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索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索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然而在具体活动的实施中,并不是每次精心设计的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活动中突发的教学问题往往会让老师措手不及,不知如何灵活处理。我们发现,影响活动正常开展或预期目标达成率的主要因素就是师幼互动不够灵活、机智。由于师幼互动具有随机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教育机智、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地与瞬息万变的活动现象进行回应。因此,教师如何与幼儿有效互动的问题一直以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在等待倾听中了解孩子的需要

教学活动集体观摩研讨中,实施活动的教师认为,活动方案是预先精心设计的,临时改变不但会影响活动目标的实施,而且还会影响教师对活动重难点的把握。其实,这样的教育行为中教师没有真正地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师受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方案的牵制太强,心中只有目标和过程,从而影响了教师对孩子各种想法的倾听,没有从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中了解孩子的需要。

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螺丝》活动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幼儿操作活动前出示了一张操作记录卡,运用自己预先准备的介绍方案进行提问和讲解,自己以为非常清楚到位,殊不知在记录过程中由于对记录要求和记录卡内容的不理解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活动后,我们经过研讨,认为对记录卡的认识过程应该让幼儿观察和充分表达,教师所要做的是倾听,在孩子的表达过程中发现问题,捕捉孩子对记录卡不了解的地方,再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在第二次集体教学实施活动中,由于关注了幼儿的需要,因对记录卡的不理解而产生的记录问题迎刃而解。

二、在有效追问中激活思维的火花

教师问、幼儿答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那是否每次的问答活动都能达到有效的师幼互动呢?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时的答案要求仅仅停留在是否答对,没有深入地进行追问,远远达不到师幼有效互动的效果,孩子对问题的理解也就停留在表面,从而影响活动目标的达到。

如,中班绘本阅读《我也要搭车》中,教师让幼儿观察动物们坐在车里不遵守规则的那副画面时,是这样提问和追问的。教师:“动物们在干什么?狮子爷爷怎么样?”幼儿:“长颈鹿的脖子伸出窗外、兔子在蹦蹦跳跳……狮子爷爷很紧张。”教师:“从哪里看出狮子爷爷很紧张?狮子爷爷为什么这么紧张?”幼儿:“因为动物们影响了狮子爷爷开车,会有危险的。”教师:“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呢?为什么”……乘车时各种危险动作的危害在教师一步步的追问中层层剥离,幼儿在这样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对乘车规则的理解也就熟记在心,活动目标自然就达到了。如果教师在幼儿回答出动物们在干什么就草草收场,直接翻到后面讲述汽车翻车的情节,那幼儿对故事寓意还会理解得那么深刻吗?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在互助平等中尊重孩子的想法

每次教学活动中,总有一小部分思维活跃、喜欢表现的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作为教师,也希望总有这么一群孩子,顺利地接住自己向孩子抛出的每一个“球”,使活动始终围绕预设的主干道顺利前行。然而,有些并不擅长表现的孩子听到教师表扬自己的同伴后,就更加不愿意再次表达。长此以往,自信心会受到挫折,在集体活动中会一直扮演听众的角色,也变成了老师眼里内向的孩子。因此,教师在预设活动方案时,设置的问题首先要具有难易结合的特点,根据自己对孩子能力的了解决定叫哪些孩子回答你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体验到有效互动的快乐;其次,问题还要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相结合的特点,开放性强的问题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特殊的,教师要鼓励和激发尽可能多的孩子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而封闭性的问题,当某一幼儿回答后,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再征求其他孩子的意见:“你们同意吗?谁有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让其他的孩子来参与评价。在这样的师幼应答中,才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互动效果。

四、在积极回应中提升孩子的经验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运用重复孩子言语的方法进行回应。造成这一教育行为的原因很多,其一是教师对活动方案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于问答的表面现象,漫无目的地重复孩子的语言;其二是当某一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会担心其他的孩子倾听不够仔细,想通过重复的方法来让其他的孩子听得更清楚,当孩子的回答比较有价值的时候最为突出;其三是当孩子的回答出乎老师预料之外时,更会让老师乱了阵脚,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只好以重复孩子的话或者是运用:“你真棒!”之类的语言一带而过。

教师如何从容机智地回应幼儿呢?首先教师在预设活动方案时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知识经验,对有可能产生的答案进行预先考虑,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梳理回答内容;其次是充分了解活动目标,对今天的活动需要孩子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总结提炼,体现教育的目的性。还是以绘本教学《我也要搭车》为例,当幼儿答:“不要在车内跑来跑去”时,教师可以这样回应:“你真会保护自己,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拉好扶手才是最安全的。”当幼儿答:“上车时要排队”时,教师回应:“排队上车不仅安全,还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乘客呢!”这样的回应既充分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又巧妙地向孩子传达了安全乘车的方法和重要性。

除此之外,集体活动中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语言和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够促进和孩子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和沟通,形成彼此的友谊感和信任感,享受平等互动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