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资本自有逻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资本自有逻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资本像座围城,想融资的拼命往里挤,融完资的想要自由身。其实,资本自有逻辑,圈子自有圈规。喧嚣的不是逻辑,而是创业家的算盘。

资本如何看商业模式

迄今为止,商业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很多学者、资本家、企业家都是从自身的视角来分析商业模式。

有些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有些人则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在消费者、联盟、供应商之间,识别产品流、信息流、货币流和参与者主要利益的一种方式;有些人认为,商业模式存在三个层面:一是战略层面,二是营运层面,三是经济层面;还有人认为要想把握好商业模式的内涵,需要注意怎样创造价值、为谁创造价值、竞争力和优势来自哪里、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在哪里、怎样赚钱、时间空间和规模的目标是什么这六个问题。

其实,商业模式并不神秘,我认为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是“1+3”:1是指定位,3是指赢利模式、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四者形成完整的商业模式。

通俗来讲,企业的商业模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定位要清晰独到;

第二,赢利模式要适合;

第三,关键资源要控制;

第四,关键流程要匹配。

企业如果实现了定位、赢利模式、关键流程和关键资源的有机统一,可以说就已经建立了科学的商业模式,很有可能会获得资本的青睐,伟大的公司也即将诞生。

当然,企业仅仅关注商业模式是不够的,好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好的执行来匹配,才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创办一家全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很难:有些企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可能是站不住脚的;有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其定位和赢利模式全是正确的,但因为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方面的执行没有跟上而导致了失败;有些企业在吸取别人的失败经验基础上,加强了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方面的执行,全新的商业模式取得了成功,如凡客诚品;有些企业,其商业模式的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分众传媒。

当然,全新的商业模式,只是个别企业的事情,绝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像分众传媒那样有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而只是在定位、赢利模式、关键资源或关键流程中的某一方面有创新,甚至在某一方面的某一点有创新,比如定位中的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核心模式中的技术、赢利模式中的成本。在实践中,PE也往往会从产品(服务)、技术、成本这三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的商业模式。

资本如何看管理团队

“风险投资之父”多里奥特曾经说过:“我更倾向于一个一流的团队有一个二流的项目,而不是一个二流的团队有一流的项目。”

无疑,管理团队是资本判断是否投资一个企业的关键,甚至很多投资者认为,投企业就是投人。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团队不行,企业的其他方面再好,PE也不会投资。

资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团队:第一,企业股东;第二,核心企业家;第三,经营团队。

企业股东

资本投资企业,非常关注企业的股东。一家好的企业,在股权方面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股权结构简单明晰。PE喜欢股东少的企业,一家公司的股东越少、越简单,PE越喜欢。另外,企业股权的历史来龙去脉必须清晰,比如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企业,改制过程必须合法合规。

对于那些股权方面存在“硬伤”的企业,PE不会投资,并且企业想上市也通不过管理机构的审核。如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申请上市时,就被发行审核委员会否决了,而否决的理由之一是公司在2003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未按要求进行验资,导致注册设立存在瑕疵。因为6年前股权方面的一个小小瑕疵,导致企业上市被否,可见股权的重要性。

第二,股东资源互补。如果股东全部是企业的经营团队成员,这是资本最喜欢的股东结构;如果有些股东不是经营团队成员,但在市场开拓、社会关系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有帮助,也就是能实现资源互补,这种股权结构也是资本比较喜欢的;如果有些股东对企业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特别是这些股东还占了比较大的股权比例时,这种股权结构则是不理想的,PE投资的时候就会十分谨慎。

中国的好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两个或者几个朋友一起创业,股份均等,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某个股东成了企业的核心,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主要作用,其他股东则慢慢淡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担任董事和股东,甚至有的连董事都不担任,而企业的利润却按股份比例分给他们。

这样一来,股东对企业的作用和所占的股权比例就不匹配,负责企业经营的股东就会心理不平衡,从而可能引发各种问题。更为糟糕的一种情况是,其他股东不淡出,还时不时插手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引发“元老问题”,影响企业的发展,并有可能导致股东矛盾。这些都是资本所不愿意看到的,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三,存在一个核心股东。资本喜欢投资存在一个核心股东的企业,即有一个能控制企业、有决定权的股东。对于那些股权比例均等、很多股东都有话语权的企业,资本往往不会投资。真功夫目前的问题就是两个股东谁都不服谁,谁都不让谁,没有核心股东。

第四,股东之间信任合作。企业的发展,一个重要前提当然是股东之间要信任合作。如果股东之间有矛盾,甚至吵架,显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股东之间信任合作,是资本考察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核心股东

一般来说,如果股权结构简单明晰、股东资源互补、存在一个核心股东,那么这家企业股东之间信任合作的可能性就大,即使出现矛盾,也很容易成功解决。反之,如果一家企业在股权结构简单明晰、股东资源互补、拥有一个核心股东等方面存在不足,则股东之间出现矛盾的可能性就大,矛盾解决起来也比较麻烦。

PE投资企业,在股权方面的一个要求就是股权结构简单明晰,否则便会对企业发展以及未来上市产生不利影响。

不符合股权结构简单明晰要求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表现,其中一个就是股东的婚姻问题。从表面上看,一家企业的股东就是在工商部门所登记的股东,但个人股东的配偶也是事实上的股东,特别是在股东离婚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企业的每个股东对企业的贡献肯定是不同的,而股权比例对等,即意味着股东贡献与股权比例不匹配。这种不匹配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股东矛盾。另外,因为没有核心股东,这种股权结构也容易造成股东矛盾。因此,股权比例对等的股权结构,出问题是早晚的事,不出问题才是不正常的。

资本投资企业,对股权结构有要求,不符合要求,可能就不会投资,如果投资了,股东问题一旦爆发,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和资本的投资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土豆网、赶集网和真功夫都是典型的失败案例。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够简单地解决股权结构问题,更多的企业可能会在股权结构的解决过程中造成分家,乃至倒闭的结局。

管理团队

由于股权文化落后、股东意识淡薄等原因,中国企业往往在创办之初,凭着创业者的血缘亲情或者朋友感情处理相互关系,股权比例没有确定或者比较模糊。但是,随着企业越做越大,矛盾随之而来。

于是,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过三关: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这三关过得好,皆大欢喜,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其中任何一关过不了,互相之间就会产生内讧、剑拔弩张、内耗不止,最终导致企业四分五裂。

排座次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以谁为主,分金银就是股份比例谁多谁少,论荣辱就是谁为这家企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而这些,最终都将通过股权比例的安排来体现,也只有通过股权比例的确定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过三关,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解决企业的股权问题。

新东方的发展历史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缩影:创办之初是一个家族制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引入了许多能干的朋友,企业转型为朋友合伙制,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由朋友合伙制转型为现代公司制。在每一次转型过程中,都牵涉到股权结构的调整。

新东方成功地完成了两次转型以及相应的股权结构的调整,值得其他企业参考学习。更有参考学习意义的是,新东方的这个转型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也经历了激烈的股东矛盾,多次面临过不了三关而四分五裂的危机。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企业家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那么,随着企业发展,资本怎么判断核心企业家的能力是否能够不断提升呢?资本主要看企业家的素质,也就是说核心企业家有没有具备优秀企业家的素质。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素质,核心企业家的能力就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投资圈有一句话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点:“20%看能力,80%看素质。”

那么,优秀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资本所欣赏的优秀企业家的素质,主要有六个方面:热爱、专注、坚持、节约、分享、学习。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热爱其所做的事业,并能够抵住诱惑专注于它,在困难来临的时候坚持而不放弃,懂得节约并与他人分享,不断学习进步。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熊彼特强调的“企业家精神”在这里具化为热爱、专注、坚持、节约、分享、好学。企业家身上的这些优秀素质会深受PE的认可,有助于顺利获得融资,从而快速将企业做大做强。

资本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

巴菲特曾经讲过:“学习投资只需要接受两门课程的良好教育就足够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的价值,另一门是如何思考市场价格。”

投融资交易的价格,是资本和企业双方都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资本作为投资方,是企业股权的买方,当然希望交易价格越低越好;企业作为融资方,是企业股权的卖方,当然希望交易价格越高越好。

那么投融资的交易价格由什么决定?

第一,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通过评估得到。

第二,最终的交易价格,是资本和企业在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谈判确定的。

企业的价值是企业的内在属性,是从长期来看合理的、内在的价值。而企业的价格则是在投融资交易过程中被交易双方认可的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价格是价值的外在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价值可以作为价格确定的重要参考,但不一定等于交易价格。

企业价值是指公司所有出资人(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拥有的公司运营所产生的价值,包括企业股东所拥有的股权价值和企业债权人所拥有的债权价值。

作为股权投资者,PE关心的是股权价值,最后的交易价格也是以股权价值为基础来确定的。

但是,价值评估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方法直接得出来的是股权价值,而有些评估方法直接得出来的是企业价值。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把企业价值转换成股权价值。

在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之间,存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等式:

股权价值=企业价值+现金-债务

上面等式中,“债务”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不同,这里的债务只包括需要支付利息的负债,比如说银行贷款,不包括不用支付利息的负债,如应付账款。

“现金”是指不用投入到公司运营中的多余现金,即从货币资金总额中扣除用于日常经营所需的现金后剩下的余额。对于多余的现金,我们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处理,即用所有账上的货币资金进行代替。

上面的等式将股权价值和企业价值联系起来,可以在二者之间进行自由转换。因此,在实际的投融资过程中,如果所用的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企业价值,则可以通过上面的等式换算出股权价值。

企业上市是企业、投资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大量研究发现,股票发行溢价是一种常见现象,即企业上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内,股票在股市上的收盘价格高于发行价格。欧美成熟市场的溢价幅度约为10%~20%,一般不超过30%。

估值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股权交易,因此估值过程能否做到客观和准确,对PE与企业极为关键。估值原则好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想做到绝对客观和准确是不可能的。我国估值理论和实践起步较晚,由于认识水平上的参差不齐以及主观假设的不同,即使不同的人使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估值,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

不同的估值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的评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对象,也都有其优点和不足。片面地采用某一种估值方法,在实践中肯定会漏洞百出。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应局限于一种估值方法,而应将多种估值方法结合起来,在多种方法中选取最为合适的一个,同时以其他估值方法为辅,综合多个评估结果进行衡量,从而降低估值失误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