的目的。既揭示了这个纵横家的性格特征,又把准了人物之间的特殊关系。虽然,苏秦在这场戏不多,但“这场戏”却是他“导演”的,戏的分量还在。

原本女主角周氏的性格是比较懦弱,总是逆来顺受,改本将她的基本性格及其发展,作了清理和改变。在《打机》一场,看到自己的丈夫,遭到一家人的冷遇、奚落,她是又气又不平,接着她将苏秦“拒之门外”,发出了“酒肉朋友,财米夫妻”的牢骚,既是对丈夫的“一时之气”,更是对一家人嫌贫爱富情绪的渲泄和眼前生活的不满,一家人讽刺她“爱戴凤冠,喜穿霞帔,唆使丈夫求官走天涯”,周氏不但不予理采,还干针万线为丈夫做了件紫衫,鼓励其“说和六国”的大志。在《当绢》中,嫂嫂串通婆婆,扣了她赖以生活的绢子,以致忍无可忍,敢于当着婆婆打了王氏,这是善良周氏性格的一种抗争方式。这场戏的最后,我删除了周氏的“投水自尽”,使其坚韧地生活下去。特别是最后一场“苏秦不认妻”的增补,周氏不知是计,因此她的愤慨、发泄、指责,自然都具有真情实感,借此让周氏把所受的不平,当着一家人,无遮拦地――倾泻出来,她不希罕什么“凤冠、霞帔、六国夫人”,她甚至“不惜雁行单”,也就是说你六国丞相跟我离婚也不在乎。这里显示了女主人公的独立意志和性格光芒,经过上述对周氏这一人物行为的清理、增补,应该说她已不是原来中那个、懦弱、逆来顺受的周氏了。因为有了这一场,也解决了女主角在《当绢》后就没戏了的问题,使人物更臻丰满。

此外,我把唐二、寿童两个丑行角色合二为一,删去了唐二,加强了寿童这一喜剧人物,使之贯串始终。起到衔接剧情,烘托喜剧气氛的作用。

文字方面也作了一些精炼、修饰、加工,尽量保持原来风貌。

我对传统剧目,特别是像《金印记》这样的高腔代表作,总是抱着敬畏的态度。我总觉得优秀的传统剧目,经历数百年的代代传承,多少代艺人的辛勤创造,我们后人是没有理由轻视,没有理由让其大批大批失传的。为此我比较审慎地进行改编,历经三稿,是否有所增益?我不敢擅言,还须经过演员的舞台实践和接受观众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