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工那些事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言:我叫何建福,今年37岁,农民工工龄18年,老家在云南滇西一座大山上,不过,那里住着的是我的父母、媳妇和儿子。我在兰坪县一家矿冶厂打工,厂领导告诉我们要“爱厂如家”,我也就把厂当家了。
我们家兄妹三人,我排行老二。老大是读书的料,现在是县医院的医生,幺妹是父母的最爱,师范读完当了老师,他们都有不错的工作。只有我在“空当”上――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干不动了,此时,老大和幺妹都急需要钱读书,我率先出列,打工挣钱。有人说我是这个家庭的牺牲品,那是悲观的说法。客观而又积极的说法是:我为这个家庭的承上启下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代,农民工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也学那些网友一样,今天就来晒晒我和工友的那些事儿,还望大家都来出谋划策。
现状一:综合素质
2007年5月,厂工会要我们填一份调查表,涉及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籍贯、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我们厂有83名农民工,我看到填“大专”学历的只有1个,填“中专”的有6个,填“高中”的9个,我的“高中”可是货真价实的,初中、高小的占了绝大部分,有的甚至是文盲。更夸张的是,有的人拿到表以后只顾看,不填,问他为什么还不填?他不好意思地说“不会写。”几个工友看到我在填表,过来问:“籍贯是什么意思?”许多工友要完成那份表格,需要手把手地教。
我和工友们手上的活儿,都是从父辈手中传承过来的。老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撒种便撒种,育苗便育苗,这些不带技巧的东西,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就学会了。可是加工粮食、嫁接果木、杀猪、杀羊、杀鸡,我不会,那些年轻的工友更不会,他们现在仿佛只学会了玩耍,从学校出来就在家里闲着,连栽秧锄草都不会了。至于什么木工、电工、做图、电脑,我更是一窍不通。厂里有专长的农民工实在是太少了。那次填表问“有何技术专长”,有3个人填“会开车”,有1 人填了“电器修理”,另有1 人填了“电脑”,没有劳动技能,就直接意味着没有选择机会,有的只是力气,所以大家只能出死力,下苦力。
或许就是贫穷惹的祸,工友们的心理大多比较脆弱。有一天,矿老板一时高兴,给几个工友每人发了一支“极品云烟”,可不知什么原因,把采矿的和家两兄弟发漏了,兄弟俩认为老板当面欺人,故意整人,几个月都耿耿于怀,最后竟然故意损坏采矿的生产工具进行报复。老板发现苗头不对,赶紧结账将他们打发走了。为了一根烟就丢掉工作,何苦呢?还有一部分人讨厌劳动,把干活看成是一种受苦,不愿承担任何风险,更不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只求平安度日;胆小怕事也害人,明明是老板拖欠了他的工资,他不敢问个“为什么?”生怕问了得罪人,把工作“问”丢了划不来。只好忍在心里,巴不得哪个站出来去当“出头鸟”,最好自己跟着沾光。一些工友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你要是说他几句,好听的不好听的他都会记在心里,整天闷闷不乐,甚至背起行李不辞而别,不跟你玩了。
云南本是多民族地区,语言口音五花八门。从文化上来说,多样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造成了对外交流的困难,有的农民工只会讲本民族的语言,汉语说得很不好。我们厂有不少工友常常把“吃饭了”说成是“迟发了”、“睡觉了”说成“摔跤了”、“发钱了”说成“放起了”,这类笑话不胜枚举。文字表达能力则更差,借条、领条、请假条、申请书都不会写的大有人在。因为交流困难,他们不愿出远门,不敢到大城市闯荡,哪怕条件再艰苦,环境再恶劣,工资少一点,他们也宁愿在家乡打工。我们厂90%的都是兰坪人。
尽管工资拿的不多,大部分农民工还是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可是少部分人,特别是那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汉,发了工资就大吃大喝,个别人甚至夜夜买醉。我在厂机关食堂的包间里也看见过领导喝酒喝得现场直播的,可那酒钱不是他自己买单啊。省着点,喝得高兴最好。有人平时抽5块钱一包的烟,发了工资就抽60元一包的“极品云烟”;有的人梦想一夜暴富,天天买彩票,结果只有投资,没有回报;还有的人对厂里食堂的饭菜看不上眼,发了工资就天天下馆子,虽然挣足了面子,结果一年苦到头,就是没有积蓄的票子。
“一根筋”在一些工友身上表现突出。我们厂就有一位少数民族农民工,媳妇快生小孩时,我们都说可以住进当地的医院待产了,他却说在外面生小孩不吉利,非要回家生;有些农民工生了病,不愿上医院,而是回到老家杀猪宰羊,祭鬼祭神。我们厂附近有一家采石场的一位农民工,放炮时石头打伤头部,应是工伤,可是他认为自己和老板是同乡,打工又是自愿的,更多的话不好说,住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出院了,结果留下了后遗症,只能自认倒霉了。
特征
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心理脆弱,对外交流困难,畸形消费,科技和法律意识淡薄,综合素质的现状使农民工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对策
侯勇(公务员):把他们“请”进课堂,或者把他们强制“赶”进课堂,因为“马放南山”的做法被证明是没有用的。从最基本的识文断字开始,从每天的吃饭穿衣教起,从最基本的观念的改变做起,因为素质的提升才是治本之策。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他们以最脏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劳动换来了美丽的城市,城市人应有良心、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的素质迎头赶上来。
张斌(广告设计师):穷什么都别穷教育。
日照香炉(网友):就算一辈子只会讲土话也没关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大的事啊?
罗晶晶(酒店服务员):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自己掏钱喝醉的人,比那些用公款吃喝得肥头大耳的光荣得多。
王燕(公司职员):先看看《十万个为什么》。
现状二:环境条件
像我这样三兄妹之中,好歹有两人拿着单位的工资,赡养老人也就轻松不少。但我们厂有不少工友,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老的是父亲母亲,甚至还有爷爷奶奶,对下则要负责孩子上学、结婚、一家人的药费、红白二事费、农业生产费等等,各种负担,应有尽有。
可自己的收入一直都偏低,厂里的工友有的每月发1000元,有的发800元,干计件的会多一点,但说实话,那是透支健康换来的,我不知道他们老了怎么办。嗜好多的年轻农民工,每月除了锅巴就没有饭了,他们只能维持得了自己,无法顾及他人。
我们厂的农民工一般一个星期只吃两餐肉,最多三餐。肉的数量极为有限。平常的菜就是洋芋、南瓜、青菜汤,连油和辣子都不足;穿的也破旧,而且不卫生,他们到亲戚朋友家玩,一般都不坐在沙发和床上,就怕把别人的东西弄脏了。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那都是临时修建的住所,噪音大,灰尘大,垃圾多,屋顶总是漏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现场作业的地方没有浴室、厕所和更衣室,洗澡和上厕所要跑很远一段路,劳动保护设施也不齐全。
特征
经济负担重,劳动收入低,生活水平低,居住条件和工作条件没有保障,农民工通常在最差的环境条件下从事最脏、最苦、最累、最难、最危险的工作。
对策
刘铁(律师):如果资本的逐利本性不可改变的话,那就是对逐利本身的监管出了问题。
史哲(村官):政策出台了不少,出发点都是好的,领导的口水都讲干了,就差落实了。
李永志(退休人员):我最困惑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相关部门”是哪些?怎么“齐抓共管”?这才是最大的难度所在,甚至比“落实”还要难落实。
许恬(公司职员):我和那些工友一样,现在拿健康换钱,只是不知道将来能否用钱买回健康?
徐艳芳(理疗师):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
现状三:管理难度
兰坪虽是一个穷县,但矿产资源丰富,以前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则是各种老板蜂拥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遍布于每个山头,每个角落,多的几十个,少的两三个。于是有人说我们农民工难管。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也像那些坐办公室的公务员和白领一样,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那我们绝对是最好管的。
去年8月,我媳妇打来电话,说是老家要修一条公路,要从我家承包地和祖坟上经过,叫我回去和施工方协商征地费用。农民工就是这样,家在农村,户口在农村,责任田在农村,亲戚朋友也在农村,人在城市,心在农村。企业不行了,或者一个工地的活干完了,我们只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城市人炒老板的鱿鱼,被认为是勇气可嘉,其实都是生存决定的。可是农民工一流动,有人就说“稳定压倒一切”。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作别西天的云彩。候鸟为什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来回迁徙,还不是为了有吃的。我要是有吃的,我才懒得动呢。
我这样的人有多少?不清楚。我们的基本情况?不清楚。厂里的调查表是否100%准确?不好说。因为我们厂的农民工经常有进出,天天有变化。就算在一个厂里,张三和李四在一起上班,可是语言不通,难以沟通,习惯不同,难以相处,年龄不同,爱好各异,贫富有别,要求不一样。其实这不是我们农民工特有的现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特征
分布广,流动性大,基本情况摸不清,情况差异大。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农民工的存在,管理难度自然很大。
对策
胡大伟(社会学者):诚如何建福所言,给他们创造一个稳定的岗位,物有所值(不奢望物超所值)的收入,不差钱的工资发放环境,过得去的劳动条件,管理上的难度将自动解除。不管他们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了,还是换几个地方。
方博(大学教师):中国城乡的二元结构,注定了城乡失衡的资源配置和权利差别,流动是必然的,管理成本也是必须的。
孟菲(自由职业者):人确实是最难管的,我就不喜欢被人管。
陈振华(蔬菜零售商):把他们交给城管呀。
阿里(拳王):像蝴蝶一样起舞,像蜜蜂一样蜇人。
现状四:要求
一位工友告诉我,他的一帮朋友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干了8个月,老板每月只发点生活费和烟钱,原本谈好的工资全被拖欠了。忍无可忍之下,这帮朋友乘着老板来工地视察的时候,将他的高档轿车团团围住,不发工资决不离开。最后,老板叫人抱来了几捆钱,才把车开走。
其实,农民工终究弱势,他们的要求并不高,而且都是最起码的,就是待遇上平等一点,说话要算数,你说今天发,就不要拖到明天,而且要发够。我知道的一座矿山,七八年以来对职工的工资没有一次足额发放的。真要拖欠了,我们无能为力去追讨,想的都是笨办法和极端手段,政府出面最管用。
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在矿上打工也有好几年了,感觉和那些正式工人和管理干部还是尿不到一个壶里。他们最多的是交待,交待完了就说自己要开会学习,我不知道他们坐在机关舒适的会议室里学些什么,政策?形势?我还真想见识一下。他们和我们坐下来一起吹牛的机会很少,顶多开两句玩笑,说点掏心窝子的话看来还不是时候。事实上,我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同样有些好想法,虽然只是局部的,但相当管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说出来,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采用。
打工的生活是单调的,夜晚尤其寂寞难耐,到外面胡来对不起家里的媳妇,喝酒打牌也很无聊。我倒是希望厂里能开办一个补习班,既学文化,又学实用技能,我肯定第一个报名,还会拉工友报名。我平时的消息来源,主要就是看一看厂工会办的宣传橱窗里的报纸。
当然,如果我们那个有些脏乱的食堂和窝棚式的住宿区能变得像厂部一样漂亮,那就太好了。
特征
经济待遇不平等,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讨薪无门,渴望成为组织中的一员,有政治、法律、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发挥所长,体现价值。
对策
吴涛(公务员):只要不违法,讨薪有多种手段,可找政府劳动部门、工会、媒体,纯粹不作为的人毕竟很少。
李辉(记者):向我们报社报料呀,还有线索奖呢。
邓美英(环卫工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胡芸芸(教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学习上,不要找任何借口。
罗本华(培训师):可以“克隆”日本企业的“辅导员制”,一个新员工进来时,就给他找一个老员工做辅导员,进行师带徒辅导,这个新员工如果有问题,辅导员要负50%的责任,这个新员工很出色,辅导员也有50%的奖励。
风花雪月(导游):到我家大理来呀,我们这里的师带徒带得可好了。
现状五:合法权益
现在的老板拽的多,不拽的少。我就听一个老板说:“只有缺四只脚的蛤蟆,不缺两只脚的人”。他们要开排一个人,有时全凭自己高兴与否。听工友说,兰坪县啦井镇九龙自然村的十几个农民工先后到昆明打工两次,但每一次都因老板不在家为由,没领着工资,找了两次,不是哭着回来,就是饿着回来。在他们心目中,“大城市是骗人的地方。”
报纸上报道的伤亡事故,死伤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工。有人做过统计,企业发生的工伤事故中,80%以上是农民工,可见他们的劳动保护之差了。
8小时工作制的水分很多,其实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8小时,加班加点没有任何补助,什么婚假、丧假、节日假都不存在,干一天活,就有一天工资,不干就什么都没有。
政策上说,农民工也应有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要签订劳动合同,女职工还有特殊权益保护。可事实上,老板能为你交一份工伤保险就不错了,把那些保险交齐,老板出血出大了,他会那么傻吗?
都说现在生什么都别生病,对我们而言,负什么都别负伤。一小点皮外伤倒无所谓,菩萨保佑别伤成残疾。一旦发生重大伤亡,跟老板交涉,农民工永远处于下风。打官司?看上去很简单的事,办起来却很复杂,成本太高了,我们耗不起。听工友说,兰坪县啦井镇九龙自然村的王小宝2003年到一个矿山打工,期间受伤了,左脚被截了,一辈子残疾,后来法院判决,由老板一次性赔偿给他4万元,但直到2007年6月,才拿到3000元,剩下的3.7万元,什么时候拿到就不得而知了。
特征
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障权、休息休假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认识问题、思想问题、工作问题、运行机制问题、政策和法律等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非常难做,官司难打,法院判决了也很难执行到位;这不止是农民工的难题,也是所有社会弱势群体共同的难题。
对策
季羡林(国学大师):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李晓平(劳动关系专家):解决维权工作中“不敢维护”、“不能维护”、“不会维护”的问题,刻不容缓。要加大维权力度,增强维权能力,丰富维权手段,将“实效”作为检验维权成果的唯一标准。
杨洋(炼钢工人):吃的是草,不要让别人挤出血来。
郭艾(医生):通过手术,把老板的心换成红的。
郝玉龙(球迷):只要不像中国足球,就还有救。
(特别致谢: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和耀权)
“十二五”农民工的呐喊
文/熊传东
截止2010年底,全国农民工总数约有3亿人。农民工已成为工人阶级和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使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他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改革、稳定和发展。
一个心声:就业公平和福利平等
现状:由于人口众多,就业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国字号”难题。无论哪一种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群体始终被划为边缘人、弱势群体。绝大多数农民工无任何社会保障,甚至有一些黑心企业和老板恶意克扣、拖欠和拒付农民工工资,并酿成社会问题。
十一五回顾:由于户籍制度造成了就业、福利歧视等原因,农民工始终是城市最底层,许多人处于非常艰难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之中。政府已逐步采取措施,以统一城乡户籍制度,这将从根本上达成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和福利待遇。
十二五展望: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每年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总额达几千亿元。不断地激发了一些农民工的逆反心理,不和谐的音符和劳资纠纷将拖欠工资、集体上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之一。种种迹象表明,农民工的现状和问题已到了大调整和大改革的关键历史时期。
一个梦想:城市有家和生活有居
现状:农民工始终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住房,没能在城市实现安居何谈乐业?加之在就业、身份、收入上与城里人的差距,更把他们阻挡在“围城”之外。
十一五回顾:农业部发言人称,对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其中一项内容是把农民工纳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使农民工在城市有房住,真正融入城市。
十二五展望:农民工在城市居住问题一直是他们所期望解决的主要问题,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
一个期待:生病能治和医疗保障
现状:农民工本身没有参保意识,然而用工单位更是将责任一推了之,一旦发生工伤或疾病时,既看不起病,又不能享受医疗保险。
十一五回顾: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逐步兑现和落实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方面的承诺。
十二五展望:要普及和重视对农民工生活、健康、医疗方面的制度性和法律性的政策与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全面普及农民工就医保障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一个愿望:自身充电和子女教育
现状:先不说农民工自身培训和充电问题,因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等原因,其子女上学成为他们心头的大事。也正是他们在城市举目无助、求学无门的现实生态。
十一五回顾: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从而提高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保障水平。
十二五展望:解决了农民工受教育的同时,更要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和中学,农民工子女往往被拒之门外,先是昂贵的门槛费和学费,然后是户籍关系等很多因素,这也是各级职能部门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一个问题:民工回流和用工紧缺
现状:民工回流潮始于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时期,而大规模发生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尤以2010年初浙江、广东等地严重的民工荒现象为代表。
十一五回顾:每年春节前后连续几个返城高峰都是“返城求职大潮”,这里面多数是农民工。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与生机。
十二五展望:民工回流潮将给特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带来沉重和致命的打击,同时更期望少出现盲目的“民工潮”类似现象,还要杜绝“用工荒”的怪象,让农民工为城市服务成为社会常态和人才网络体系中的新元素。
(来源: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