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污泥处理,与环境息息相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污泥处理,与环境息息相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事件回放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间,北排集团污泥外包承包人、环保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何涛,将6000吨污泥倾倒在门头沟区永定镇上岸村村东的砂石坑内,被检出多种重金属和粪大肠菌群数,对当地空气和群众生活造成影响。该案件被人们称为北京“污泥第一案”。检察机关提出8000万元巨额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要求,在给环境违法人员敲响警钟的同时,如何推进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污泥处理,第一次进入了大众的视线――这些污泥是从哪里来的?污泥最终应该如何处理?2010年此案结案判决。大多数人很快就将这些问题忘记了。

2013年来自《财经》杂志的记者调查又一次将污泥带回了人们的眼前。据《财经》记者的调查表明,2009年至2012年的4年中,北排集团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为其下属的6至9家污水处理厂外包污泥处理业务。而外包污泥倾倒地主要为郊区农村村集体耕地或林地。《财经》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承包者倾向于拿钱赚短期利益,对土地的长期损害并不在意……污水厂的利益是通过外包污泥有效控制了企业成本。接受倒泥的土地承包者的利益是每吨20元至35元的‘倒泥费’。而承包运输者则每吨拿走35至50元,扣留运输成本后还有10多元至30余元的利润……在前述‘污泥第一案’中,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评估了6000吨污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污泥中检出多种重金属,氨氮、粪大肠菌群数等项目均严重超标,而且均检出乙类传染病病原体志贺氏菌。”

这些利益背后的数据显示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北京市的污泥处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新环境法的呼唤

2015年元旦开始实施的新环境法,对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有着愈加严厉的实施细则。污水处理厂和需要进行污水污泥处理的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环保,要想避免处罚,污水污泥排放需先达标。除具体数据外,新环境法对污泥排放标准作如下解释:

1.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本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原则进行妥善处理和处置。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应因地制宜采取经济合理的方法进行稳定处理。

3.在厂内经稳定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宜进行脱水处理。

4.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用于农业时,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规定。

5.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不得任意弃置。禁止向一切地面水体及其沿岸、山谷、洼地、溶洞以及划定的污泥堆场以外的任何区域排放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

那么,污泥来自哪里?污泥与污水处理厂是什么样的关系?污泥的处理为什么关乎着每一位百姓的生存?

污泥处理关乎百姓

污泥是相伴于污水处理产生的。目前,城市污水主要来源为:生产区、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卫生间冲洗水,雨季时部分雨水管网未分流而造成的雨污混合水。污泥――由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组成,是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污泥中的寄生虫、病原菌、重金属等随意弃放,势必带来较严重的二次污染,对污泥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处置是整个净化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 污泥与百姓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未来化的。正因为如此,一般人更会在意污水处理后污水去了哪里、污水的排放问题等等,而很少注意到污水的伴生物污泥的去向。污水造成的污染是可视的、直接的,而污泥的危害则往往是二次污染,是间接的,而受害者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污染上的。

以前,污泥大多是被送往垃圾填埋场或者干脆找个地方堆放。过去几年,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营养物质,一些农民曾经将污泥作为肥料还田。随着人们对污泥危害认识的提高,污泥不仅不受欢迎而且受到抵制。

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3)》预测,到2015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将达到3359万吨,即日产污泥9.2万吨。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预计2020年,北京市污水排放量18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0%,污泥产量将达200万吨(含水率80%)。

自从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人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北京市政府对推广“绿色北京”的决心。从污水处理厂的增设,污水处理技术的提高,人们明显地感觉到北京的污水处理做得很好。有数据表明,不仅北京,全国的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以上。然而,正是由于一直以来在污水处理上的“重水轻泥”,随之产生的污泥也越来越多。

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城镇化趋势,农田范围大幅度缩小,导致填埋地面积不断萎缩。其次,因污泥填埋后的不稳定性等造成的二次污染,使过去那种简单的填埋式处理越来越不可行。

目前,污泥处理方法有填埋法、焚烧法、直接烘干法、厌氧消化法、生物处理法(堆肥)等。北京山水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小庆日前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说:“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污泥填埋的方法处理脱水后污泥,但随着社会发展,可用作填埋的场地越来越少;干化焚烧是污泥最终处置的最有效和最彻底的方法,但污泥焚烧处理工艺的投资和处理成本往往是其他处理成本的数倍;有机污泥农用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但如果没有经过严格处理,病原微生物往往会经过各种途径传播,从而危害人类健康;污泥大量排入近海中,会导致海水受到严重污染,破坏海洋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污泥处理迫在眉睫

与污水处理率的快速提升相比,我国污泥处置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不少媒体甚至认为我国千亿元污水处理的投资换来的是“污染转移”,80%的污泥没有得到安全处置而流入环境。环保部在2010年11月发出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多数污泥未得到妥善处置,随意抛弃、倾倒现象普遍存在,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抵消了部分“污染减排”的成果。

目前北京市仅有6家污泥处理厂:清河热干化厂、方庄和小红门石灰干化厂、庞各庄堆肥厂、昌平区堆肥厂、北京水泥厂干化焚烧处理设施、高碑店污泥干化工程。其处理规模总量为29.6万吨/年,仅占全市污泥总产量的38.6%。其余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上虽采用浓缩―脱水工艺处理,但未经过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并且污泥含水率仍高达80%~83%,不能满足最终处置要求。

未经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的污泥的细菌总数、大肠杆菌、蛔虫卵含量比较高,并且含有一定数量的重金属离子、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产生新的污染,并随降水不断迁移、积累,对当地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农作物等将产生严重的安全影响。存在污染环境及威胁食物安全的风险。

如此大量的污泥亟待处理,各种处理方式也在不断进行论证、分析、实验。作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方面,污泥处理迫在眉睫。

一方面是政府要求、民间的呼声,而另一方面则是污水处理厂的心病、难题。由于污泥处理费并没有包含在污水处理费里,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负责人不禁大呼:本来污水处理厂就存在运营经费困难的情况,加上要处置污泥,亏损的状况将更加严重。一般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依靠政府补贴。但是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污泥处理永远不可能有改进。在这方面,更应该借鉴国外的很多做法。

污泥,作为污水的伴生物,一方面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的方法,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分离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实现污泥资源化,将污泥应用于农业、园林绿化、土地修复等领域,污泥土地利用将成为污泥处置领域的重点发展技术。

污泥治理上台阶 就地循环再处理

大量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日益严重的二次污染已经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成为北京市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北京市迫切需要安全、环保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产业政策支持。污泥的无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正成为北京实现城镇污水截流净化目标后凸显的另一急切的重大任务,也是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难点问题。

由于以前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长期混合处理,出于对污泥中重金属风险的考虑,污泥制成的“有机肥”被农业部禁止进入农田,只能用作绿化土、填埋土、路基土等。这些年,各地对污染企业的控制力度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标准提高,使得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重金属含量在持续降低。尤其是北京市重工业企业的搬家,污泥多数来自生活用水的处理物。这使得处理后的重金属含量比10年前降低了很多,基本不超标。

污泥的土地利用将有利于有机质的回归,但同时土地利用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另外,不能在同一地点长期超量施用污泥,即使是有机肥,也不能过量。

2014年在青岛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采用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发酵后的产物作为栽培植物的基质,总量共2000立方米。采用这种技术处理后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场馆和园区的植物不仅长得好,也节约了资源,创造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和环境效益。

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新技术采用是对污泥产品品质的肯定,也让污泥处理有了新的出路。

不过,从污泥的产出量来看,使用生物科技技术处理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随着社会进程的推进,污泥产量越来越多,走绿化之路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据贾小庆向本刊介绍,目前采用新技术将污泥脱水处理进入循环再处理的方法已经有了。北京山水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工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开发了成熟的城市污泥固化处理技术,以污泥固化为基础,设计了一套新型的工艺流程。利用这项技术处理后的污泥含水量降至55%以下,养护后固化体的含水率低于35%,pH值一直都稳定在5~10之间。有机质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改良用泥质》中用作土地改良时有机物含量应该高于10%的要求。而处理后的固化物性质稳定,便于资源再利用。可以作为建筑中的隔墙板、连锁气块、陶粒、高速公路护坡砖、高速公路(通心砖)等使用。

如果这项技术推广使用,可以说是我们向环境污染宣战取得了新的胜利。