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筑“精神高地” 打造“五个六盘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筑“精神高地” 打造“五个六盘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六盘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为显著特征的“五个六盘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

六盘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六盘水在茫茫乌蒙、滚滚盘江的广袤土地上聚集了多姿多彩的史前文化、民族文化、长征文化、“三线”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显著特征。近年来,六盘水发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经济为文化发展作保障、文化为经济跨越作支撑的良性互动,为六盘水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全面小康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没有文化的城市,就没有发展的根基,也就没有魅力,更谈不上幸福。六盘水作为“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以煤炭、电力、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双重压力。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打造现代特色都市,全面建设以“实力、魅力、活力、文明、幸福”为显著特征的“五个六盘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我们将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突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贵州特色都市、休闲度假城市”城市发展定位,彰显六盘水的文化特质、特点和特色,培育“中国凉都”城市文化品牌,努力建成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要素聚集、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

围绕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使之成为全市不同社会阶层的共同精神追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提升全市人民思想道德水平。深入推进文明市民教育,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凝聚团结、拼搏、向上的精气神,增强全市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全市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围绕挖掘地方文化潜力,大力实施特色文化保护工程。深入挖掘、整理六盘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升华六盘水主体文化,建设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加强对历史街区、古城建筑、民族古籍、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的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红色文化遗址、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文化传承,规划建设一批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和产业运作体系。扶持发展壮大地方民间文艺表演团队,积极组织民间艺人、民间艺术表演团队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打造具有凉都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围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大力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加快市级“七馆四中心”、县级“四馆两中心”,乡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活动档次和水平,精心组织参与省内外有关文化体育活动,大力争取举办全国、全省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城联创”活动,不断扩大六盘水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围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喀斯特自然景观、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发挥“中国凉都”对“江南煤都”的天然调适作用,大力实施“六个一批”文化产业工程(一批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一批亚高原山地户外运动基地、一批文化旅游基地、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一批文化拳头产品和服务品牌、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着力构建“一区两翼”(“一区”:市中心城区文化产业聚集区,“两翼”:东部区域六枝和南部区域盘县文化融合发展区)文化产业格局。市中心城区文化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传媒、会展、广播影视、网络服务等产业;城市郊区地带大力发展城郊休闲娱乐、户外运动、康体养生、避暑旅游、工艺品制造等产业。“两翼”文化融合发展区,重点促进文化与生态旅游、体育、农业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竞技体育、户外运动、康体养生、避暑旅游、文化娱乐、特色会展、民族文化展演等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本、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围绕夯实文化发展基础,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文化工作拔尖人才和高素质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四个一批”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力度,采取特殊人才特殊办法,破除人才引进出口瓶颈,多渠道培养和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宽松发展环境和用人环境,关心、支持和重用本土优秀文化人才,不拘一格引进优秀人才。落实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设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并落实基本津贴。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的教育引导、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大力培育基层文化骨干、民间艺人,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培养和激励机制,扶持基层尤其是农村业余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者系六盘水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