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教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教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问题反思: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对课程标准缺乏系统的知晓和研究,过度解读文本,教学内容杂乱。

2.对文章的体式把握不准,不能抓住文体特点,教学内容出现偏差。

3.对学情了解不够,没有根据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何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语文教学却经不起推敲?又为何一研究到教学内容会变得疑难重重?王荣生老师如是说: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就很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教学内容。据研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造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顶层设计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具体、语文课程研制有疏漏、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学情,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的实际,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等。那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二、方法措施:

(一)遵循教材编排意图

1.看教材的编排体例或教材结构。语文教材看似零散,没有数理化那样有科学的、系统的体系,但实际上也有自己的较为完整的体系。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按主题内容来编排的,例如七年级上册就分为亲情、学习、自然、人生、科学、想象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所以《秋天的怀念》我们应该教的主题就是亲情,即母爱。

2.看教材的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制者的编写意图,以及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建议的教学内容。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希望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通过单元导读进行了表述和提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的“单元导读”就可以成为本单元的一个总纲,它规定了本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①结合背景,理解亲情;②通过朗读,把握内容;③结合练习题,理解重难点;④结合生活,加深体验。据此来设计教学:①结合背景就能明确这是一种艰难的母爱,抓住几次写到秋天就能理清脉络;②理解“为什么要看花”,品析文中描写母亲的词句,就能更深入的体会母爱的艰难;③体会课文最后一段就能升华对母爱的感悟;④结合生活体验,就能感同身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看教材的“研讨与练习”。“研讨”的本义是“研究和探讨”,“练习”的本义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等”,其目的是巩固学习的内容。因此这篇文章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或达成什么都包含在其中,解决了练习问题相当于解决了教学内容。

(二)遵循文体特点

文章体式不同教学内容的确定也会大不一样。如散文的“有我性”、“片段性”;小说的“故事性”、“虚构性”;诗歌的想象、意象与情感等特点。教师要准确把握文章体式,才能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如《藤野先生》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就确定它是一篇纪念性的回忆散文。散文的神和魂就应该是作者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以“我”的情感表达为主。因此教学本文时我们要捕捉的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怀之情及心路历程的变化,而不应花太多时间去分析藤野先生的思想性格或批判国民的劣根性等。

(三)遵循当前学情

当前语文教学有一个怪圈,幼儿园教小学的,小学教初中的,初中教高中的,高中教大学的,但到头来谁都没教明白。因为都去做了别人的,而荒废了自己的,或者是压根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没关注自己的学情。关注学情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课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看似年年一样,其实年年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水平的差异统筹安排,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学习能力整体推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要关注与学生的契合。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针对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更有效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为使具体情境的这一班学生,乃至一组、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 语文教学中的起点能力分析即分析学习者在学习语文时需要的内在条件,实质上类似传统说法的“备学生”。而实际上“备学生”与“备课程、教材”是统一的,正是在“备学生”的过程中完成了“备课程、教材”,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将课程内容“教什么”以及教材内容“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

由此可见我们要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应该遵循教材编者、课标、体式及学情的要求。当然,除了以上因素外,教学内容的取舍还与教者眼光、学养以及对学科的理解和把握密切相关,只有如此才会让教学取舍更有效。

老师们,如何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怪圈,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我想首先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上课教什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愿每一个语文老师在每一堂课都能有底气地说:语文课教什么!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9 ISBN978-7-5444-1339-8.

[2]荣维东.语文教学原理与策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ISBN978-7-5621-6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