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更加紧密,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专业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更加丰富灵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一体;梯次递进

随着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更加趋向于高素质、高技能,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却面临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而突破口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入践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

“工学一体,梯次递进”是将专业面向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任务”,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使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同时,依据专业岗位在能力要求上“梯次递进”的特征,结合学生个人发展愿景和特长,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培养,“梯次递进”地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1.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针对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所在区域行业企业,专业与产业对接,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将社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这是“工学一体”的前提,同时也是“工学一体”的根本要求。

2.课程内容的实践性。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应用能力强,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才,要求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强调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规划和方案拟定及实施的能力;要求在技术和技能学习中,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改造、创造和创新的能力。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并在工作中创新发展,这要求在专业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要十分突出实践性,这是“工学一体”的核心,是施行“工学一体”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工作性。端技能型人才不是简单的一线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规划、创新、创造和创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以“工作”为导向的实践。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工作”,由工作任务串联起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中领悟知识、应用知识、锻炼技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满意度。

4.培养层次的递进性。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技术技能的层次性特征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较为清晰地划分知识与技能的层次,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甚至将知识技能层次与企业真实工作中的岗位层次对应起来,构建“梯次递进”的知识技能模块或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达标式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度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二、“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深化校企合作,整合实习实训资源,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着重构建以“工学一体”为主线的、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对于一些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从理论知识运用角度出发,构建应用型课程,将理论知识讲授和工作应用结合起来。分析专业技能的难易、与理论知识的联系及知识技能的递进关系等因素,建设实训模块,构建单项技能实训、专门岗位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四层次“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创设“工作任务”,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职标准、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教学或转化为教学中的“虚拟任务”,将相关知识、技能整合起来,遵循知识技能递进规律,从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构建内容模块、序化教学内容,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

3.构建虚拟社会或仿真环境,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对接。创设与学习任务相一致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布置“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分析任务、拟定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检查任务执行情况及总结任务完成情况,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化,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形象化、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岗位能力培养“梯次递进”,强化岗位能力考核,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细分专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工学一体”课程为载体,形成课程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细分的岗位,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梯次递进”地培养。

三、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以岗位任职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

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目标岗位为国际商务单证岗、外贸跟单岗及外销员岗三大岗位,并“梯次递进”培养。2008年以来深入实践“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理实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四层“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语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规则模块等课程模块组成。语言模块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理论模块分为:基础经济理论课、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拓展理论等三大子模块;基础经济理论课主要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代表;专业基本理论以《国际贸易政策分析》、《国际金融与结算》和《国际市场营销方案设计》三门课程为支柱;专业拓展理论包括:《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学》等课程。专业规则模块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合同设计》、《国际贸易合同洽商与订立》、《外贸商品识别与验收》等课程。

四层“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是基于单门课程的单项技能实训,主要由一些“理论含实践”课程承担。如新整合的《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课程运用贸易理论进行贸易对象国的贸易政策分析实训;新整合的《国际贸易合同设计》课程进行合同解读、合同条款的初步设计实训等。第二层次是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围绕某一特定岗位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岗位技能实训。如基于《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国际金融与结算》、《国际贸易合同设计》等课程,针对国际商务单证员岗位,开设《外贸单证员实训》课程;针对外贸业务员岗位,设置《国际贸易磋商实训》等。第三层次为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是专业综合实训课。以所学知识、技能为基础,借助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以国际贸易实务运作程序为主线,培养学生国际贸易业务整体设计、规划、运作及管理的能力。第四层次为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习,即校外顶岗实习。

2.根据岗位任职标准选取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校企合作开发一批工学结合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任职标准、职业标准对接

深入与地方外贸企业合作,根据专业面向岗位任职、职业资格认证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参照岗位工作任务,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课堂,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循工作过程,整合并重新序化课程内容,校企合作开发了若干符合岗位要求、工作任务引领的专业课程(见表2)。如整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惯例》等课程,开发了《国际贸易合同设计》课程;整合《国际贸易原理》、《中国对外贸易》、《国别经济》等课程,开发了《国际贸易政策分析》课程;整合《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开发了《国际营销方案设计》课程等。

3. 改革教学方法,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

教学方法设计上,深入贯彻施行了“讨论探索知识,案例解析理论,情境锁定领域,工作锻炼能力,合作提高素质”的理念,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

(1)任务驱动,模拟训练。合理设计课程中的“工作任务”(如表3),创设虚拟环境或仿真环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学生模拟工作、模拟管理,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感和职业素质。

(2)角色扮演、小组作业。采用角色扮演,教师扮演公司总经理,学生任业务员或业务部经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创设真实的业务背景,学生进行岗位任务的实施和操练,师生双方共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4.面向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立体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引入立体化评价,联合教师、学生学习小组负责人、合作企业及校外专家,从态度、方法、过程和效果等维度评价学生,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能力和表现,同时重视考核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通过深入实践“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双证书比率、技能竞赛成绩、毕业生社会声誉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同类专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继元.“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3(3).

[2]张 凯,张燕丽.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J]. 职教论坛,2009(1).

[3]陈继元.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初探[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4).

[4]祁小伟.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4).

作者简介:

陈继元,(1970―),武汉商业服务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金融。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高职财经类专业‘工学一体,梯次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鄂教高函〔2011〕32号)的部分研究成果,由湖北省教育厅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