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淮北地区不同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有效穗数、有效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 cm的水稻;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略有下降;有效穗数在一定范围内是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决定因子,超过一定的范围,有效穗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不明显。

关键词 机插水稻;株行距;生长发育;产量;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27-02

淮北地区为稻麦一年两熟种植区,温光资源相对紧张,近年来机插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主要的种植方式。影响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因子较多,如品种、肥料、插播期、栽插质量等,但是有效穗数不足是影响机插稻产量不高的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本文在其他影响因子相对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从而找出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黄海分公司农科所试验田内,前茬为大麦,土壤肥力中等,pH值7.9,含有机质19.7 g/kg、全氮13.7 g/kg、碱解氮149 mg/kg、速效磷22.7 mg/kg、速效钾333 mg/kg。

试验选择适宜当地栽培、不同类型的品种3个,分别为连粳7号(穗粒并重型)、淮稻5号(多穗型)、2713(大穗型)。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中连粳7号和2713选择2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分别为30 cm×13 cm、25 cm×14 cm;淮稻5号选择3个不同的株行距配置,分别为30 cm×13 cm、25 cm×14 cm、25 cm×10 cm(10 cm为插秧机的最小株距)。采用简单对比法[1-3],重复3次,小区面积216 m2。

1.3 试验方法

采用机械流水线播种,塑料硬盘育秧,每盘用种量125 g, 5月26日落谷,6月14日移栽。移栽前施磷二铵187.5 kg/hm2+尿素150 kg/hm2作基肥;栽后10 d施尿素150 kg/hm2、栽后17 d施尿素187.5 kg/hm2作基肥;施促花肥150 kg/hm2、保花肥112.5 kg/hm2 [4-6]。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叶龄进程调查。每小区定10株调查叶龄进程,并观察生育进程(拔节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1.4.2 茎蘖动态调查。每小区定20穴株调查茎蘖动态。

1.4.3 栽插质量调查。栽插后,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20穴,计100穴,计算空穴率。

1.4.4 穗粒结构调查。成熟期每小区调查100穴,分别记录单穴苗数。按平均单穴穗数取样5穴,记录每穗的穗粒结构,计算产量,同时实收测产。千粒重风干或烘干至恒重以含水量14.5%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株行距对栽插质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除品种2713外,其余2个品种,栽插空穴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栽插质量也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2.2 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生长生育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总叶片数、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对水稻后期倒伏有影响,25 cm行距水稻的倒伏程度重于30 cm行距的水稻;对于相同25 cm行距的水稻,株距愈小,倒伏程度愈重。

2.3 不同株行距水稻茎蘖消长动态

由表3与图1可知,对于水稻品种2713,栽插行距30 cm与栽插行距25 cm的水稻田间高峰苗出现的时间一致,但后者的高峰苗数高于前者;在水稻高峰苗出现前,30 cm行距的水稻茎蘖增长速率慢于25 cm行距的水稻。对于水稻品种连7号,30 cm行距的水稻高峰苗出现的时间迟于25 cm行距的水稻;30 cm行距的水稻高峰苗数也少于25 cm行距的水稻;在水稻高峰苗出现前,30 cm行距的水稻茎蘖增长速率慢于25 cm行距的水稻。对于水稻品种淮稻5号,30 cm行距的水稻高峰苗出现的时间迟于25 cm行距的水稻;30 cm行距的水稻高峰苗数也少于25 cm行距的水稻;在水稻高峰苗出现前,30 cm行距的水稻茎蘖增长速率慢于25 cm行距的水稻。

2.4 不同株行距对水稻单株成穗数与茎蘖成穗率的影响

由表4可知,对于2713和连粳7号,行距25 cm的水稻与行距30 cm的水稻相比,在栽插基本苗数基本相当的情况下,由于单位面积栽插穴数较多,因此行距25 cm的水稻每穴苗数就比较少,水稻个体就比较分散,田间漏光率小,光能利用率高,行株距30 cm×13 cm的机插水稻单株成穗数与茎蘖成穗率均低于行株距25 cm×14 cm的机插水稻;而对于多穗型品种淮稻5号,由于行株距30 cm×13 cm的机插水稻栽插基本苗明显比行株距25 cm×14 cm的水稻低,导致30 cm×13 cm的水稻单株成穗数与茎蘖成穗率均高于行株距25 cm×14 cm的机插水稻;同样行株距25 cm×10 cm的机插水稻,由于基本苗较大,单株成穗数与茎蘖成穗率也愈低。

2.5 不同株行距对水稻穗粒结构与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知,对于品种2713,栽插行距30 cm的处理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栽插行距25 cm的处理;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低于栽插行距25 cm的处理。对于品种连粳7号,栽插行距30 cm的处理的结实率高于栽插行距25 cm的处理,千粒重相当;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均低于栽插行距25 cm的处理。对于品种淮稻5号,栽插行距30 cm的处理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高于栽插行距25 cm的处理;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实际产量产量均低于栽插行距25 cm的处理;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有效穗数明显增加,产量明显提高,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从本次试验看,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栽插质量高于行距30 cm的栽插质量,行距25 cm机插水稻栽插穴数明显偏多,空穴率较低。行距25 cm机插水稻与行距30 cm机插水稻相比,由于每穴苗数较多,个体比较分散,田间漏光率小,光能利用率高,分蘖发生快,增长快,高峰苗多,茎蘖成穗率高,穗数明显增加。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有效穗数,有效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 cm的水稻,有效穗数在一定范围内是影响机插水稻产量的决定因子,超出一定的范围,有效穗数的增加对产量提高不明显。行距25 cm机插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比行距30 cm机插水稻略有下降,可能与行距25 cm水稻中后期封行较早,通风透光条件较差有关。随着有效穗数的增加,倒伏程度加重,因此在生产上应用行距25 cm机插水稻,有效穗数必须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在栽培管理中应该注意肥水的调控,防止水稻出现倒伏。

4 参考文献

[1] 郑桂萍,王升旭,苗得雨,等.三江地区主栽水稻品种高产群体优化研究[J].种子,2012,31(2):51-56.

[2] 吴洪恺,纪凤高.水稻栽插不同株行距配比方式初探[J].耕作与栽培,2000(1):17,22.

[3] 黄敏,蒋鹏,谢小兵,等.水稻株行距配比的优化和株高密度模型的建立[J].作物研究,2011,25(1):1-3.

(下转第30页)

[4] 谢树鹏.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单株分蘖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0(5):38-41.

[5] 贾林.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栽插期对比试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3):144-145.

[6] 姚支农,付国林,李定超.水稻不同栽插方式与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0(2):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